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分析
2022-02-09汪子涵
汪子涵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我国作为全国受风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袭击最为严重,造成绿化植物受到不同程度(倾斜、倒伏、连根拔起)的损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城市绿化风貌。绿化环境是城市地貌特征、整体形象与人文风情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选择与应用抗风植物,减少植物风害损失,为沿海地区园林绿化提供树种选择参考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1 沿海地区台风灾后植物评估
1.1 植物受损情况
受不同等级台风影响,园林植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树木倒伏死亡、倒伏、树木拦腰折断、枝条折断撕裂、歪斜等。其中,树木倒伏死亡作为植物受损最严重的情况,需要通过更换植物以避免严重影响景观效果;树木拦腰折断和主枝折断的情况,后期需要进行重度修整和维护,针对恢复快且萌发力强的植物,能快速恢复景观效果,可保留并进行后期科学养护,对恢复慢且萌发能力弱的植物,则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更换植物;对于植物倒伏的情况,则需要及时扶正并适度修剪,但短时间内会因植物修整而影响植物的景观效果;对于植物歪斜的情况,需要及时扶正和修剪整理,以利于植物成活,对景观效果影响较低。如以深圳市近年来遭遇的严重台风“山竹”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台风后,深圳城市植物倒伏和倾斜的情况较为严重,其中,道路绿地主干歪斜占比接近28%,主干倒伏占比高达23%,尤其乔木受损更为严重,如某道路的扁桃,台风过后几乎全部倒伏或倾斜;公园主干歪斜占比接近22%,主干倒伏占比高达20%,有些公园的白花洋紫荆,台风过后出现被连根拔起的现象。另外,统计某滨海公园的植物损害情况,出现植物死亡占比高达5.5%,以羊蹄甲和白花洋紫荆居多。而大花紫薇、桂花、木棉、高山榕等则没有出现死亡情况。
结合以上情况分析,台风对园林植物的伤害严重,不同区域的园林绿化都受到影响,结合实地调研和与相关人员交流可知,由于台风植物受损面积较大,加上灾后环境相对恶劣,导致部分植物抢救不及时,加大植株死亡的概率,对景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影响树木植物抗风性因素分析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台风受灾现场的实地调研及相关绿道管理及施工人员交流,对影响树木植物抗风性因素总结如下。
1.2.1 园林植物种类自身特性。不同植物抗风性不同,如有些树木根系较浅,木材密度低,本身抗风性弱,在台风灾害中易出现死亡、折枝等损害。而一些根深且广、树形过风好的树种则抗风性较强。结合沿海城市的台风过后植物损害情况分析,抗风能力较强的植物为海南蒲桃、秋枫、小叶榄仁等,抗风能力较差的植物主要为非洲桃花心木、南洋楹、非洲桃花心木、红花羊蹄甲、垂榕等。结合台风后现场查看和统计,发现棕榈科植物的抗风性能较好,树冠生长迅速、根系不发达、冠幅受风面大的植物抗风性能弱。这说明植物种类自身特性与抗风性息息相关。
1.2.2 直接外因分析。台风为自然灾害,具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以我国沿海地区近些年来遇到的强台风“山竹”和“韦森特”为例。受到台风强风力和大雨量的影响,植物经过长时间雨水浸泡,根部土壤已经软化,导致植物根系固着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强台风,已超出大部分树木的抗风能力范围,导致树木受损严重。
1.2.3 间接因素分析。影响树木植物抗风性的间接因素众多,主要为苗木质量、种植土壤质量、管理养护、支撑固定方式、城市建设、种植时长、绿地结构等。苗木植物作为绿化种植的首要保证,苗木一旦存在瘦弱、伤残、虫害等问题,就会影响植物的抗风能力;土壤土质差和空间小也会导致植物根系生长受阻,不能支撑植物抵御台风,出现倒伏情况;未能按要求进行植物的修整和养护,导致生长葱茏,易招风倒伏,养护不到位植物营养或水分跟不上,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抗风能力;不同的植物需要应用不同的支撑固定方式进行固定,结合现场调查发现,四角撑的支护方式能降低植物倒伏的概率,但三角撑固定的树木则易出现倒伏,这也说明科学的支撑固定方式或支撑架不牢固也是影响植物抗风性的重要因素;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是管线与铺装工程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都要加强不同工序的交叉协调管理;结合园林绿化施工实践经验可知,一般树木移植后,需要3 年以上其根系才会深扎地下,种植时长较短的植物,一般根系未能完全生长,抗风能力自然会减弱;植物如处于立地条件较为恶劣,位于强风位置,则受损严重。
