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2-02-09甘晓林王红梅王乐乐
甘晓林 王红梅 王乐乐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6)
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工程造价人才,市场上需要大量工程造价人才。这一背景下,高校培养的造价人才呈现出技术水平偏低、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依据市场造价岗位能力需求,选择合适方法提升造价人才培养质量。“以赛促学”,通过合理利用工程造价学科竞赛,利用实践结合创新的方法,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与方法,提高工程造价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通过结合学科竞赛与工程造价实践课程,充分发挥“以赛促学”的积极作用。
一、“以赛促学”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学科竞赛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时面临着新的问题,包括造价专业学科竞赛下参赛选手能力提升有限、长期集训影响正常教学学习、训练设备价格较贵。
(一)对学生能力提升有限
造价专业学科竞赛开始前需要进行集训,但受到经费、设备、场地等因素限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赛前集训,这意味着教学效果提升有限。[1]
以某造价专业竞赛为例,实际比赛时一所学校仅有数名教师与学生可以参与其中,指导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单独指导,经过长期单独指导与训练,参赛选手必然会熟练掌握各类相关知识,技能操作与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但参赛选手能力提升存在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继续学习,影响到其长远发展。
(二)学科竞赛影响正常教学
参赛选手在正式参赛前,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如院校级、省级、国家级等,选择过程较长且对选手技能要求较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普遍出现侵占学生上课与休息时间的情况。[2]
尤其是学校积极组织背景下,参赛选手需要3个月或更长时间准备,整个过程中需要停课集训,其间训练强度大、占用时间长,会对学生正常学习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参赛选手需要经过教师长期指导,但整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无法兼顾全面,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提升。
(三)学科竞赛训练设备较贵
工程造价专业参赛时,需要使用竞赛指定品牌的设备,以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同时,为了降低仪器设备损耗与控制维修成本,比赛设备除了参赛选手集训期间使用外,其他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3]但学生日常实训仪器多选择一些价格低、社会实用性较高的产品。
体现出现实问题,就是现有专业教学与学科竞赛之间匹配度不足,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科竞赛未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不利于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赛促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以赛促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造成实际情况不理想,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主体就是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直接决定其课堂参与度,这也是影响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逐渐丧失主动、质疑等能力,变得习惯性接受现有知识经验。学生这种认知错误,造成其注重积累知识而不是习得学习方法,思维逐渐僵化。[3]
同时,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养成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使得他们自学时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不能发表意见,缺少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习时缺少质疑精神与能力。不良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教学质量提升。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过于看重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长期教学过程中工程造价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出现根据思维定式凭借经验与习惯开展教学工作,不重视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造成“以赛促学”政策落实难度较大。课堂上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着新问题:“以赛促学”政策下教师教学时间减少,侧重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担心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影响学习效果,还担心教学时间不足,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赛促学”政策实施后对教师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准备导学案,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使得教师工作量增加,阻碍人才培养。[4]
(三)学校制度体系问题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培训。“以赛促学”政策下具体培训时出现问题,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出现定时播放视频却无人观看的情况,本身不了解“以赛促学”政策的具体内容,相关培训机制流于形式,阻碍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造价课程教师欠缺主动学习“以赛促学”政策的积极性,或是一知半解,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
三、“以赛促学”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基于学科竞赛视角推进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要选择合适的着眼点,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全面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促进造价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一)做好参赛选手引导,树立正确比赛目标
从学生参加大赛训练开始,我们就要帮助学生认识学科竞赛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参赛目标,并努力向着目标奋勇前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参加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稳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专业知识,更好地实现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为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2.增加就业机会。由企业专家直接或间接参与评审的各级各类大赛,与行业接轨,和社会工作严密对接,让学生在掌握就职就业技能的同时,熟悉岗位要求和岗位责任,同时增进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获奖选手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能够引起相关企业的关注,希望引进企业并给予优厚待遇,真正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3.荣获竞赛奖励。在学科竞赛中获奖,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能够证明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免费获得人社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获得用人企业的青睐,可以增加竞争的筹码。荣获竞赛奖励是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毅力和技能水平的强有力证明。[5]
(二)强化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将课程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以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通过开展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专业核心实践课程、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实践教学安排。“以赛促学”理念强调教育评价基于学习产出,着眼于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是否明确、设定的目标要求是否达成。“以赛促学”理念内涵强调解决如下四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检验学生是否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基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需要达到的目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保障。其中理论教学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理论、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实践环节分为课程内实践、集中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最终体现在毕业设计环节,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及各实践课程教学中,都要考虑学习成果、实现成果的途径、使用的方式方法、成果评价四个方面,以保证“以赛促学”理念的落实。在人才培养中,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可通过创办BIM技能竞赛的形式帮助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高校可以上报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当地企业开展省级、市级形式的BIM学科竞赛,同时为激发参赛人员动力,需要设立适当数量的奖项和奖金。在实际竞赛时,由于学生缺乏独立完成竞赛考验的能力,可以几人一组,由教师担任他们的小组顾问,负责帮助学生进行赛前指导,如查漏补缺、拓展思路等;而企业员工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自由参赛。[6]通过激烈的竞争,能够帮助学生和企业员工对BIM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加强技能实践的同时,自身实力也得以有效提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将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从目前的第七学期移至第四学期末,毕业设计方向及题目确定以后,基于毕业设计目的完成基于BIM技术的专业课程实践学习。以“以赛促学”为指导的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需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确定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目标。
(三)采取校企联合模式,加强学校、企业交流沟通
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创建有力渠道加强学校师生和企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普通工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同时在开展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针对相关技术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真实案例,探讨项目在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企业在发展经营过程中会经历的难题,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力度,而且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方便企业进行人才选拔,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实际人才需要创建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通过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甚至直接由学校提供技术层面支持、技术咨询等形式与学校联手,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合作等。最关键的,学校在取得企业的支持后,不仅获取足够的研究资金,针对项目合作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能更加多样、深入。两者相互配合、协作,通过产学研机制,直接将学校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一举多得。[7]
通过研究发现,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影响最深的是市场要素,其中主要以企业具体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在学科竞赛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分时,一定要结合市场发展,以当前以及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将学生就业率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并以此开展专业建设。鉴于合作的基础,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也要一同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建设的制定中,与教师一起共同协商,确定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在整个方案中可以借助专题讲座、社会实践以及实训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注重教学内容实用性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伴随着校企合作,基于学科竞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其相关理念也得到及时的推广和学习。
结语
总之,造价专业学科竞赛直接反映出最新的专业理念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融入学科竞赛规范,应及时转变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同时,推进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促进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向市场输送高质量的造价人才,实现工程造价专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