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教育中“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2022-02-09安徽省合肥市奥体小学代慧芳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关心师生关系小学生

安徽省合肥市奥体小学/ 代慧芳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身居教育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们有不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感。随着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可能会产生质疑,有的还会产生抵触与逃避心理。如此一来,在师生双方的不良交互作用下,师生关系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果教师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会积极回应,教师也会从学生那里获得育人的喜悦与幸福感。师生双方形成彼此关心的关系,既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因此,构建“关心型”师生关系成为促进教师、学生和谐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

一、什么是“关心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将“关心”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她提出构建一种“关心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关心者来关心学生,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需要,在关心关系中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也能从这种关心关系中获得职业幸福感。

二、构建“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内尔·诺丁斯说:“关心是一切成功的教育基石。”她认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动物和植物、关心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营造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培养出学会关心的人。”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运用教师的教育价值,通过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教会学生关心身边事、身边人,这与当代教育的要求一致。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对他们好、关心他们的老师。65%的小学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心自己,学生对老师的关心非常期待,学生也喜欢跟关心自己的老师聊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重视。从教育实践看,小学师生关系中有时也存在一些不够和谐的现象,如: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教师的关心方式不对……教师觉得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已经很关心学生了,而学生却感受不到。因此,这种关心是一种无效的关心,师生关系存在单向性。

虽然目前小学生不面临升学压力,但这也只是暂时的,未来的中考、高考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有部分小学教师可能会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上面,在一些老师的眼里,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对“好学生”就会采取积极主动的关心方式;学习成绩差就是“坏学生”,对“坏学生”就是消极打压的关心方式。用这种片面的标准来决定关心学生的方式非常不合理,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潜能无限的,学生的能力不仅仅只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存在功利性,长此以往,只会让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师生矛盾激化。

三、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教学经历,笔者发现缺乏关心品质可能会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能会爆发亲子矛盾,有的孩子甚至不懂得去关心世界中的其他美好事物。通过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让学生意识到既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不能自私自利,也要关心别人的感受,与人为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自己的同学、家人……故而,“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其形成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内尔·诺丁斯提出的“关心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双方以对方生命成长为内在需求而形成的一种充满关心与信任的人际关系。教师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温暖、充满爱的关注与关心,这既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能激发他们关心爱护他人的潜能。学生内心充满爱,爱满自溢,便会很自然地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去关心、理解教师。在这种充满关心与信任的关系中,会增强教师的教育热情,进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如何构建与维持“关心型”师生关系

鉴于当前小学生对教师的关心期望以及目前小学生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关心方式、方法不恰当的情况,建立与维持“关心型”师生关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教师、学生、家校方面对小学生“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提供相应策略。

(一)教师的精准努力

教师是影响构建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关心方式、关心行为直接决定着关心关系能否建立。教师要加深对关心的认识,有学者说:“交给学生一滴水的知识,教师就要拥有一片海洋”。教师可以通过仔细研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关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路径》等相关著作来储备关心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理论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更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践行对学生的关心,以此并提升自己的关心能力。

教师要树立关心的榜样。小学生的意志、情感、性格等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塑性非常强,他们非常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经常听家长对笔者说,我家孩子在家经常模仿老师的语气上课,有模有样的,俨然就是一位“小老师”。因此,教师树立关心的榜样,尊重信任学生并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对学生进行精准的关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待他人。

以笔者自己的教育实际为例:笔者曾经带过的班上的数学课代表是一位内向腼腆的男生,话不多,成绩也不是拔尖的,但是学习态度特别认真,做事情也有条不紊,帮助布置作业,收发作业本……有时候看他吃力地抱着一摞摞作业本,我有点心疼,就会建议他找个人帮帮忙。他总是笑呵呵地回答:“一点也不重。”当他把班里学生的作业本抱到我的办公室时,我偶尔会给他一些小零食。当他因收不齐作业本感到为难时,我会温柔地对他说:“交给我,你去玩吧!”当他因妈妈身体不好住院而担心地哭泣时,我会很耐心地听他哭诉、安慰他。有一次临近期末考试,这个孩子送给我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插着一面自制的一帆风顺旗子的泡沫箱小船,他真诚地祝福我笑口常开、一帆风顺。那一瞬间,我觉得整个人都被治愈了。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感到骄傲。

