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2022-02-09宋丽丽

科学咨询 2022年23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环境

宋丽丽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社交方面,网络信息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树立思想道德意识、认知范畴的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网络环境的传递性使得网络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便捷化的特点,但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也使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络信息存在各种外来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暴力与道德缺失等问题。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无法辨别真假,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作为基础,大学生很难凭借自身仅有的思想道德觉悟对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进行抵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仅应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给予客观评价,还要鼓励教育大学生具备迎难而上、勇于面对的心理素质,通过积极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能得到全面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积极力量。

一、网络信息内容的复杂性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呈现多样性特征

网络信息内容的复杂性是指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有序与无序并存的网络现状,即各种主流的新型理念思想分门别类,在各自领域之内进行思想研究与思想传播,而其中不乏混乱无序、缺乏科学性论证与理性约束的信息。同时,当前网络信息的开放与自由也使得大学生有更多接触新型网络思想的机会,大量的网络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个性化资讯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面的不同也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现出多样化的思想方式[1]。

优质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作用,而网络环境中的谣言、谎言等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网络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多样性的积极影响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浏览网络信息的习惯。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习惯在网上获取更多有利于丰富自身思想的网络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的见识,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后业余生活。

(二)网络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多样性的消极影响

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差异导致网络信息言论的广泛性,其中消极言论、谎言、谣言以及各种侮辱性语言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大量消极信息的传播使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一切都抱有怀疑,我行我素,给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这需要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其健康成长。

二、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网络环境具有双面性

(一)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全新机遇

网络环境中不仅信息数据极为丰富,而且信息数据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便捷性,网络传播速度极快,能够方便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使用来源范围更为广泛、教育方式更为多元的相关素材,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将网络具有的互动性充分运用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能够将传统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具有的单一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体关系和主体际关系共存的状态,使大学生自身具有的向善向上思想道德觉悟得到全面发挥。与此同时,网络环境具有自由性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环境的自由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方便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时间和学习时间。通过对各种网络平台的使用,学生可以不受谈话场地、谈话方式、身份地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能够自由宣泄情绪、表达思想、阐述观点[2]。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开展的情感交流具有较高直接性和真实性,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较高实效性,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方法。

(二)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困惑

第一,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思想道德意识易受到腐朽文化的侵蚀和腐朽思想的渗透,从而导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严重缺失。根据实际调查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态度得知,12%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第二,在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网络道德整体发展水平却呈现出严重滞后的情况,导致缺乏规范性的网络道德行为越来越多。由于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互动性,在没有制度约束或约束力度不足的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与此同时,由于个人身份在网络环境中具有虚拟性,从而导致各种道德乱象在网络领域层出不穷,不仅无法得到彻底消除,甚至还会逐渐朝着现实社会蔓延发展[3]。

第三,根据目前对网络环境展开的研究不难发现,暴力游戏等不良现象的严重泛滥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侵害,导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两个漩涡中处于较为尴尬的位置。通过对沉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学生的情感较为单一、情绪普遍较为低落,甚至个别学生出现偏执思想和极端行为。长此以往不加以改善,不仅会导致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措施在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落实途径

(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的建立健全

想要使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结合网络环境具有的实际特征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式,帮助学生分析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复杂现象。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双重身份,教师和学生互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而组建出一个思想政治教师与大学生协同学习的全新教育模式,这也是对立体化教育疏导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较高系统性的工程,在解决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各种问题时,要逐步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教育疏导体系,从媒体引导、社会疏导、学校教育、家庭辅导这四个方面共同入手,构建出一个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网络结构,使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具有的整体模式得以建立,从而使多种建设措施有效整合的目标得到全面实现,进一步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4]。

(二)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领域的拓展力度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力度和研究力度,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具有的特征和规律进行深入探索,逐步建立一套教育理论体系,确保该体系具有能够充分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比如,加大对能够充分适应网络教育、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数据库和教学软件的开发力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建立健全。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对网络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领域进行全面拓展,确保相关建设工作具有较高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从而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强化[5]。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建立谈心谈话工作室、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和红色网络文化平台,将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阵地逐步转移到网络环境中,强化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性。这样能够将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规律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具有的特征进行充分整合,有效实现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的目标。

(三)利用正能量的信息内容对网络环境进行引导和净化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和信息技术的立法执法工作不断促进,推动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速度,使网络具有的法制教育功能得到强化。第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网络宣传具有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对网络中的信息内容进行及时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在网络中构建信息关卡,从而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和积极引导,使网络信息得到强制性的检索和过滤,网络中的垃圾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删除与清理[6]。通过采取严格的立法措施和分析监控手段,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而且还能采取具有较高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妥善解决,真正做到防微杜渐。长此以往,高校就能营造出一种健康、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建立一个能够得到大学生认同并遵守的网络制度文化。

(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的提升力度

第一,高校要将网络培训纳入到学校开展的常规性工作范围中,定期举办具有较高系统性的网络选修课以及网络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在具体课程中确保网络知识得到有效传播。第二,为了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高校应该定期开展具有较高疏导性的网络伦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建立具有较高正确意识和自律意识的网络观念,使大学生具备能够对有害信息进行主动抵御的意识与能力、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以及文明上网、规范上网的要求[7-9]。

四、结束语

想要确保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背景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师以及相关学者首先应该对网络环境具有的特征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养成规律充分了解,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严格遵循以人为本、民主平等、求真务实原则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德育教育资源不断开发、采取多元化的有效措施使教育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在网络中提高对正面思想的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鼓励大学生发布有一定积极性、健康性、进步性的消息内容,引导大学生屏蔽庸俗、迷信等不良内容信息。这样的方式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得到强化,确保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背景下有效开展,最终达到优化网络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环境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