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乡村民宿发展前景分析及周边绿化景观设计对策
2022-02-09陈佳宁卢瑜骆涛
陈佳宁,卢瑜,骆涛
(乌兰察布市园林服务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乡村振兴是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旨在持续有力推动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决策。而发展民宿经济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各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区位特点,探索出一条能推动农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发展模式。以民宿为平台,充分展示极富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内涵、乡土生活,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乡村自然资源和民宿经济整合发展,进而以民宿经济撬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目的。发展乡村民宿也是推动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契机。民宿经济能发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能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多重效应,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对于加快城乡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各旗县市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及地域文化特色对民宿经济发展进行诸多有益探索[2]。
1 乌兰察布市民宿经济发展SWOT 分析
1.1 优势分析(S-Strength)
1.1.1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靠近京、津、冀、晋四省市,是“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区域成员之一,也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拥有“东进西出、南联北通、地近京畿”的重要交通优势。其不仅是我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唯一的非省会枢纽节点城市,为乌兰察布市发展民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民宿市场潜力巨大[3]。
1.1.2 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乌兰察布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火山、溪流、草原、森林交相辉映,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不仅具有辉腾锡勒黄花沟草原、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等景区,而且拥有红召九龙湾、林胡古塞、苏木山森林公园、二龙什台森林公园等众多自然景观。区域夏季气候凉爽,平均气温18.8℃,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和休闲养生福地,2016 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9%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近年来不断得到提升。
1.1.3 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文化是景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景观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少生命力,既无法长期发展,也无法打动人、吸引人。民宿与文化息息相关,是当地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乌兰察布域内有35 个民族聚居,是我国古代北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北魏、契丹、蒙元、察哈尔部等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是草原丝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不仅如此,这里还是“走西口”的通道,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1.2 劣势分析(W-Weaknesses)
1.2.1 缺乏总体规划部署。过去由于缺乏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部署,各旗县市区的民宿大部分是自发建设和经营,导致出现总体发展不平衡、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且大部分民宿都依托景区建设,分布较为集中[4]。
1.2.2 基础设施较薄弱。乌兰察布市虽然拥有高铁、高速公路,交通便捷,但乡村公路网不够完善,存在路况不佳、道路较窄、容易拥堵、难以停车等问题,限制了游客数量。同时,乡村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乡村民宿的发展,如卫生间、停车场不足,弱化了游客体验感。
1.2.3 文化特色挖掘不深。目前,当地大部分民宿存在对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挖掘不深,没有找到当地民宿的核心竞争力,游客吸引力、品牌号召力不足,模式单一、特色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开发者和经营者没有准确把握当前社会背景下游客的真正需求和自身竞争优势,需要从挖掘文化特色入手,打造吸引人、感动人的故事和体验,以景动人、以情留人,民宿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1.3 机会分析(O-Opportunities)
1.3.1 相继出台各项利好政策。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宿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相关政策扶持和保障民宿业不断发展,力求在规范旅游民宿发展的同时,着重处理好“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持续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目前,各级政府在扶持民宿产业方面不断出台各类政策,既能鼓励民宿产业发展,又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5]。
1.3.2 近地游需求不断增长。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发展严重受挫,尤其是长途旅行受到防控政策影响,游客数量明显减少。然而以民俗旅游为代表的田园生活,对于周边城市居民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适合周末自驾游、全家自驾游。
1.4 威胁分析(T-Threats)
1.4.1 业态单一,亟待多元化。乌兰察布市民宿大多依托景区而建,主打景区自然风光品牌,与其他产业资源结合不足,业态形式较为单一,对游客吸引力不足,无法起到留住游客、带动周边发展的作用,需大力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支撑业态,推动民宿多元化、特色化发展。
1.4.2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乡村民宿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民宿经营者普遍存在经营理念落后、专业化水平不足、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淡漠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游玩体验,导致民宿发展过程中出现客源不稳定、长期发展乏力的情况。
2 民宿发展对策建议
2.1 政府顶层设计
乡村民宿要想实现科学合理的布局、精准有效的定位、长期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布局。谋划乡村民宿发展总体规划布局时,应根据各旗县市区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精髓,精准定位民宿发展路线和主题,同时,注重错位发展,避免特色雷同、过度竞争内耗。
2.2 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乌兰察布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当前乡村民宿选址多位于风景秀美的位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规划民宿时应将人们活动限定在一个区域内,避免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
2.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交通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部分乡村道路能满足村民便利出行的需要。但距离满足发展乡村民宿旅游需要还有差距,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道路、停车、导引系统。同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的注入,逐步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满足游客需求和市场发展需要。
2.4 充分挖掘文化元素
文化是民宿的灵魂,只有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找到本地区民宿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并以文化特色为主题和出发点,构建完整的乡村民宿文化体验情境,使建筑形式、日常生活、饮食文化、娱乐活动在精神内核上达成统一。
首先,乌兰察布各旗县市区应依托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优势,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特色,既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发挥品牌效应,又能避免民宿同质化发展的问题。可将当地历史遗迹、草原风情、民俗风情、特产美食、歌舞传说等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建设中,例如,“察哈尔文化”“红山文化”“走西口文化”等元素,设计以此为主题的景观小品、建筑装饰物,或聘请专业团队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了解民俗传统文化,真正实现用特色文化助力民宿发展。
其次,引导民宿回归田园生活,让民宿承载起都市人的乡愁、乡思,成为忆苦思甜的精神寄托。通过让游客体验耕作采摘、牧马放牛的乡村生活,获得返璞归真、悠然见南山的自然野趣和田园之乐,抚慰都市人疲惫的心灵。以乡土文化为品牌特色,打造一批以田园生活、游牧生活、农耕生活为主题的乡村民宿,吸引全年龄段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寄托乡情。
最后,设计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立足本地特色文化,推广高品质奶食品、绿色农畜产品、特色美食,大力发展土特产品牌效应,不断拓宽各类特色农畜产品销售渠道,让乌兰察布的特色美食成为特色产业、致富产业。
2.5 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一方面从经营理念入手,树立服务理念和意识;另一方面对从业人员、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培训,提高民宿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游览体验。
3 民宿周边绿化景观设计对策
乌兰察布市的乡村民宿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克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后,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乡村民宿选址在环境优美的风景区内或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附近,出于环境保护、景观完整性、乡村美化等方面的考虑,应对民宿周边进行绿化景观设计。
3.1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民宿选址多位于景色秀丽、未经开发的区域,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民宿原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区,避免污染水源或破坏生态环境。民宿院落应以绿化围合,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将游客活动区域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评估游客承载能力,将人为活动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2 与周围风景相融合
民宿周边绿化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宜,若在草原建设民宿应以蒙古包为主,周围不宜栽植过多高大树木或进行规则式种植,可采用自然式绿化种植设计或将大面积花卉作为景观,保留草原景观的原汁原味;若在风景区依山傍水建设民宿,绿化设计应与风景区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显得突兀,破坏原有自然景观的整体性。
3.3 美化周边乡村环境
乡村民宿依托自然景观建设,在建设民宿的同时,注重美化乡村风貌,以乡村民宿开发为契机,“以点带面”,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改善乡村生活环境。通过在村落中栽植行道树、利用墙体彩绘宣传民俗文化、打造休闲活动空间等,为实现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4 结语
乡村民宿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能够适应当前民众对于特色旅游、健康出行的需求。乡村民宿既要在硬件发展上“下功夫”,更要在文化体验上“做文章”,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乡村民宿,使得乡村民宿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真正带动当地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