从众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发现,“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成功建立与维持,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做事方式并保护学生的尊严;其次是相信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好教师的小帮手;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要认真思考学生行为背后可能的真实原因,给出合理的建议,提供适时的帮助。如果有需要,当学生伤心难过时,教师也可以像朋友一样认真倾听,耐心安慰。教师给予学生发自肺腑的真诚关心,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关心,同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身边人。

(二)学生的积极回应

内尔·诺丁斯说,“关心型” 师生关系是起于关心者(教师),止于被关心者(学生),具有关系性。如果只有教师的单方面努力,“关心型” 师生关系很难建立,更谈不上维持,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关心型”师生关系中,需要学生积极回应才能更好地维持关心型师生关系,达到培养学生关心品质的目的。

提升小学生感受关心的能力。关心具有情境性,学生在多重情境中感悟教师、家长和同伴对自己的关心。教师的表扬、赞美是关心,为了培养学生好的书写、听课和做作业习惯等进行适当的惩罚也是一种关心;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是关心,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合理的消费观等进行的延迟满足或者不满足也是一种关心;朋友的帮助和陪伴是关心,如果朋友拒绝你的不合理要求或者帮助你明确朋友之间应有的界限也是一种关心。当学生体验到各种情境中关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才能更敏锐地感受并捕捉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

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关心行为。如果仅仅提高感受关心的能力,只是能单向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对关心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基础层面,想要达到培养关心品质的目的,需要用关心的态度指导行为,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践行关心行为,感受到助己助人的快乐,获得生活幸福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有能力把这份关心传递给更多人。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小学生首先要学会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只有全方位地认识自己,才能更清楚地践行对自己的关心行为。在大家的教学生涯中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同桌两个学生因上课不认真听讲被教师批评。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打断教师的话进行辩解:“是同桌向我借橡皮。”言外之意不是我的错。这类学生遇到事情只关心自己,不分场合地为自己辩解,他们身上践行的并不是正确的关心。有的同学可能会不反驳接受批评,但是心里却觉得委屈,这类学生不会关心自己,遇到事情可能会委曲求全。真正懂得关心自己又关心他人感受的孩子可能就会采取下课再跟教师解释清楚的方式,既不影响教师的正常课堂教学,也能让教师知道自己是在乐于助人。

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先学会关心自己,才有能力去关心更多人。在生活中践行关心他人的行为并不是一件难事。用真诚之心与同学相处,用尊重之心与教师相处,用感恩之心与家人相处,用仁爱之心与陌生人相处,用博爱之心关心大自然……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自然地践行关心行为,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小学生关心的态度和对他人的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关心品质的形成,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家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和家庭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只有两者的大力支持,才能为构建“关心型”师生关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著名教育学家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儒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学校之“水”,就是校园文化。营造生动活泼的“关心型”校园文化既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又为培养小学生的关心品质提供更多的探索路径,助力“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合肥市奥体小学将每年的5 月25 日定为“关心日”,分年级开展“悦纳自己”“我爱我妈妈”“朋友相处有妙招”等主题为“关心”的相关活动,也利用班会课开设“一片叶子的春夏秋冬”“尼尔森老师不见了”等主题为“关心”的相关课程。小队活动中也组织开展“捐书、捐衣”活动、“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开启养蚕之旅”等与“关心”主题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监护责任人,对培养小学生关心品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理念要与学校的保持一致,家长要多与教师交流,配合教师的工作。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关心要具体化,不能仅仅是说教,要采用切身实际的关心方式。平日里家长要多创造除物质以外的快乐源泉,如陪孩子做手工、玩亲子游戏、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果家长给了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孩子就可以用心灵去认识世界和接受教师的关心,去关心接纳这个世界中的一切。

综上所述,“关心型”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家校的大力支持,三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关心、践行关心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关心师生关系小学生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开心与关心
我是小学生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