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背景简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实践
2022-02-09贾力坤曼苏尔
贾力坤·曼苏尔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竞争愈加激烈。为了协调教育要素,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加强高校教育改革工作。“三全育人”理念明确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核心理念,在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的原则,聚焦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通过“三全育人”的实施,改善了高校传统教育模式,使思政教育工作得到了重大的突破,提升了高校育人工作质量。所以,要将“三全育人”作为基础,在思政教育落实的过程中,根据“三全育人”的要求整合各项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一、基于“三全育人”背景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主体资源就是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投入的资源总和,根据“三全育人”的理念,高校思政教育主体资源应该包括教书育人主体、管理育人主体、生活服务育人主体和自我教育主体四个方面。[1]具体来说,将课堂作为阵地,通过教学达到思政教育效果的主体就是教书育人主体,包括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或非理论课教师;将校园党团活动、日常管理作为影响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以辅导员、党团组织为主;以生活服务的形式实施思政教育的主体,包括后勤保障、各类服务经营主体等;学生自身情况特殊,不仅要接受思政教育,同时也作为能动主体存在,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来影响教育效果,所以这类学生也是重要的主体资源。这些主体资源都对思政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分析,所谓整合就是将各类资源整理、组合在一起,采用最优的方式使资源可以发挥作用。资源整合需要整顿和协调所有资源要素,通过有机组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各项资源在教育中的价值,为高校思政教育奠定基础,促进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利用校内资源,还要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各类资源之间的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2-3]通常,教育资源可以分为校内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三类。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要整合所用种类的资源,并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价值,才能确保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优化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三全育人”观念没有全面梳理,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掌握各项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方式,对思政教育主体的关注较少,缺少横向交流和内涵建设,造成思政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很多资源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基于“三全育人”背景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整合内容
(一)校内资源整合
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对“三全育人”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教育改革不够具体,缺少系统性的改革措施和实践方法。针对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困境,可以将校内教育资源整合作为突破口,将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整顿、重组等方式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更多支持。有形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备、图书、教学设施等,具体包括多媒体设备、图书、数字资源等,可以根据属性和作用划分资源种类,然后采取有机整合的方式,筛选优质资源并进行充足,使资源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4]高校思政教育资源要素应该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利用校内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奠定基础。有形教育资源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通常利用率较高,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无形教育资源则具有隐性特征,无法直观地感受,需要借助一些手段、方法来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无形教育资源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方法、校园文化、师德师风等。无形教育资源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也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有很大帮助。要发挥无形教育资源的作用,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保障资源重组的合理性和应用的协调性。
(二)社会资源整合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校不再是思政教育的唯一场所,社会也应该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也有很大帮助。所以在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校内教育资源的作用,还要挖掘校外社会中的教育资源,并且对资源进行整合运用,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主要对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社会主流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为社会文明建设、秩序维护贡献力量。[5]在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可以从文化实践活动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入手。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实践场地(社区、养老院、红十字会等)、实践内容(社区活动、敬老活动、公益活动等)等多项内容,可以整合作用相同的场地和内容资源,并且与其他资源形成互补关系,使学生在社会中也可以接受思政教育的引导,并且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帮助青年学生融入社会,学习各项社会活动技能。
在环境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主要分析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等资源要素,根据价值、功能、性质划分资源种类,然后采取对应的资源整顿措施,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更加便捷的环境,使教育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以“三全育人”来说,可以划分为政策环境资源,在该资源的作用下,社会各界都要参与教育工作,为教育工作提供各类支持,共同营造有秩序、讲文明的社会环境。学生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带动下会逐渐养成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使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基于“三全育人”背景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整合路径
(一)协同家庭教育资源
高校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环境中,虽然很多高校学生选择住校生活,大部分时间脱离家庭,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依旧不可磨灭。在学校中,学生是最基本的个体,家庭则是构成社会的基础单位,家庭教育是学生最开始接受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从教育资源的概念上分析,所谓思政教育资源,就是可以被列入思政教育活动中的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是可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要素总和。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6-8]所以,在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发挥家庭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之处,将优良的家风、家庭教育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实现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的有机结合。尤其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要提升家长的育人意识,强化家长的思政教育观念,促进家长与学生辅导员、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引入媒体教育资源
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要实现“三全育人”的建设目标,就要发挥各类媒体资源的作用,搭建多样化的教育渠道,并且深入挖掘网络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和更加丰富的内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可以看作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构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校园文化,使校内无形教育资源可以发挥作用。[9]在引入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先根据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对传统教育宣传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运用新媒体资源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相互整合,达到资源互补、扬长避短的效果。可以利用网络宣传校园文化,组织线上活动,促进校园内的文化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大社交软件资源的引进力度,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等等,关注学生的常用手机App,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各个平台中建设校园账号,为学生推送更多积极、青春、正能量的资讯内容。可以组织校内社团、党组织等学生组织拍摄宣传短视频,然后在平台账号中发布推广,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有效提升教育效果。不仅如此,也可以在校内增加更多信息化、智能化的教育设备与设施。例如,可以建设VR 红色体验馆,采用“VR 红色体验+思政”的模式,通过VR 互动影像打造沉浸式、可互动的智慧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运用第三课堂资源
在第二课堂的基础上,可以整合网络教学资源,进一步发展第三课堂,也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现如今,网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思政教育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为了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应该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作用,根据学生的教育需求和当前社会思潮构建多元化、现代化的网络虚拟课堂,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和人机互动的方式,实现线上教学。线上教学具有“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咨询。[10]尤其在心理健康引导方面,线上课堂有很大的优势,学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的“私聊”功能,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直接向教师陈述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定制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中的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资源,也可以结合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思想做出综合分析,然后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开发情感教育资源
在“三全育人”理念推广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对隐性教育功能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其中情感教育资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整合应该围绕育人任务展开,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加重视学生思想、心理、人格的塑造,所以对学生的情感变化更加关注。要开发情感资源,就要从社会资源、人际资源等多个角度入手,根据环境影响、人际活动分析学生的情感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优质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渗透家国情怀,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心灵依托、精神寄托,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例如,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情感教育资源,通过诸子百家经典哲学文本、孔子儒学思想、民国时期革新思想等文化与思想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情感教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挖掘学生的爱国情感、感恩情感,利用情感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校要整合各项思政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具体来说,思政教育资源包括校园资源、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应该以校园资源为主,开发有形和无形两类资源,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媒体资源、网络资源、情感资源,使有形和无形资源都得到有效利用。在社会和家庭方面,也可以从情感、文化、环境等资源入手,配合校园教育资源,形成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