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以《上新了·故宫》为例
2022-02-09张少琪
张少琪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兴的网络平台迅速发展并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由此带来的不仅是传播系统内部体制机制的变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就视频网站来看,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新平台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一方面冲击了传统电视台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为大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从用户角度来看,观看平台和各式节目的增多为大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丰富性、互动性、创新性等特质更加被重视。
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平台凭借其灵活性、互动性、年轻感等优势创作出了众多优质产品。与网络平台相比,传统平台则稍显劣势,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电视台似乎难以生产出符合潮流的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平台毫无作为,相反,它们在把握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类节目创新之路,《上新了·故宫》就是这一节目类型的典型代表。
1.2 研究对象
《上新了·故宫》是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电视台等联合制作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季播节目,目前已制作并播出三季,共30期。在每期节目中,嘉宾周一围、聂远等作为文创新品开发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索故宫的历史文化,解密历史谜团,寻求文物的前世今生,并以此为灵感与顶尖设计师、高校学生联手设计制作文创产品,把“故宫”“文创”和“创新性节目”巧妙结合在一起[1]。此节目宗旨是打破大家对故宫的刻板印象,通过探索故宫的未开放区域,破解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密码,打造承载着故宫故事和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创新性地传承故宫文化。
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能够获得大众喜爱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首先,故宫在我国民众心中有着很特殊的地位,且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和《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的热播,大家对于故宫的兴趣也愈发浓厚。《上新了·故宫》巧妙地把握住了大众的需求,抓住了这一热点,以故宫未被开放的区域为节目展示重心,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其次,《上新了·故宫》选择真人秀作为节目的叙事形态,和传统纪录片以及严肃的文化节目相比,真人秀的形式能够带给观众更强的趣味性、亲近感和互动感,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再次,《上新了·故宫》改变了传统文化类节目严肃固定的讲述模式,采用真人表演的方式讲述故宫传奇,揭露故宫秘闻,不仅增强了节目故事性,而且可以让观众沉浸其中,得到更好的视听体验,用更感性的方式引发观众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基于以上原因,此次研究选择《上新了·故宫》作为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
文本分析是一种常用于分析讯息内容的研究方法,其中文本的内涵丰富,几乎涵盖了一切能从中寻找意义的东西,包括报纸、书籍、电视剧、电影等。梵·迪克认为文本分析可以对话语的结构进行描述[2],其本质是参照现有的线索和证据,猜测可能的意义生产过程。因此,使用文本分析不仅可以厘清文本的结构,还能推测出其中蕴含的意义和目的。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在具体分析节目叙事结构、呈现形式和人物设定的基础上,探讨《上新了·故宫》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实现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具体而言,本文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上新了·故宫》的创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上新了·故宫》怎样与观众产生关联?(3)以《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注意力市场中博得一席之地?
2 电视平台制作文化类节目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快”节奏的网络真人秀节目占据观众视野,并在“快消费”中暴露出同质化、浅显化的弊病后,电视平台另辟蹊径,创作出了一系列精品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慢”姿态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在社会评价、收视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3]。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崛起一方面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绝伦的视听享受,另一方面为传统电视平台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例如,河南卫视就凭借节庆系列节目《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等成功“出圈”,形成品牌IP,收获了全网上下一致好评[4]。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电视平台和文化类节目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和“默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从文化类节目的特点来看,虽然目前国内关于“文化类节目”的概念界定和具体描述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文化类节目具有人文性、知识性、情感性和价值性等特点,发挥着教化人文、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这些特点决定着人文类节目同快节奏的真人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方面,文化类节目承载着较大的信息量,需要观众慢下来仔细品味;另一方面,人文类节目所需要的人文性和知识性需要创作平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深耕传统文化,而这些在快节奏的网络平台上是较难实现的。
从创作资源来看,电视平台在制作文化类节目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相较于网络平台,电视平台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使得其在挖掘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节目架构、丰富节目主题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节目是市场化的产物,在某些方面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而电视平台则兼顾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在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方面体现着强烈的人文色彩,这有助于合理把控节目的趣味性与主题深度,在提供乐趣的同时引发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体现其社会价值。另外,传统媒体在大众心目中仍然有一定的威信与号召力,且由电视台制作的文化类节目本就有一定的市场,而当二者同时卸下面具,打破大众对其的固有印象,打造创新节目时,这对于受众的吸引力更大。
