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与大数据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工作效率

2022-02-09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华宁供电局朱正忠

区域治理 2022年43期
关键词:配电可靠性供电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华宁供电局 朱正忠

以供电公司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为依据,充分发挥大数据管理的优势,将传统人工报表查找数据的方式进行改变,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中压运行数据进行在线、智能获取和检验,准确获取中压供电可靠性运行数据信息,使可靠率指标计算的精准性得到不断地提高,为增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和查找配网薄弱环节提供强力的数据支持。

一、可靠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实施背景

(一)电网公司对外承诺的指标

电网公司将供电可靠性指标管理工作放在核心位置上,在向社会公布的“十项承诺”中,可靠率指标属于重要的内容,要求城市地区供电可靠率要达到99.9%以上。而国电力企业也郑重承诺,当地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指标也要保证在99.6%以上。

(二)供电可靠率指标管理环境变化

电力企业对“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建设工作给予了鼎力的支持,对“两头薄弱”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处理,不断增加配网建设投入力度。比如,某省电力公司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准确地把握,将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经济发展当作自己的核心任务来开展,每年在配电网项目改造和建设上的投资水平能够达到数百亿元以上。随着投资额度的不断增加,配网设备的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激增,某省下属的供电公司两年之内配电电压器的数量净增上万余台。

(三)国家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能源局于2015年6月8日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国能安全〔2015〕208号文)指出,要对可靠性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重点的关注,淘汰手工录入数据的形式,加大信息化技术使用的范围。

(四)用户的愿望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电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逐年上涨,如果遇到突然停电的情况,会感觉到极其的不舒适,还容易产生用户投诉的问题。所以,电力部门要保证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服务。

二、分析可靠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现状

(一)传统可靠性管理常见问题

(1)基础数据。在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时,相关从业人员采取人工管理的方式对可靠性基础数据进行管理,当现场实际情况发生改变以后,设备管理人员会向可靠性管理人员传递信息,随后可靠性管理员开展相关的维修工作。该模式的弊端表现为:第一,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得不到保障。第二,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易于导致信息失真的问题,给可靠性指标计算带来严重的影响。

(2)运行数据。传统可靠性管理模式中所有的运行数据都是由相关人员以人工方式进行获取的,在对配电变压器的停运情况进行统计时,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查阅工作票、操作票、停电信息和跳闸记录等,再将查阅的信息录入到可靠性管理平台后完成相关的计算工作。该模式的缺点表现为:第一,这些记录传递以纸制材料为主,即便使用电子版文件进行传输,也需要人工逐条记录识别后形成电子文件,这就使得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受到了影响,使得错误率逐渐提高。上述记录以10kv线路开关为典型代表,配电变压器保持对应关系,配网设备变化非常明显,频繁的对线路进行调整,使得配变与线路的对应关系出现了错误。第三,人为因素使得漏记、少记等问题出现,即便管理部门开展了现场核对和检查工作,有时候依然会有遗漏的问题存在。所以,传统统计方式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都比较低,可靠性指标也无法真实地体现出来。

(二)使用信息化实现可靠性管理

(1)行业覆盖。如今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大型国企、私人超市、微商、电商和传统商业零售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信息化管理在整个销售环节发挥出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所有信息统计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使得传统人工统计、上报的方式被逐渐的淘汰,加快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速度。

(2)供电公司的使用情况。传统能源企业的典型代表为供电公司,随着信息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加,供电公司各项业务开展也随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比如,营销。传统的人工抄表和收费模式被逐渐的淘汰,信息化集中远程抄表模式正在普及,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和银行自动代扣等收费模式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3)信息化项目管理。电网公司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速度,供电公司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业务也逐渐地向信息化建设方向靠拢,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都使用了“无纸化”办公的模式,随着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信息化系统广泛应用的过程中,配网可靠性管理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报表方式,使得配网可靠性管理信息化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去习惯使用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有些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实发展的需求了。新技术革命给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时,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比较明显,重塑了企业管理的价值体系,整合了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

(三)可靠性管理中使用大数据技术

(1)可靠性数据拥有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时效高、数据量大、价值密度低、类型繁多、速度快等。可靠性运行数据的特点与大数据的特点基本相同,其具体的表现为:配电变压器等数据信息量比较大,仅在2016年一年当中,某供电公司的配网台账就达到了3万多个台区,台区停运信息数据量也比较大。在开展配网改造项目建设时,需要停电施工,随着工程改造量的不断增加,停电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配电变压器的停电类型比较多,最为常见的有拉闸限电、故障停电、临时停电和计划停电等。配网在开展建设和维护工作时,会有大量的相关数据产生,这就对其时效性提升了比较高的要求。图1为大数据智能配电示意图。

图1 大数据智能配电示意图

(2)配网项目“大数据”的来源。目前SG186信息系统在电网公司中得到普遍的推广,使得供电管理信息化程度得到不断地提高,这也为大数据的产生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生产管理系统对配变数量与容量、中低压线路长度等配电变压器台账信息和各种类型的操作票、工作票等信息进行了有效地提供。操作票和申请票等配网施工作业信息由调度管理系统提供;变电站配网10kv开关停运信息由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配电变压器的电流和电压等运行数据信息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在调度系统、用户用电采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以后,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得以有效的获取,加快了可靠性统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速度。

