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2022-02-09李小攒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知识点

李小攒

(河北省任丘市第八实验小学 河北任丘 062550)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课堂展示教学手段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明确课堂展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例如,将当前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实现多样化课堂展示;引导并促进学生在展示中思考,开展疑问式教学;重视课堂展示的实践性,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展示形式。与此同时,为确保课堂展示效果,教师还需重视课堂展示前期培训,创设课堂展示活动情境以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课堂展示教学效果与教育目标的达成奠定扎实基础。

一、优化当前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多样化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多样化目标的实现,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优化,将固定知识内容以多样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展示时以清晰的讲述思路、明确的知识脉络,将课堂展示质量有效保障。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需要重视明确自身的主导作用,明确课堂展示想要获得最佳展示效果,从而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24时计时法”知识学习时,为使学生对“24时”有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进而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重视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数学案例为参照,在课下利用作业完成后的空闲时间,观看不同电视台的节目预告时间,从而得出有效的时间信息。教师以“时间表”为主题,引导学生完成实践应用型作业,每人选择一个电视台进行“时间表”制作,重点强调不可以出现重复的电视台时间表[1]。这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确保自己制作的“时间表”与他人不同,不出现重复,学生会思考按照抽签的方式进行电视台选择,最终确定“时间表”制作对象。学生按照抽取的电视台名称,进行其电视节目预告时间记录,并以此形成“时间表”。第二日,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以自己的语言向其他学生和教师介绍电视节目时间安排,并将观察的时间特点分享。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分享内容与质量,了解到学生对学习的整体态度,并明确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其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促进学生在展示中思考,开展疑问式教学

课堂展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展示中进行独立思考,进而激发其数学思维,帮助其通过思维碰撞对数学知识形成内化力,最终有效培养并锻炼数学思维。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展示教学环节中,需要开展疑问式教学,在聆听学生展示内容时,抓住学生展示重点,并结合教学知识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进一步的师生讨论[2]。另外,若提出的问题是数学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间进行有效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进而将课堂展示教学效果充分提高。此外,学生在完成课堂展示后,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展示内容进行正面评价,以便于激发学生质疑思维,延伸课堂展示教育,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例如,学习“辨认方向”相关知识点时,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在一张平面纸上确定方向,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展示内容向学生提问:“如果你知道了一个方向,要怎么确定其他的三个方向呢?”“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便利的确认方向的方法,你知道哪些?”“如果外出迷路了,你会怎么办?”。教师通过问题提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方向”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过疑问式教学的应用,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其主动与其他学生讨论,形成合作探究意识。

三、重视课堂展示的实践性,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重视课堂展示的实践性,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学习主导地位而提出的教学思想。当前小学生因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学习判断力不足,从而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主要领导力的学习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如何帮助并引导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学习,并掌握抽象性思维特点的数学学科,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在实践中应用数学,将抽象性数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描述的形象事物,进而顺利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转换,有效培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需求有较强的联系性,教师在研究教材知识点时,需要重视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强化学生动作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其数学思维高质量培养[3]。例如,进行“毫米和千米”知识点学习时,为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长度单位,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手中的橡皮、铅笔、书本厚度等进行直尺测量,并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一名学生对自己的橡皮进行测量后进行课堂展示:“橡皮长3.5厘米,通过观察直尺上的距离单位,我发现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可以用毫米表示。”另一名学生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课堂展示:我的书本厚度是0.9厘米,我发现一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我的书本厚度也可以说是9毫米。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测量,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充分明确,并且形象记忆,不需要依靠长度单位换算表背诵来完成长度单位记忆,从而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展示形式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将课堂展示形式进行了有效创新,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时,若仅依靠学生的自主想法进行知识的陈述,将会使学生随着展示次数增多,而对课堂展示产生疲惫感,不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升。为此,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时代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新课堂展示形式,将课堂展示效果更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复盘与深度积累习惯。例如,学习“辨认方向”时,教师为帮助学生实际掌握方向的辨别方法,使其在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向学生展示校园平面图与立体图。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清晰地表达从校园正门进入校园后,进入教室上课,将路线图清晰地进行口语表达。学生可以这样展示:“从校园正门进入,向大门左侧,也就是东面前行约30米后到达篮球场,经过篮球场向北前行到达小学部楼房侧门……”学生在进行口语描述时,教师操作鼠标跟随学生的表述进行平面图演示。学生阐述结束后,教师的鼠标也到达了学生所在的班级位置,表示学生课堂展示成功。接着,教师邀请另外一名学生进行相反方向的课堂展示,并进行同样的鼠标操作,最终此名学生也正确到达班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展示积极性有效提升,展示效果也得到保障,使学生明确“方向”具有相对性,以不同的参照物进行描述时,方向是不同的。

