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粘性提升的美育App交互设计研究综述

2022-02-09陈凌霄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8期
关键词:粘性美育儿童

陈凌霄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0)

一、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线教育得到全速推进,产业规模增大,市场竞争加剧,其中也包括在线美育诸多平台,数量较多,质量良莠不齐。

(二)在线教育现状

众多在线教育App的课程完成率不高。我国在线教育注册学习者规模虽大幅增长,但后续参与度较低,只有约5%的学生能完成全部课程。[1]据一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危险概率”[2]图描述,课程第5周时人员流失率已达到了近90%,国内在线教育机构的学生流失率也达到了传统教育2—3倍。

(三)研究的必要性

用户粘性是一个平台吸引并保留用户的重要能力,是重要的平台评估指标,涉及用户的访问时长和用户的访问频率。在面向儿童的美育平台中,如何提升用户粘性、减少用户流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存问题

美术教育是需要长时间积累培养的学科,对平台的用户粘性要求较高。用户粘性作为在线儿童美育类产品的关键因素,不仅与平台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关系,更与学生文化素养的切实提高紧密相连。但相关产品现存以下问题:

学习动力不足。儿童很难对一项课程坚持长期性的学习,如果学习动机不是追求学习成就感,而是为完成家长和学校的任务,就没有足够的自律性和主动性。

学习体验不佳。根据部分儿童美育App的用户评价和使用体验,美育App存在教师更换频繁、外界妨碍(包括植入广告、系统卡顿等)、答疑不及时等干扰正常学习的问题。

内容策略不完善。内容的整体安排不匹配用户的需求,或梯度设计不合理,难以形成用户沉淀。

界面与交互设计不适宜。美育App层级结构较为复杂,界面布局与形式,对儿童行为和使用思维模式有所忽略;学习过程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人与人、人与机交流互动较少,情感体验不足。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美育平台研究

在线美育的多媒介传播、分类分级化趋势愈发明显,例如,慕课以体量大为优势,上线了大量鉴赏类课程;而依托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的小班教学,在课程实践、专业技能精进方面更为适用。在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之下,低幼及素质教育领域的在线化范围持续纵深,新的供给与需求不断产生,预计2024年将达到4905亿元。

娜塔莉亚·库奇尔科娃等人对41名4—5岁的西班牙儿童进行了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研究,证实应用功能和内容会影响教育价值,支持容易获得开放式内容成就的平台更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专注于练习活动可能适得其反。娜塔莉亚·麦德林·马尔克斯设计了一个动态且有趣的儿童文化多元化学习应用程序,让4—10岁的孩子通过故事、互动教学游戏、读书录制,体验当前和古代的文化,探索地方和文化上的差异。格里芬·迪茨等人展示了一项基于语音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它采用创造和收听故事的方式向5—8岁的儿童介绍计算思维概念,验证了语音界面可以让视觉界面简洁明了,帮助儿童专心完成任务,儿童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声音的个性化,并通过创建麦克风按钮实现与朋友和家人共同游戏的愿望。邱涛[3]、杜卫[4]等人也提到,美育需要与一般娱乐、流行文化以及美术技能训练区分开来,需要根据儿童认知发展构建美育体系,关注多种能力的综合方面。为达到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目标,汪宏[5]等人构建了一个主体多元、内容综合、方法多样的美育评价智能化平台,运用于中小学美育教学中,并通过用户反馈,证明以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平台有效性和便利性,为美育教学深化推进提供了借鉴思路。面向儿童的美育平台构建,大多考虑了内容的故事性、互动性,多人合作参与模式及界面的交互方式,且关注点已不局限于技能的培养,而是放在综合培养和思维引导上。

美育课程的规范性、科学性、交流性强度不够[6],考评内容较为狭隘,使得美育发展受限。方浩等[7]人从国内外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入手,提出通过加强人机互动体验、手势交互、多点触控、奖励机制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度。张建等[8]人通过635份有效问卷,从审美欣赏、审美创造和审美表现三个行为维度,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出手机媒体在美育上应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从广度上突破学校美育的局限性,从深度上进行针对性教育。朱吉虹等[9]人从服务设计角度,探析了儿童在线美术教育智能软件的开发,通过场景构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精准定位个性化学习层次,多维度考虑,达到优化教育的效果。此外,国外学者也曾探讨将ICT引入小学音乐远程教育及美术教学的正向作用。

