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实践研究

2022-02-09荆于勤吴锡微

科学咨询 2022年23期
关键词:网线理工科专业课

荆于勤,吴锡微

(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2.科学咨询杂志社,重庆 401123)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近年来,课程思政愈发受到重视,不仅各种教学比赛评选或课程建设中增加了对课程思政的要求,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号召,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就此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对于如何把理工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做好?如何增强高职理工科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效应?身处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老师们依然存在困惑和问题。

一、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

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以及一线教学教师的长期调研发现,在理工科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所遇到的问题比文科专业更多,难度也更高,主要归为两大方面。

一是教师自身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理工科教师倾向于用技术或具体的方法解决某一具体的技术难点,注重“术”,而缺少“道”,更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其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教师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和教学方式,例如某些教师在课堂上将思政和课程内容相分离,先进行一段思政教育,再进行内容授课,形成“两张皮”;或是仅仅是在授课过程中随意寻找一些案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而该案例与授课内容并没有直接关联;又或是主观认为课程思政等于课堂思政,就是在课堂中给学生传递一些正向激励的内容,而不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教师没有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以至于课程思政的实施不能落到实处。

二是学科特点问题。理工科专业课和人文社科课程的性质不同,例如理工科专业课在数学课中包含大量的定义、定理、公式,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推理性,并不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包含一些网络的配置,涉及理论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理工科老师认为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难度较大,不知如何从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更不知如何设计课程思政的相关案例[1]。而人文社科鉴于其学科特点,可以更好更自然地把价值塑造融入课程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正是由于理工科的学科特点,使得理工科学生的受教育重点在技术和知识的运用方面,缺乏价值引领。反观另一个角度,这便是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更需要加强的原因所在。

二、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一)提升育德能力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方面为高职院校理工科教师做好课程思政指明了着力点[2-3],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二)挖掘思政元素

如何从高职理工科专业课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在课程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润物细无声,是让大多数专业课老师头疼的问题。结合理工科的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将技术与人文结合,从人文的角度看待技术的发展。譬如智能手机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数据智能推荐技术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现代化农业与食品安全问题等。理工科的各种技术、工程都能够和人文视野的问题结合,从这个角度去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将理工科的科学思维迁移运用到其他领域。理工科每一项技术都有相应的“人文”本源,也蕴含着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在理工科课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点,还有更深层次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运用,而这些科学思维不限于专业领域,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用于解决更多问题,这是理工科相对于人文学科的优势所在。例如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体现了处理复杂问题的分层思维,这种思维可以迁移到对其他复杂问题的处理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逐层梳理,各个击破,提高效率。

3.发掘学科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通过学科历史背景和学科人物故事了解科学家的风采,让课程更有温度,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求真求实[4-5]。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不等同于课堂思政,要结合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技术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通课前、课中、课后,形成课程思政合力。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运用迁移思维,把市场营销的“AIDMA”法则应用到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把学生当顾客,引起学生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产生欲求,感到对自己有利(Desire)、产生记忆(Memory)、开始行动(Action)。利用“互联网+”落实课程思政,探索和创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丰富评价维度

当前多数课程的思政建设既没有依据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来设计,也没有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而是简单停留在教师讲思政、学生听故事的层面,使得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效果考核缺乏标准和依据,难以量化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衡量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丰富课程评价维度,从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单一维度向情感、价值观、认知等多维度扩展,客观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

三、高职院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实践案例

笔者根据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在所主讲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探索。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电子信息大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常见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命令等,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教学任务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思政比较困难。因此,教学团队依托校内智慧课堂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从技术背后的“人文”本源和所蕴含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两个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使得思政的融入具有专业特点;使用市场营销的“AIDMA”法则把学生当顾客,引起学生注意(Attention:如课前预热视频)、产生兴趣(Interest:如生活场景问题引入)、产生欲求,感到对自己有利(Desire:如使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产生记忆(Memory:如微课、游戏环节、情景体验)、开始行动(Action:如实践操作、辩论、调研)。以学生为中心,在深度上层层递进,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以下是网络传输章节部分课程思政实践的案例。

(一)吸引学生关注Attention

“00后”们已成为大学的主要群体,他们思想独立,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的东西。对此理工科教师可以在课前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新兴技术应用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发布到线上平台,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笔者在介绍网络传输时,将“灯链接网络“这一新兴技术发布到线上平台,学生惊讶于通过可见光居然可以传输数据,一下便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同时了解到我国“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实时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比特每秒),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产生兴趣Interest

如果将课程内容和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按照上述理工科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切入点,我们能够将理工科和人文生活联系起来,反而成为了理工科的优势。例如设计问题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在电脑的浏览器输入学校网址,学校网页就出现在你的眼前,那么网页数据是如何从服务器传输到本地呢?又例如能不能实现制作一根网线,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通信呢?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同时通过这些问题引申到其他相关场景和话题。

(三)产生欲求Desire

让学生产生欲求,一是对自身有利的角度产生欲求,比如学习了网络传输这部分内容之后能够自己制作网线、能够把制作的网线用于家庭环境或者帮助别人联网,能够搭建局域网,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找到成就感。二是受到科学人物或事件的激励产生欲求,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例如海蒂·拉玛从敲击不同的琴键就会发出不同声音这一现象中获取灵感,提出了如果不停随机地改变控制信号的频率,可以避开干扰信道继续通信,发明了“跳频技术”,被后人称为“Wi-Fi之母”。同时她也是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明星,具有传奇的一生。海蒂·拉玛的经历激励学生,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更不要被别人的评价所困,努力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每个人都有权利有机会重新定义自己。

(四)产生记忆Memory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讲属于被动学习,它的学习吸收率只有5%,而互动会大大提高学习吸收率。因此在课程中合理设置游戏环节,例如网线线序排列是制作网线的重难点,学生往往记不住线序的顺序,那么老师就设计网线线序排列小游戏,两人一组,由老师指定两人分别扮演计算机或交换机、路由器等角色,学生进行线序调整,经过几轮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线序排列的规则,并能够区分同种设备和异种设备进行连接时所需要采用的制作网线的不同方式。这个过程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及应变能力。另外,针对网线制作的细节问题录制微课讲解视频,方便学生反复观看,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五)开始行动Action

通过前面的环节学生已经理解了网线制作的过程和要点,最后将内化的知识进行实践输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相互教学并快速使用的学习吸收率是最高的,高达90%,因此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网线,互相学习可以极大地提升知识接收率。制作网线看似步骤简单,但如果不注重细节就会导致制作失败,届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升思维严谨度,增强耐性,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另外实验耗材按需拿取,减少浪费,培养学生5S职业素养。

教师要在线上平台发布热点事件作为课后讨论:最近网上出现这样一个事件,某女士家门口收到楼下邻居的纸条,内容是“因为孕妇害怕辐射,请你不在家和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你家的Wi-Fi关掉”,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Wi-Fi对人体的健康有没有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Wi-Fi辐射影响人的健康是谣言,同时人与人之间要以和为贵,互相理解。通过对类似主观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引导其主动拓宽知识储备,不被谣言所惑。

四、结束语

根据高职院校理工科的学科特点,本文从三个切入点解决理工科思政元素挖掘难的问题。要想做好课程思政,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不忘初心;依托校内智慧课堂平台,将市场营销的“AIDMA”法则迁移应用到高职院校理工科教学过程中,让课程形式多样化,使课程思政有温度地融入专业课中,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猜你喜欢

网线理工科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如何降低配网线损的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加强配网线损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网线与网线头区别以及网线的接法
改进等效容量法在含风电配网线损计算中的应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