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育猪饲养常见的问题

2022-02-09陈彦东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脐部断奶消化

陈彦东

扶余市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站,吉林扶余 131200

保育猪阶段是生猪养殖过程的重要阶段,指断奶后2~3个月猪。猪身体器官和各项机能发育不够完善,其免疫功能、消化功能等发育也未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保证其健康生长发育。

1 保育猪饲养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1.1 体重下降

保育猪饲养之中,经常会遇到体重下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断奶以后,一些保育猪不能适应,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导致食欲下降,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引起绝食。保育猪饲养中应注意,上述情况是断奶后正常现象,通常在7 d左右,保育猪在这个过程中采食少,体重自然就会下降。过一段时间适应后,食欲就会提升,体重也会增加。

对策:保育猪体重下降在正常范围内,排除疾病或者其他因素,单纯应激反应引起食欲下降,不需要特意增加营养,也不宜使用药物,正常饲养就可以。过渡期以后,保育猪适应性会增强,在采食后体重将恢复。特别要强调的是,针对7 d后依然食欲不振,体重没有恢复的保育猪,应当及时人为介入,联系兽医进行诊治,有针对性确定治疗方案。并根据需要调整饲养管理,以此促进保育猪尽快恢复。此外为了防止断奶应激反应,可提前在饲养地方撒上一些保育料,增加熟悉度,并使其少量进食,慢慢适应,断奶也就能更好地进行。

1.2 腹泻

保育猪饲养经常会遇到腹泻问题,主要是因为保育猪发育还不健全,消化能力不强,饲养如果存在不合理之处,将会使保育猪出现腹泻。比如喂食饲料营养成分不合理,或者营养过剩,保育猪无法全部消化与吸收,并且会使脾胃负担过重,在这种情况下会引起腹泻。保育猪胃与成年猪有差异,只有少量胃蛋白酶,这是导致消化能力偏弱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常因为喂食问题引起腹泻,而且通常会频繁拉稀,粪便颜色为黄色,有时候为黄绿色。

对策:保育猪饲养要注意做好饲料的选择,结合保育猪消化能力与营养需求,科学饲养。一般要选择易于消化的饲料,或者是选择配方饲料,满足保育猪发育与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外,减轻肠胃负担,有效防止腹泻。保育猪一次进食不宜过多,故而在确定每天总喂食量基础上,应当坚持少量多次喂食的原则。

1.3 营养不足

保育猪在断奶之前,主要靠母乳获取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并且营养成分丰富,可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所以一般生长状况比较好。断奶以后,保育猪要发育生长主要依靠的是喂食饲料提供营养,如果喂食饲料营养成分不合理,或者是饲料质量不合格,将会导致营养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保育猪生长。另外保育猪生长往往比较快,对于营养物质有一定需求,如果不能通过喂食使其摄取,自然就会出现营养不良。这种情况下保育猪身体素质差,易于患病,同时也会影响出栏与经济效益。

对策:结合保育猪生长需求,确定好每天要补充与摄入的营养成分,然后合理选择饲料,或者是购买专门为保育猪配制的饲料。这样饲料营养成分丰富,由多种物质构成,不会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饲料在满足营养需求同时,还不会对肠胃产生负担。另外饲料口感更好,保育猪进食状况好,而且能够吸收,营养供应自然充足,有助于保育猪发育与育肥。另外保育猪饲养除了喂食饲料,还可合理补充维生素,或者是有利于消化的营养物质。

1.4 行为问题

保育猪在未断奶之前,部分猪养成了吮吸奶头的习惯,断奶之后有些猪经常会吮吸猪圈中其它仔猪脐部。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将使猪圈中一些猪出现脐部化脓性炎症,亦或者是导致脐疝,不利于仔猪生长发育。另外保育猪进行合群以后,有些保育猪比较强,有些则比较弱,强者占据优势,在采食与饮水等方面,往往有优先权,易于导致比较弱保育猪吃不饱,或者摄入水分不足。长此以往,同栏保育猪生长发育参差不齐,将会对出栏产生影响。

对策:保育猪饲养中要认真观察,针对存在吮吸脐部行为的先要进行隔离,使其戒掉此种行为,然后再进行混养。也可采取分散注意力做法,在猪圈中放一些玩具,使其逐渐减少吮吸脐部行为,直到最后戒掉。饲养中对于因为吮吸脐部出现炎症的保育猪,发现要及时治疗,并要做好再次受攻击,可通过涂抹一些刺激性物质达到目的,比如涂抹清凉油、苦药水等。同栏中比较弱猪易于受到攻击与影响,可挑出来,将温和保育猪放在一个栏中集中饲养,打斗与争抢会变少,保育猪可更好进食与生活,生长发育整齐度会更高。