三、可靠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要点

(一)搭建管理平台

在对可靠性数据提取管理平台进行搭建时,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该平台的主要功能为获取、储存、计算和分析系统数据信息,商用数据库是其使用的主要形式,其数据接口也比较完善。

(二)共享数据资源

对可靠性数据提取管理平台与营销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的数据接口程序进行有效的开发,对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地获取,使可靠性计算的线上数据支撑变得更加充分。

(三)提取基础数据

可靠性数据提取管理平台在对配网设备基础台账数据信息进行获取时,动态关联PMS系统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同时做好动态更新工作。

(四)校核运行数据

在获取可靠性运行数据时,要准确地提取和校验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配电台区复电信息和停电信息等数据信息。

(1)台区停运校核。深入剖析用户用电采集装置推送的各类信息,实现对复电信息、停电信息和电压数据的高效获取,停电时间对应的电压数据为零时,说明该区出现了停电的情况。如果停电时间相对应的电压数据不为零,对停电信息可不进行处理,需要将其采集到的异动问题进行登记。

(2)线路停运校核。在对变电站配网开关的变位信息和电流数据进行获取时,调度部门的自动化系统主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后获取开关的复电和停电时间,以此数据为依托,认真核对配电变压器停运数据信息。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使得有些台区停运信息存在着采集不充分的情况,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准确的核对。

(3)开关(线路)停运数据挖掘系统。在对配网开关的电流数据和变位信息进行获取时,需要从地区调度SCADA系统主站前置机中获得,实现对复电时间、停电时间等保护动作信息的准确地获取,使用相关的规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精确统计开关停运的相关信息。具体情况为:对于10kv配网开关来说,从“合位”到“分位”时,电流值为0,确定开关已停运。结合保护动作信号的有无情况,对开关的操作停电、故障跳闸等情况进行判断,关注“遥测”和“遥信”响应时间的差别,在处理数据时,“遥测”检测时间要适当地延长。

(五)使用数据工具分析计算

所有步骤都完成以后,在设计计算公式时,要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工具的作用,准确的计算可靠性管理中的各项指标。

四、可靠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

(一)信息化方式

在对可靠性管理的基础数据、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计算时,使用信息化系统能够做到实时的获取。与人工统计方式比较,其表现出来的优势为更加真实、客观、有效。深入使用信息化方式以后,供电公司传统的可靠性运作模式和思维惯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相关部门对管理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使其变得更加务实、规范和有效,将瞎报、瞒报、漏报等问题彻底地杜绝掉。

(二)展现有信息化系统功能

对供电公司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合理的使用,使可靠性的全过程管理得以实现,无须重新建设系统和购置装备,有效的整合现有的营销系统、调度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功能,使现有信息化系统的价值得到不断地拓展。

(三)使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

对供电公司GIS、PMS和营销系统等不同专业部门、不同业务战线的海量数据进行使用时,在数据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使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可靠性线上管理功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四)引进数据校核机制和方法

在开展可靠性数据和指标管理工作时,对关联分析策略进行合理的使用。对配电变压器停运情况进行客观的判断,将线路开关停运校验和电压数据判断引入到数据校核机制中,使数据错误和遗漏的问题得到高效的避免。将人员劳动强度降到最低,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使可靠性工作管理水平随之提高。

(五)融合跨专业技术和业务

对供电公司不同专业部门、不同业务战线间的数据壁垒进行彻底的打破,加强营销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所有业务和系统的有效融合,对不同业务系统的功能进行整合,使其发挥出更加强大的作用。

五、增加变电设备维护和可靠性

增加变电设备的科学维护与可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变电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定时的对变电运行进行维护可以减少故障的出现,增加对安全隐患的防范,从而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提高电气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可以引进使用新型的产品,比如:新型的保护装置、高品质的开关、微机保护装置等。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安全运行,要求110kV及以上的线路保护装置需要采用微机保护装置;10kV—35kV的线路也应该使用微机保护装置等。应该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经常会出现的安全故障和解决措施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进行及时的判断分析与及时的处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变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与维修,属于保证变电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变电设备和线路出现停电的情况进行检查维修的时候,铺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要对此进行验电测试;需要把接地线铺设在停电的设备中有可能来电的地方或者会出现感应电流的地方;必须要在危险的地方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示牌,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操作人员失误触碰断路器或者其他的隔离开关。科学合理的做好变电设备的维护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整个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六、结语

在信息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中,大数据技术发挥着了重要的作用,使电力营销服务的水平得到积极的改善。深入剖析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供电可靠性管理新模式,使供电效果变得更加理想。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供电可靠性管理实施策略的可行性给予全面的分析,使其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促使电力营销服务取得最佳的效果。

猜你喜欢

配电可靠性供电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战洪魔保供电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
山西直供电折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