通过以上影响树木植物抗风性因素分析,结合风灾后现场调查,现对各倒伏因素进行排序统计分析后得出,除了风力影响因素外,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植物种植质量(包括土壤质量)、养护管理、地形、树种抗风性、种植时长、绿地结构。如在某公园风灾后实地调查可知,修剪过的印度紫檀抗风性较好,而周边未修剪过的印度紫檀则主干折断和倒伏情况严重,这也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2 抗风园林植物选择与应用分析
2.1 构建全过程植物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指导沿海地区植物绿化,结合实地情况,从规划设计层面、施工管理层面、养护层面进行构建全过程植物管理体系。
2.1.1 完善的植物树种规划设计。在设计规划层面,结合沿海地区台风频繁的现实情况,在满足植物景观功能的前提下,做好植物的抗风性能提升规划。除了结合国家相关规划要求,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进行植物合理规划配置外,还需要及早考虑立地环境和区域风力分布空间,加强抗风植物品种相关研究,在迎风区、风口区等区域合理选择不同树种和抗风种植形式,以营造不同抗风性的景观和形成抗风绿地结构。另外,在抗风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环节,确实做好行道树不以单个树池形式进行种植,需以带状绿化形式出现;重视构建群落层次,并注重植物品种搭配,进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有机结合;结合区域历年强风点分析,合理选择抗风性植物;尽量在大树周边种植草地或者进行生态透水性铺装。
结合近年来广东沿海地区受台风灾害调查结果分析和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广东地区部分抗风能力强的植物有:(1)使君子科的小叶榄仁、锦叶榄仁、大叶榄仁、莫氏榄仁等,具有树形过风,根系深且广的抗风特性;(2)木麻黄,具有树形过风,根系发达的抗风特性;(3)藤黄科的福木,具有树形过风,枝条坚韧的抗风特性;(4)红树科的竹节树,具有树形过风,有板根的抗风特性;(5)南洋杉科的异叶南洋杉,具有树形过风,树枝柔韧的抗风特性;(6)杉科的水松、落羽杉、池杉等,具有树形过风的抗风特性;(7)罗汉松科的竹柏、罗汉松,具有树形过风的抗风特性;(8)露兜树科的红刺露兜、花叶露兜、野菠萝,具有树形过风,支柱根的抗风特性;(10)榆科的朴树,具有总体抗风的抗风特性;(11)五桠果科的第伦桃、大花第伦桃,具有树形过风,直根系的抗风特性;(11)杜英科的尖叶杜英,具有树形过风、直根系的抗风特性;(12)樟科的潺槁树、香樟、阴香,具有总体抗风、根深、枝条柔韧的抗风特性;梧桐科的银叶树、翻白叶、假苹婆、苹婆,具有总体抗风的特性;(13)大戟科的白楸、秋枫、血桐,具有总体抗风特性;(14)桑科的高山榕、笔管榕、小叶榕、橡胶榕、菩提榕、大叶榕、琴叶榕、亚里垂榕具有根系发达,枝条柔韧的抗风特性;青果榕、树菠萝、白桂木、红桂木具有总体抗风的特性;(15)棕榈科的大王椰、假槟榔、金山葵、丝葵、油棕、蒲葵、银海枣、加拿利海枣等,具有树形过风,但生长点怕风的特性;红颈椰子、狐尾椰子、棍棒椰子、霸王棕、海南椰子、三角椰、布迪椰子,具有树形过风的特性;(16)苏木科的红花决明、粉花山扁豆、双翼豆具有总体抗风特性。以上植物中,其中棕榈科植物是公认抗风性能好的植物;而榕树类植物虽然冠茂密受风面大,但由于其根系广且树枝柔韧,如进行根系向下延展培护和注重后期养护修整,依然是抗风性较好的树种。
2.1.2 强化施工层面精细化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施工是提高景观效果和抗风性能的关键一环,主要包括现场的施工管理和绿化种植。
首先,要注重选取高质量苗木和改良种植条件。植物的抗风能力与其自身生长质量息息相关,要确保植物的生长质量,首先要保证苗木质量,质量高的苗木是提高植物抗风能力的首要条件。苗木的种植过程中,植物土壤质量、植物土球大小、种植技术、种植深浅、土壤预留空间、幅预留大小等都能直接影响植物后期生长状况。以种植技术为例,结合提升抗风性原理分析,常用的植物种植方法有架空树池法、石块压根法、石块垫穴法和渗透树池法等,其中石块压根法与石块垫穴法能适用所有环境,且适合种植根部存在抗风缺陷的树种,不仅能有助于稳定树木根部作用,且经济成本较低。而架空树池法适用于硬质条件的种植环境,渗透树池法适合于易积水种植区域,2 种种植方式都能为植物的生长空间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架空树池法经济成本较高。
