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试题命制实例分析*

2022-02-10林厦门

物理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选项命题试题

林厦门

(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饶华东

(漳州第一中学 福建 漳州 363000)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制定学科命题标准的重要依据,对命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广大教师对高考评价体系研究还不够透彻,比如日常命题中,多数教师还是根据以往命题经验和个人喜好拼凑试卷,较为轻率随意.经验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命题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思路,也可以限制命题者的思维,甚至导致命题者陷入思维定式[1].此外,大部分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核心考点的呈现,不少教师在命题时喜欢找新题、偏题,甚至是难题,整份考卷容易题占比偏少,得分率低,学生的自信心深受打击,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放弃学习物理的念头.

那么,我们应如何命制契合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试题呢?下面结合命题实例进行剖析.

1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精心选题

选题是在教育测量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考试性质、目的和内容要求来选择命题素材的过程[2].选题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大工程”,题海茫茫,并非所有题目都适合我们,要做到慧眼识珠,选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1 基础性

“重基础、重生活、重应用”是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表1是近5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易、中、难分值占比情况.

表1 近5年全国Ⅰ卷物理试题易、中、难分值占比情况

从表1可看出,中、低档试题占比60%以上(难度系数小于0.3为难题,0.3~0.7为中档题,大于0.7为容易题),可见,得基础者得天下.因此,选题要立足基础,通过考查方式的创新,突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

1.2 公平性

公平公正原则是命题的底线.笔者认为来自教材的命题素材,学生最熟悉,最为公平,所以试题可以由教材的插图、例题、课后习题等编制而来,编制的新题起点虽高,只要设问不超越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落点可以很低,更能体现公平性.

A.镅发生β衰变

B.镅释放出的射线是α射线

C.0.1 mg的镅经864年将衰变完

D.火灾发生时,镅的半衰期不变

命题意图:物理学科的试题难度往往大于课本内容,导致教与学容易脱离教材.例1是根据鲁科版教材3-5P58的“信息窗”自编而来,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其设计新颖独到,所以学生又略感陌生,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正是公平性的体现.

1.3 典型性

物理模型的灵动,在于其基础而经典,因为经典,便于拓展迁移.经典的物理模型,能以小见大,由表及里,触及本质,充分体现思维的穿透力.

【例2】如图1,在足够长逆时针匀速转动的倾斜传送带顶端轻放一小物块,则物块的v-t图像可能是( )

图1 例2题图

命题意图:本题是典型的传送带模型,答案为选项B,C.因为经典,容易讲评拓展,可把物块的几种运动情况进行概括分析,一题多变,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若μtanθ,则选项C正确;若μ

1.4 时代性

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是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从多角度作答,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的收益大大降低,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3].

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命题应关注社会热点,结合我国的技术前沿问题,如载人深潜技术、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等,巧创富有时代气息的情境试题,进一步弘扬立德树人的时代精神.

2 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意不同----巧妙编题

2.1 改编

改编是对选定的试题重新整合和优化而成为新题的过程.改编试题主要方法有:

(1)变换题中物理量参数;

(2)变换设问;

(3)变换各要素的顺序和位置;

(4)变换题型;

(5)变换试题情境等.

试题改编得好,往往能推陈出新,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以例3和例4为实例,谈谈改编建议.

【例3】关于近代物理的叙述,正确的有( )

A.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B.1896年,贝可勒尔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1905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D.1919年,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改编建议:本题是原子物理学史问题.原题信息量大,有点考历史的味道.物理更注重哪位科学家发现了什么,而不是具体年份或是哪个国籍.建议年份去掉,并把物理学家对应的国籍改为正确的.

【例4】如图2,两平行金属板间有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从左侧以某一速度沿两板间中心线O1O2入射,恰好做直线运动.已知两板间电压为U,板间距为d,板长为L,磁感应强度为B.

图2 例4题图

(1)求粒子入射速度大小v;

2.2 自编

新题往往情境素材较新,设问独到,其难度远大于改编,对命题者的命题技巧要求较高.为了体现对考生能力素养的考查,全国卷偶尔会出现计算题不分步、不配图、不设置物理量符号的情形.自编试题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点,纠正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它能够影响后续活动的趋势[4].

【例5】图3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0和t1=0.2 s时某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形图.

图3 例题5题图

(1)求波的最大周期;

(2)若T

3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反复磨题

磨题就是对刚编制完的试题进行反复斟酌和推敲的过程.主要推敲试题文字叙述是否有歧义,是否超纲,难度是否合适,符合不符合实际,有没有科学性错误等等.

3.1 文字叙述问题

命题语言遵循简约原则,题干的陈述应经过反复推敲,尽可能采用物理术语,简洁流畅,设问无歧义,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特点.试题一般先描述装置,再表述已知量,最后是设置问题,但有时不注意往往混在一起,重复表述,造成文字量太大.因此,很有必要对试题文字进行打磨,使之更精简.如试题句首“如图所示”,可改为“如图”;选择题末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可改为“则”等.

3.2 覆盖面问题

双向细目表是考试命题的规划表.命题时要精准把控试卷覆盖面问题,需制定双向细目表.根据此表可直观明了地呈现核心考点是否基本覆盖;关键能力(理解、推理论证、实验探究、模型建构和创新能力)在哪些题考查;核心素养要素(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哪里体现;试题难度属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哪个等级;是否有体现五育并举的情境题;物理思想方法(如等效思想、极限思想、整体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等)是否涉及;各种典型的物理模型(如弹簧模型、板块模型、斜面模型等)是否考查;计算题是否数字与字母运算结合等.

3.3 可行性问题

试题的可行性问题是指试题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科学可信,在学术上是不是有争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试题命制时必须反复斟酌,进行多轮、多人的审题、磨题,避免问题试题的出现.例6展示一道有瑕疵的试题.

【例6】如图4,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u=50sin100πt(V),灯L“10 V,20 W”正常发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

图4 例6题图

C.交流电频率为100 Hz

D.电流表的示数为2 A

问题剖析:本题答案为选项A,B,D.理论上答案没问题,但题目设计有瑕疵,不符合实际.选项A电压表示数不应带根号,建议改为35.4 V;选项B匝数比应该是整数比,建议改为5∶1,并作为错误选项.

3.4 规范性问题

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助于学生调适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水平.文字叙述应简洁、准确;设问方式应标准、规范;答题量和思维量应恰当,各模块赋分比例应合理;各种标记(如符号、角度、脚标、图标、选项、题头、页尾标注等)要合乎常规;字母的正斜体使用要得当,标点要正确,插图要美观、清晰,布局要和谐,答案要准确,试题编号要顺序编排,题目不跨页等.

4 结束语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践指南,是考试命题的风向标.实践和研究试卷的命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立足课堂,善于总结反思,勤于实践,就能准确把握试卷命制的精髓[5].

猜你喜欢

选项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