五、重视课堂展示前期培训,助力学生展示能力提升

重视课堂展示前期培训,助力学生展示能力提升,这是基于当前小学生实际能力而提出的教学思想。小学生对课堂展示的认知力还不足,为此在进行课堂展示时,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如语言表述不清晰、表述没有侧重点、表述时东张西望等。这些问题都将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展示效果,降低教学质量[4]。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将这些存在的课堂展示问题进行解决,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堂展示培训,使其对课堂展示有充分的整体认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展示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例如,在开展课堂展示活动前,首先,教师需要将课堂展示价值向学生阐述清晰,进而使学生对课堂展示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其次,教师选定一节课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展示练习,锻炼学生开口表述能力,使其以正确的站姿、清晰的语言表达、适合的表述语速以及清晰的展示思路进行知识点展示。当学生明确后,教师可以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课堂展示能力练习,一天三名学生,一人一次一分钟进行知识点展示。为增强课堂展示效果,强化学生自信心,教师需要选择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对课堂展示要求也要适度放宽,只要内容表达正确、思路清晰、语言不拖沓、语速适合以及站姿端正就可以获得一颗小红花,并记录在期末考核中。在此激励的推动下,学生都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展示前期培训中并关注自身学习进度,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展示能力锻炼,最终以成功的姿态站在讲台前进行课堂展示。

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障学生展示效果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保障学生课堂展示效果的基础,也是关键。课堂展示活动中,若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即兴展示,则不仅不能体现课堂展示价值,同时也将严重拉低教学进度,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此,作为课堂主导作用的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是需要进行课堂展示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进而在课堂展示时给人一种有条理、有顺序、有重点的聆听感受。此外,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效果课堂展示,以此强化学生展示能力,体现合作探究教育价值[5]。例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可以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作业,调查班级中所有学生对蔬菜和水果的喜爱程度并制作成统计调查表,小组人数不需要太多,3~5名即可,为确保学生的调查积极性,避免出现“雷同卷”教师需要为每一个合作小组设定不同内容的调查任务,并由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在展示时,教师需要适当地进行指导与引导,使其将调查内容理解并明确,并且以最恰当的语言进行调查阐述,体现表述有效性。

七、创设课堂展示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展示兴趣

课堂展示活动形式需要多样化,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展示兴趣,便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展示中,进而更深层次地学习数学知识。创设课堂展示活动情境,是非常不错的教学选择,在课堂上创设数学知识活动,将以往的阐述式课堂展示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数学知识学习铺平展示道路。与此同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需要重视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促进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展示中,并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连乘”知识学习后,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这种纯计算题目很难激发做题兴趣,更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有计算机的存在后,需要口算、笔算的连乘题根本没有学习的必要。在这样的学习思想影响下,学生的连乘技能一般。这时,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创新课堂展示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对连乘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连乘技能,进而在不断地推动练习下,学生的连乘技能稳步提升,数学思维也得到充分培养与锻炼。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比赛小组,并通过互联网收集连乘题目,为连乘题目创设活动情境。例如,小明买了一双鞋花了36元,小刚也买了一双鞋,是小明花费钱数的两倍,问小刚的鞋多少钱?若买8双小明的鞋需要花费多少钱?买4双小刚的鞋需要花费多少钱?花费的钱数有什么关系吗?通过比赛活动设定,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连乘计算活动,展示计算结果过程中,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对连乘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展示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将课堂展示充分落实,有效借助课堂展示发现学生中在学习时还存在哪些不足,帮助学生巩固不熟练知识点,明确知识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展示教学环节中,要明确自身主导作用,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而以学生为核心,以课堂展示为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树立学习自信,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与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