其次,加强植物种植绿化施工管理。除了要加强图纸的审查和做好种植前施工准备外,还需要做好本选修工程工序统筹管理,编制工序统筹规划大纲,重点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图纸设计要求,明确施工作业内容、条件和施工队伍安排,统计工作面作业情况。其次,结合信息统计情况,合理统筹规划整个植物种植绿化工程工序,尤其针对一些关键复杂的施工部位和工序,合理安排作业面及作业顺序,提升成品保护。最后,加强协调管理,主要从细化工序规划大纲、界面管理、加强交接检、合理利用监理例会、协调会、碰头会等工地会议来强化协调管理。
2.1.3 加强生态性的养护管理。生态的养护管理可以从绿化管理机制的完善、风灾前树木抗风性评估、定期修剪、风前支护、危树排查、做好台风预案的数字化管理等。
完善的养护管理机制。园林植物生态养护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组织机制和体系去支撑,组建项目团队管理架构,培养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高的养护团队,同时结合抗风性植物养护难点,完善养护技术方案,并明确不同种类的养护工作重点,强化施工过程的协调、监督和指导。
抗风性评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理论,构建科学的抗风性评估体系,协助做好风灾前的养护预防工作。
注重植物修整。除了注重植物日常修整外,还要针对一些存在抗风缺陷(根浅和树冠浓密)的树种,注意树冠透风性修剪,合理调整根冠比,从根本上提高植物的抗风能力。
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对于提高植物抗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创新传统支护技术,降低支护对植物景观效果干扰的同时,还能起到防折防倒伏的作用。加强危树排查。不定期进行树木病虫害排查和危树检测,及时排除隐患。尤其结合当地台风易发季节,更要强化排查和应急处理工作。
2.2 构建防风功能与景观性强的植物配置模式
沿海地区借助滨海的优势,改造了大批滨海公园、碧道项目,体现了滨海城市的整体形象,在这些园林项目中,树木作为最关键的景观要素,体现了景观的整体活力。在植物选择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同步考虑其抗风功能与景观功能,这也是滨海城市景观建设的基本要求。如广东某滨海城市园林植物种植应用中,结合防风林、迎风面、背风面、风口区、避风区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合理植物选择与配置。如在防风林区域以乔灌草的绿化结构、岸线应用红树与伴红树结合、原生乡土树种种植,成为对抗风害的重要绿地区域;迎风面区域则选择以近自然式的森林结构模式,同时选择抗风性能较高的树种进行适当密植以提高植物抗风能力;背风面区域在地形整理和土壤改良的前提下,选择景观效果佳且具备抗风能力的植物进行群落的有效配置,以体现其景观性和观赏性;风口区区域的植物选择,则考虑风力较大的现状,尽量选择根深、抗风能力强的树种,可选择枝条柔软的棕榈类植物、根系较发达的小叶榕等,另外株距控制要适度,给植物根系生长预留空间的同时,也确保植物之间的通风;避风区域是受风害影响最小的区域,植物可适当选择一些开花植物,呈现季相变化明显的景观风光,同时考虑台风影响,采取了“群植”与“片植”的方式。
3 结语
园林植物的抗风能力除了受植物自身特征影响外,还受多种因素影响。沿海地区植物受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众多,除了缺少预防特台风经验不足外,更多的原因是树种选择偏向于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性,而无法合理平衡和处理好植物景观效果和防风功能。本研究基于沿海地区台风灾后植物评估分析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经验,进行合理抗风植物选择,重点从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和养护层面加强植物抗风性,同时结合沿海城市滨海公园项目实例,在植物应用上构建防风功能与景观性强的植物配置模式,以期能为相关项目的植物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