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2-02-09黄海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议题所学初中生

黄海英

(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 福建南平 353006)

引言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提出了如下要求:除了要完成相应的道德、法治教育任务,还需结合初中生的发展需要、心理状态、国家政策、基本国情等因素展开分析,引入更为多元化的方式展开教学工作,以此增强师生基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互动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一、议题式教学的概念简介

所谓议题式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将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并将其作为教学核心,组织初中生结合议题内容展开相应知识的学习,利用多种方式、手段,将议题中的论点呈现在初中生面前,使其进行更深入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将议题式教学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让初中生在讨论期间,形成更为全面、多元的思维模式,对其后续发展意义重大。另外,议题式教学法可以理解成是对其他优质教学方法的总结与拓展,它能够将教学重点作为引导,开展更具综合性的育人活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1]。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实施后,议题式教学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在2022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引入议题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思政一体化、初高中衔接。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议题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学科化原则

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科性是它的一大特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有非常强的政治性特点,初中生在展开知识学习时,要对本学科的特点展开正确认知,这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强化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明确本学科的育人目标,这样方可为后续育人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结合学科化原则展开教学,能够帮助初中生对于学科定位、学科目标等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这既对其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有极大助力作用,也是将议题式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2.思辨性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很多内容存在一定的思辨性特点。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我们应秉承思辨性原则,对于引入的议题展开分析,保证教学过程、形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完成知识学习后,要结合所学内容展开深入思考,这样方可进一步深入理解教学内涵,让议题式教学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教学趣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若想让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好地应用,必须要引导初中生对于所学知识展开更深入思考。这样方可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导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辩论,助力其思辨能力、思辨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生活化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和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在将议题式教学引入育人过程中时,必须要对生活化原则充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可以避免教学中出现假、大、空的情况,增加初中生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度。长此以往,初中生在遇到问题后,便可更好地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思考,正确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更完善发展。

4.情境化原则

在将议题式教学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创设情境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为此,我们要对情境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提起重视,以此营造一个更加趣味、生动、自主的教学环境。在议题式教学中,常见的情境教学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类型:两难情境、生成性情境、思辨情境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不同问题选择适合的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三、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展开互动讨论,引发学生兴趣

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通常是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展开育人活动。在活动中,初中生要结合相关议题展开自主讨论、分析,并得到相应的结论,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和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议题式教学具有更为明显的科学性、探究性、综合性特征,它是一种对初中生思维、学习能力有效促进的手段。若想提升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育价值,我们可尝试对教学方法展开进一步创新,以此更好地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效率,通过种类丰富、内容多样的议题,带领初中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类话题引导出教学知识点,以此帮助初中生更为深入地思考、分析,提升其学习兴趣[2]。

例如,在开展认识自己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议题式教学引导初中生展开讨论互动,通过为他们提供一些优质案例,能够更为高效地引发初中生的探究兴趣,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兴趣。在案例中,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非常喜欢打篮球,梦想成为篮球明星,甚至萌生了退学去打篮球的想法。但是,他的身材较为矮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知识,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小明的想法可行吗?对于他,你有什么建议?”

结合这一案例和问题,初中生展开了激烈讨论。部分初中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明对于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虽然非常喜欢打篮球,平时的表现也较为出彩,但要是想初中便退学,将难以提升文化程度,即使他能进入篮球队,文化不足也会成为他未来发展的一大阻力。”还有的初中生说:“我认为他应该努力学习,好好锻炼身体,在身体发育结束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另外,无论如何,他都应该好好学习,只有保证自身的文化基础较为扎实,未来的发展前途才会更为光明。”教师通过将一些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初中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以此凸显出议题式教学的育人价值。

2.开展高效自学,转变育人模式

在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初中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分析中,这对提升其学习主动性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开展育人活动时,我们可以尝试借助议题式教学加快初中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结合不同的议题展开自主交流、学习,以此发展其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这对后续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3]。

例如,在开展《法律保障生活》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尝试利用一些和法律有关的知识作为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我们应给予初中生充足的自由,让他们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自主讨论、分析,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增强其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需为初中生引入议题即可,剩下的任务需要初中生结合日常生活搜集相应资料,并针对“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论点展开分析,以此促使其理解其内在含义:一方面,法律涉及了生活的诸多方面,它也是维持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特点,它能有效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将议题式教学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能引导初中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更深入探究,对提升其知识储备,对发展他们的自学意识与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4]。

3.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氛围

现阶段,部分教师虽尝试用议题式教学引导初中生展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但是很多初中生在结合议题展开讨论时,所涉及的知识较为肤浅,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凸显,教师仍是议题式教学的主导者。因此,若想提升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除了要尝试将议题式教学法引入课堂,还需结合初中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引入课堂中,以此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进一步优化,帮助初中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探索中。结合小组合作,初中生的思维将会得到更有效碰撞,他们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水平也会大幅提升[5]。

例如,在开展“预防犯罪”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出议题,而后带领初中生展开讨论:身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犯罪?结合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初中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并提出一些具体的预防犯罪的方法。比如,有些初中生认为,若想预防犯罪,我们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必须要防微杜渐,只有不断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才能避免之后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一些初中生认为,人们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道德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这种意识上的不重视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因此,必须要重视道德品质培养。

初中生在小组讨论中从不同观点、角度对同一问题展开分析,能够极大拓展教学活动的内容,让他们更为深入、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在初中生讨论结束后,我们可以对他们的发言展开总结,为其讲述预防犯罪的方法:强化法律知识、公序良俗的学习,重视思想品质教育,将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将议题式教学和小组合作融合,能够使其更为高效地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这对提升育人效率意义重大。

4.学生自设议题,促进教学创新

在将议题式教学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时,很多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参与到议题讨论中的兴趣。同时,教师所设计的议题通常是以帮助初中生掌握理论知识为主,难以对他们的综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尝试转变议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方式,实现对议题式教学的优化创新,让初中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鼓励其主动参与到议题搜集、课堂交流中来,提升议题教学综合水平。通过让初中生主动选择议题,能够更为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生自由发挥时,我们不需要对其进行过多干扰,这样方可帮助初中生更为深入地探究有关知识内容[6]。

例如,在开展“延续文化血脉”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并鼓励初中生从不同渠道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并确定讨论议题。比如,初中生可以从“如何处理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城市建筑中怎样体现优秀文化”等层面入手,将找到的资料与同学、教师展开交流。在初中生展开独立探索时,除了能深化他们与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还能在无形中唤醒初中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助力其更全面发展。

5.结合课外元素,延伸教学内容

议题式教学有非常强的多元性、互动性特点,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我们若是未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这些特点,将难以提升议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深度,不利于提升育人质量。另外,在将议题式教学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时,很少有教师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资源展开有效拓展与开发,对优质课外资源的引入程度不足。这样就很难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将议题式教学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可以从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引入新的课外资源,以此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帮助初中生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7]。

例如,在开展“多彩的职业”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初中生搜集一些和选择职业有关的知识内容,这样除了能丰富课堂内容,还可帮助其逐渐形成一个正确、向上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初中生社会阅历有限,他们在选择职业时,通常会倾向于待遇好、压力小的工作,对职业的认知通常局限于“薪资待遇”的层次,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初中生结合“未来你想从事什么行业”展开讨论,以此使其逐渐对自己形成正确认识,这对其后续选择一个合理的职业有重要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升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可以从展开互动讨论,引发学生兴趣等层面着手分析,以此在无形中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议题所学初中生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非所学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非所学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