1.5 环境问题

保育猪在新的饲养环境之中,常常会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假如不能合理的处理,将会对其发育生长产生影响。保育猪饲养中如果温度与湿度不合理,也会对其生长不利。以冬天为例,如果保育栏温度过低,并且湿度在45%以下,保育猪体表温度控制就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受寒,不利于成长。

对策:保育猪刚开始与母猪分开饲养,可在栏中涂抹一些母猪粪尿,最好在角落地方,还可选择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降低应激反应,使其更好适应。保育猪刚转移到保育栏中,应多观察,对于适应能力不好的需要注射抗生素,以防止出现问题。保育猪所处环境温度与湿度对成长影响大,故而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应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做好温度与湿度的控制。过程中可借助风机、火炉、湿帘等,有针对性进行控制与调整。

2 保育猪饲养综合管理技术

2.1 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保育猪饲养应构建良好生长环境,做好保育栏温度与湿度控制。一般情况下,保育猪转移到保育栏,内部温度要维持在28~30 ℃之间,不需要一直保持这个温度,后期可合理进行调整,温度可降低1~2 ℃,最后温度维持在24~28 ℃。保育猪饲养一定不能出现温度太低的状况,易于引起腹泻,有些保育猪情况严重还会出现脱水甚至死亡,故而必须要控制好温度。

保育猪生长环境湿度控制也非常重要,相对湿度尽量保持在60%左右。湿度过高与过低都不利于保育猪生长,太高将会导致病菌滋生,太低易于引发呼吸道问题。保育猪饲养要做好通风,通过内外空气的交换减少内部有害气体,降低疾病发生率。夏天要多通风,冬天通风要掌握好时间,通常要在中午阳光好和温度相对高的时候通风,以防止保育猪被风寒所影响。

2.2 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

保育猪饲养中一定要及时打扫卫生,除了要及时清理粪便,还要对饮水器皿、食槽等进行打扫。另外需要对生长环境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细菌与病原菌滋生。保育猪抵抗能力不够强,保育栏与圈舍足够干净,能够有效防止病菌与细菌感染。

保育猪饲养要坚持消毒,针对地面、墙面、食槽、饮水器皿消毒,并要对使用的各类工具与设备消毒。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控制好使用量,杀灭细菌与病原菌,或者是阻断传播,降低保育猪患病的概率,促使其更好生长与发育,同时可有效控制疾病防治成本,有利于保育猪饲养经济效益提升。

2.3 加强疾病的防治

保育猪抵抗力与免疫力偏弱,易于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故而在饲养中要加强疾病的防治。饲养中应充分了解保育猪常见疾病,掌握种类、暴发规律性、临床特征、引起原因等,有针对性进行预防。保育猪易于病毒感染,比如圆环病毒感染、蓝耳病毒感染、链球菌感染等,应当依照防疫要求,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保育猪常见疾病预防之中,应合理选择药物,坚持科学用药,通过提前防控降低疾病发生率。针对传染性疾病,预防中要以提高整个猪群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为主,以避免由于传播造成大量保育猪感染疾病。药物使用太多会产生抗体,进而失去作用,或者是作用不理想,所以在预防疾病时不能长期使用一种药物。

保育猪疾病预防用药要严格依据药物说明,不宜多种类、大量、长期使用。通常情况下保育猪疾病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改善生长环境,预防与控制细菌滋生或者阻断病原菌传播;其次要饲喂优质饲料,营养成分要丰富与均衡,同时适当加入保健品。保育猪发育会更好,也会更加强壮,自身免疫力与抵抗病菌能力会提升;第三需要依照保育猪防疫要求,及时接种疫苗;最后则是要使用药物预防与治疗疾病,根据疾病的种类、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确定防控方案。过程中可结合中西医治疗方式,除了采用药物,还可肌肉与静脉注射。

2.4 合理分群

分群十分重要,过程中要提前转移母猪,将保育猪留在原来生活的地方饲养,7 d后保育猪逐渐适应没有母猪陪伴,这时可将其转移到保育栏。这里要强调一点,对于保育猪即将要转入的栏舍,提前要空出来,一般最少要空5 d,并要彻底打扫卫生与全面消毒。

分群要坚持基本原则,比如尽量要将同一窝一起饲养,此外要考虑保育猪的实际情况,包含了体重、体质等,不能有太大差异。同一个保育栏中仔猪,体重差异最好在1 kg以内。保育栏饲养要控制好数量,过于密集易于滋生病害,也会使仔猪活动受限,同时易于出现相互撕咬的状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育猪饲养中常常会遇到体重下降、行为问题、营养不足、腹泻、环境问题,需要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以促进保育猪更好发育生长。另外,对于保育猪饲养常见问题要采取综合管理技术,不但要创造良好生长环境,而且要做好卫生与消毒、疾病防治、分群工作。

猜你喜欢

脐部断奶消化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