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实践思考

2022-02-09王文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学困生数学知识

王文明

(江苏省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 江苏扬州 225000)

学困生即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一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不足,或者自身学习能力较弱,导致数学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最终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较为分散,同时抽象性较强,对于学困生而言,学习理解起来十分吃力。数学教师倘若仍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互动,则会严重导致数学学困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进而学习成绩的下降,阻碍自身知识基础的建立,更难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在当前新时期教育教学体制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切实强化自身教学创新意识,契合学困生认知特点和认知需求,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帮助学生有效感知数学学科魅力,不断展现自身学科素养水平,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意义

对于数学学困生转化而言,其意义及影响较为深远,首先能够切实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由于学困生自身基础知识能力较弱,数学教师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巩固自身知识基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水平,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在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学习问题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和同学开展沟通交流,从而有效强化自身学习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此其中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其次,通过对学困生的转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一些学困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弱,往往并不是由于自身智力因素造成的,更多的则是因为自身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不当。为此,数学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引导与启发,能够帮助数学学困生自身学习潜能得到有效激发,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信,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通过对学困生的转化,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应当基于全体学生,而并不是针对部分学生的“小灶”,数学教师基于学困生的实际问题优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切实顺应新时期教学体制要求[1]。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自身基础知识薄弱

在步入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涯以后,由于一些学生并未在小学时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为此数学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尤为困难,再加之数学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倘若学生缺乏良好的知识基础,就会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甚至难以理解最为基本的知识内容,最终导致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失利,沦为学困生。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就在于学生自身数学基础知识能力较弱。

2.数学学科难度较大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十分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有关几何知识的内容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难度不高,学生更易掌握,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而言,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这使得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压力,最终成为“学困生”。

3.数学教师教学问题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体制背景下,很多教师仍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发展为教学目的,基于较为激烈的中考考试而言,数学教师更多则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正确学习方式的教育指导。众所周知,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该时期正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期,由于缺少科学的抽象思维,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很难获得成就。而数学教师也往往没有基于学生自身个性化差异开展教学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学思维较为落后,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利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切教学活动均服务于学生的考试,进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2]。

4.缺乏正确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该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再加之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并未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和课后复习习惯,也没有良好的问题探究习惯。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遇到困难知识点时就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降低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难以投入其中。这种消极的学习情绪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逐渐下滑。

三、解决数学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则

1.注重因材施教原则

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在实施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举措。其次,是基于数学教材的特点,开展更为科学的教学活动。其中,基于学生自身特点,首先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并为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往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基于当前新时期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当基于学生自身学习特点着手,尊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自身不同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各个阶段的学生均能够有所提升。尤其是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而言,教师更要将其作为重点教学对象。比如,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较弱,教师就可以重点为学生补习数学基础知识,甚至带领学生复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学生基础,带领学生“脱困”。或者,对于另外一类学生而言,主要是学生自身思维逻辑能力较弱。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放慢脚步,多为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或者利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知识讲解,确保每名学生均能够听懂数学知识。而基于数学教材特点,需要教师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以此保证学困生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最终摆脱“学困”。

2.注重寓教于乐原则

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样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帮助学生摆脱“学困”影响的重要前提。兴趣是学生开展知识学习的重要动力,基于这种动力的影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动力的表现更为显著。一些学生之所以会成为数学“学困生”,究其原因便是学生难以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使得学生逐渐排斥数学学科的学习活动,这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应当引起每名教师的重视。数学教师若想切实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就必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其实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3.注重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数学教师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扰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名学困生的成因均有所不同,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学习热情不足,容易走神,知识理解困难等。为此,在数学教师若想切实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扰,并基于自身的教学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应当充分基于学生自身实际学习能力为基础,利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引导。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基础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多个学习目标。这种学习目标需要划分清晰的难度,使学生更为容易实现。在学生完成这些目标以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学生学习自信的形成,在学生不断实现短期目标的基础上,逐渐使自身的数学学习展现出质的飞跃[3]。

4.注重引导陪伴原则

初中数学教师在帮助学生摆脱“学困”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陪伴和引导极为重要。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缺乏学习的陪伴同样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展现出自身引导性价值,在给予学生教育引导的前提下,不断陪伴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不再感受到自身学习工作是一种“孤军奋战”的行为,这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动力带来有效提升,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知识学习,最终实现优等生的有效转变,使班级彻底摆脱学困生的问题。

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所制定的策略

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特点、科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结合实际教学研究发现,初中阶段出现学困生问题最多的原因则是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造成的。倘若学生并未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不明确,就会出现知识混淆、记忆错误等情况发生。在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渐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同时,初中数学教师更要做好小初数学衔接工作,了解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盲区,并找到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处,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做好数学学科学习过渡,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形式,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引导工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听讲,注意力也更为集中,自觉约束自身言行举止。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预习任务进行检验,保证每名学生均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困生能够听懂课堂的知识讲解。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告知学生哪里为知识重点,基于教师既定的教学结构和框架,帮助学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注,以此为学生课后复习奠定基础[4]。

2.针对数学学习热情不足所制定的策略

基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现状而言,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热情是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并迫于教师的压力,被迫开展数学知识学习,进而使学生难以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更难以在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导致未能及时地完成课后作业,最终使自己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并由此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基于这些学生,数学教师应当准确把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优等生的转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切实发掘数学学科的魅力,帮助学生感知数学学科特点。数学学科其本质上是一门理性化课程,在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其不仅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更能感受其独到的魅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基于学困生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极易导致学生不能沉下心来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影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站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角度,不断探索数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3.针对学生学习方式不当所制定的策略

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确保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基于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特点来看,学生并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缺乏灵活性,对于一些数学知识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基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言,均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向学生传递学习方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课前知识预习,这样能够使学困生主动进行听课,并与教师产生良好的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应当切实意识到学生出现学困问题的成因,并结合相应的任务安排,帮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新知识学习。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勾股定理”的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法,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定理概念,并设计简单的练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重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学生可以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

简要而言,不管何种学科、任何班级,都可能会存在一些学困生,而这些学困生的成因多种多样,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也并非教师一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但是,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数学教师应当切实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端正自身教学态度,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带动学困生的学习观念,真正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学困生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