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生活之源,浇灌实践之花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22-02-09安徽省固镇县第五小学谷阳路校区陶兴丽
安徽省固镇县第五小学谷阳路校区/ 陶兴丽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告诉我们“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两点:第一,我们在课堂上所教授的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第二,这些数学知识又具有高度抽象性。“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所以生活化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开展高效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重要影响就在于能够加强学生的知识现实化理解,加强知识吸收以及应用。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或者教学中所构建的体系将理论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性的生活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认识世界等都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名副其实的从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开展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无数数学家通过不断探索形成的,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探索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智慧结晶。如我国古代著名的《九章算术》汇集了246 个数学问题,几乎涵盖了当时全部的数学知识。比如第一章方田讲述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长方形(直田)、正方形(方田)、三角形(圭田)、梯形(邪田)、圆(圆田)、环形(环田)等,这充分说明了几何知识是从直接测量田地的实践中产生的。又因为测量的数据并非都是整数,所以这一章还涉及分数的约分、通分以及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这也说明了分数和四则运算的产生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小学生要学好数学知识就需要回归生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探索、研究,从而获得数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学生才会有兴趣,乐此不疲,全身心地投入。
前面已经指出了数学学科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相关资料已经证实:小学生的大脑结构与机能已经得到了突出的发展,神经系统也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是儿童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听觉、知觉虽然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无意记忆仍占主导地位,他们擅长具体形象记忆,有意记忆逐年增强,高年级时抽象记忆得到逐步发展。所以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学习形象记忆性就产生了矛盾。一些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公式、定律等,是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比如“数与代数”中的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图形与几何” 中的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等,这些知识抽象性强,又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关联不大,通俗地说就是“不接地气”,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对此就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将这些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转化让学生能够熟悉这些数学知识的基本内容,体会这些数学知识的实质和内核。
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包括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即实践能力。只有用生活化教学之水,耐心浇灌实践应用之花,才能结成核心素养之果。小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再次回到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同感,从而也就更容易、更充分地投入到研究和探索过程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小学数学学科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数学知识情境化,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注意力,主动进行思考探究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其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他们主动进行思考、探究。教师要在尊重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教科书所规划的方案为主,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使抽象化的知识能够具体化、形象化,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知识对新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这一单元中的“我们身上的‘尺’”。笔者在教学时就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足球场有多宽、多长吗?”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的知识,也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常见物体的长度,所以很多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用尺子去量一量。”我含笑不语,大家继续思考。马上有同学说:“尺子太短,量得太慢了。”这时又有同学提出找一把足够长的尺子,比如我们之前学习中认识的卷尺和测绳等。我肯定了这一想法,但同时设置了难题:假如我们现在手边没有卷尺或测绳怎么办?这个时候同学们又陷入了思考。到这里我才抛出话题,我们今天的知识就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么?然后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使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极好。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深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得透、记得牢
前文已经论述过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要多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例子,这样繁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变成学生身边的“小伙伴”,从而深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比如说黑板的长度是5 米,宽度是1.5 米,那么黑板长与宽的比就是5∶1.5。同样还可以以学生的身体为例子,如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手臂、脚长和身高,就会发现人在伸开手臂的时候,双臂平伸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再比如学生对于体积单位“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大小关系搞不清楚。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体积接近“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物品,于是学生发现了“老师的讲台体积大约是1 立方米”“1 个粉笔盒大约1 立方分米”“大拇指指头体积大约是1 立方厘米”,这样他们在解答“汽车油箱的体积是60()”“电饭煲的容积是5()”“一块巧克力糖果的体积是4()”这类问题时就很得心应手不会出错。通过这样与学生本身密切相关的举例,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本身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与理解。
(三)数学知识魔术化,激发学生好奇心,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当我们在课堂上把数学知识演变成学生喜欢的“魔术”时,学生就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神奇应用,这样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能使学生保持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一次教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经过前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余数除法的知识,以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而在这一课时笔者决定教学一些关于余数的常见的应用知识。在一上课笔者就展示了一些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彩旗和各种颜色的花,然后说:“大家请看这些彩旗和花,我能猜出任意一面旗子或者盆花的颜色,你们信不信?”学生们摇头表示不相信。然后我就进行了展示,学生检验结论完全正确。“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大家的兴趣已经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在后面的教学中一直持续着,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都非常好。
(四)数学知识游戏化,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具体转化。在课堂上把数学知识游戏化,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在乐与玩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一年级下册“元、角、分”这一单元有一节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在这节课开始之前,笔者和同学们共同准备了大量的道具:铅笔、橡皮、转笔刀、直尺等作为“商品”,并让大家准备了教学用的人民币(从教材附录里剪下来的)。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告诉大家:“今天小小商店开张了,欢迎大家来购物。”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爱表现自己,所以一下子学生的情绪都被点燃了。在活动之前我明确地说出了整个活动的要求,学生们也都是按照要求自由发挥的,而我则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巡视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一些问题。这一节课的活动总体的效果很好,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更加明确,同时对于商品和购物也有了深刻的体验,购物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如如何找零和组合人民币付钱等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很大的提升。
(五)数学知识实践化,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将书本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算是真正地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根据书本教学内容去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成,这样将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知识学习,使教学内容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去市场中调研,从一条街上一个小的摊位开始,统计一段时间内的营业额,当学生获取数据之后再将其转化为统计图,这样更容易进行观察分析,由此来判断在哪个方位经营生意会更好。或者可以接连几次进行观察,工作日和节假日营业收入规律有没有变化,一年四季随着温度的变化各个摊位有没有增减等。这样的调研活动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但是所带来的成效却是巨大的。首先它能够帮助学生在该领域进行知识学习,其次学生在实践中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综合来看,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数学不仅仅是关于几个数字或者几个运算符号的学科,其实质在于通过所探索的数学规律将整个世界变得可视、可探。为了能够有效加强数学学科的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由此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最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