(二)用户粘性影响因素研究

胡安·卡洛斯·罗卡[10]等人对172名受访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粘性、持续使用意愿由满意度决定,而满意度由感知有用性、信息质量、确认性、服务质量、系统质量、感知易用性和认知吸收共同决定,其中,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感知有用性和信息质量是在线学习平台成功的关键。许金龙等人在485名用户调查中也得出了相似且更精准的结论:对于潜在用户,用户满意度可以增加黏性,通过实际感知体验满足初期用户期望,而对于当前用户,态度是提高用户粘性较重要的因素。普图·安加·波罗末托等人研究揭示了影响新闻资讯平台黏性的因素,从产品因素来看,系统质量、信息质量、品牌意识对用户粘性有影响;从用户因素来看,其热情是影响用户粘性的唯一因素,良好的系统质量能够影响用户满意度,并增加用户粘性。此外,内容多样性、质量、新闻长度、新闻速度、标题和内容的关系、通知功能、新闻来源等,也能够影响用户粘性。

刘岚[11]关注旅游者对地图类App的用户粘性,提出关注易用程度、功能重要性、针对性建设产品从而提高用户粘性的设计策略。刘睿等[12]人基于国家公共文化云App公众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对44个问项的620份问卷数据进行了五方面统计分析与假设验证,得出享受感知是该App用户粘性的关键因素,在建设中应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使用体验,此外,愉悦性、知识性、沉浸体验以及社群也会影响用户粘性。任嘉轩[13]研究移动游戏的用户粘性行为规律,归纳教育游戏相关理论,结合用户粘性规律,通过案例从游戏性、教育性、用户粘性角度分析,制定非正式学习情境下教育游戏的移动端设计策略,其交互流程关键在于单手持竖屏界面,趣味性、情感化体验,以及游戏与知识的反馈关联。此外,分类分级、内容的更新速度[14]、社交性[15]、用户互动[16-17]等因素均会对用户粘性产生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用户粘性影响因素基本包含以下六方面:用户能够对内容进行控制的掌控力,系统的质量、速度和稳定性,用户感知到的易用性、有用性和享受感,人与人、人与机的交互性,用户自身所处环境的相关信息,平台的品牌。

(三)用户粘性的衡量

用户在平台上的使用时间、重复访问率等,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反应平台的用户粘性。罗杰·哈洛威尔[18]用平台的返回频率作为用户粘性衡量指标,丽塔·瓦尔丘奇[19]等人将用户在网页的停留时间作为衡量标准。李大辉等人将用户在平台网站上的使用次数、使用时长及预期使用行为作为衡量标准,并制作了相应指标量表。刘俊博[20]从重复使用率、依赖度和忠诚度三个维度测量移动浏览器的用户粘性。董淑芳[21]则从访问频率、内容发布频率及向他人推荐指数,对用户粘性进行研究,得到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指标。柯戎等人探讨了网络视频行业中用户粘性的决定因素,在实证回归中选择了消费时间作为衡量用户粘性的绩效指标,也有其他学者从满意度、信任、互动频率等方面探讨用户粘性。

由此可见,迄今国内外学者仍没有较为统一的衡量指标。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衡量方式,比如平台使用时间及重复访问率、返回频率、停留时间、使用次数等方面。

(四)基于用户粘性研究的App设计研究

金娜娜等人基于移动辅助语言学习App,重点关注其用户粘性,提出了优化移动端词汇学习、帮助用户学习的建议:高度匹配任务型学习阅读计划,推荐相同水平个性化学习小组,开发特定的面向课程/书本的功能。李许为提高短视频平台用户粘性,采用了培养KOL、创建现金奖励、丰富平台短视频内容、促进内容差异化等方式。李明浩[22]等人基于手机新闻应用的两种管理模式和新媒体特性,从产品和用户两个角度构建了新闻应用的用户粘性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交互性、服务质量、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能够增加用户粘性。孙科等人提出并验证了创建任务奖励、增加日历查询和符号查找功能、推出商店和社区等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用户粘性研究的App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软硬件功能匹配与个性化精准适配,情感体验,设置激励机制,人—机交互、人—人关系网,内容质量,品牌的权威性与差异化。

四、研究发展方向

研究可聚焦儿童美育平台的用户粘性,构建用户粘性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提升用户粘性的美育App用户体验优化设计策略,拓展儿童用户粘性的相关研究,提供美育平台发展的研究思路。

猜你喜欢

粘性美育儿童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论公民美育
2维带部分粘性Tropical Climate方程的整体适定性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