从制作经验来看,电视平台在几十年的节目制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口碑。就文化类节目来看,电视平台拥有更加专业的拍摄手法,在细节的处理上也更为严谨。例如,《国家宝藏》不仅通过精巧的拍摄转场手法和华美的舞台设计为观众提供了绝佳的视听盛宴,而且其中的服装道具等都按照史料记载严格把控,有据可查,错漏较少。
从受众角度来看,大众对于高质量文化类节目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一方面,近年来娱乐类综艺节目的泛滥给观众造成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于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作品也更为关注,因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文化类节目具有较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3 基于《上新了·故宫》的文本分析
3.1 叙事结构
《上新了·故宫》以嘉宾做文创为主题,以实地探索为主线,主要包含故宫故事与文创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节目开头,节目组会向嘉宾发布本期的故宫探索任务,嘉宾根据相关线索游览故宫,探索故宫某一区域,与故宫专家交流文物故事,并在这一过程中升华主题,引发观众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探索完毕后,嘉宾会根据收集到的文创素材与专业设计师、高校同学等联合设计文创产品,并将其上新到电商平台售卖。
在叙事结构上,《上新了·故宫》包含相互交织的两条线索,即实地探索与文创设计,这样的叙事模式巧妙地将节目的趣味性、文化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实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首先,节目中的嘉宾作为队长,分别带领一个团队参与文创的开发与设计,而节目最后会揭晓文创比拼的最终赢家,这种模式实际上沿用了真人秀当中的“对抗”“竞赛”等理念,不仅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戏剧性,也制造了悬念,引发了观众的观看兴趣。其次,嘉宾根据任务实地探索故宫的模式使得节目具有更强的情节性和故事性,在他们一波三折的探索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跟随他们的脚步探访故宫未开放的区域和未展出的藏品,满足好奇心,还能感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情感连接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的沉浸性和参与感。而且,嘉宾之间的相互调侃和插科打诨的表达方式也为节目增加了不少趣味。再次,在嘉宾探索故宫的过程中,会有专家、“御猫”等角色为观众讲述历史故事,科普故宫知识,由此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此外,节目也展现了故宫文创开发的整个过程,巧妙地将文化和商业联系起来,不仅加强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也迎合了观众“留个纪念”的心理。
3.2 呈现形式
《上新了·故宫》的主体内容是嘉宾探索故宫历史故事,收集文创素材,完成探索任务。从呈现方式来看,这部分内容打造了双重叙事空间,即实景叙事与想象叙事,虚实结合,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视听体验。
第一层是实景的叙事空间,即嘉宾根据线索实地探索故宫。与《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不同,《上新了·故宫》并没有局限在演播厅中录制,而是从棚内走向了实景,将镜头转向了实际存在的故宫。节目录制地既是真实的历史现场,也是文化再现的窗口,自然环境和文物藏品的全方位呈现实现了以往文化类节目难以达到的真实感,也为观众带来了不可比拟的震撼效果[5]。在展演方式上,《上新了·故宫》不仅突破了诵读、演唱、表演等手段,也采用了真人秀的方法,通过嘉宾的实景探索增强了整个节目的沉浸性和现场感,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视听感受。
第二层是想象的叙事空间,即节目中“小剧场”的设计。在探索到某一区域或提到某一历史故事、文物时,嘉宾会摇身一变成为历史主人公的扮演者,将口述的语言化讲述变成具象的视觉化呈现,并将存在于文物、史料上的历史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演绎,不仅增强了节目的故事性和可看性,也使得观众在现实与虚拟中反复切换,从而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上新了·故宫》还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了古今融合、时空交错的效果。以第三季“探索乾隆‘秘密基地’”为例,在讲到《赤壁图》时,通过嘉宾演绎和后期制作呈现了苏轼泛舟湖上的场景,画作真迹与嘉宾演绎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人在画中游”的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3 人物设定
《上新了·故宫》既不同于《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也不同于《国家宝藏》等文博类节目,而是将纪实、表演等形式融合,并在其中加入了真人体验、探索等元素,实现了真实性、趣味性、现场感的统合。而这其中叙事角色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推动节目进程的重要动力,也为节目提供了不同的叙事视角。《上新了·故宫》中的主体角色有3个,即嘉宾、设计团队、“御猫”,这里主要分析嘉宾和“御猫”的人设及作用。
节目的嘉宾一般有3位,他们在节目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首先,他们是需要完成探索任务的节目嘉宾;其次,他们是带领观众实地探索故宫的引导者;再次,他们是故宫历史故事中历史人物的扮演者或再现者。作为节目的嘉宾,他们需要根据线索完成节目组指定的任务,不仅推动了节目进程使节目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感,增强了趣味性,而且在和故宫专家的交流中,完成了对文化知识的传播。作为探索故宫的引导者,他们代替观众漫游在故宫当中,不仅增强了节目与观众的亲近感,也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要和好奇心。作为历史人物的扮演者,他们形象地演绎了历史故事和故宫逸闻,为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听体验,并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在《上新了·故宫》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御猫”。在节目中,“御猫”主要承担着3层作用。首先,“御猫”在节目中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作为故宫的“原住民”,“御猫”见证了故宫600年来的历史变迁,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叙事视角。其次,这档节目旨在打破大众对于故宫的刻板印象,打造现代化、接地气的故宫形象,“御猫”的存在恰恰反映了节目宗旨,给故宫增添了不少人情味,有助于拉近观众与故宫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亲民化故宫形象的打造。再次,担当知识科普官的角色,在“御猫说”的版块中,“御猫”化身讲解员为观众讲述故宫的奇闻趣事与前世今生,憨态可掬的外形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不仅实现了相关知识的科普,而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故宫亲民化IP的打造提供了助力。
4 结语
以《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真人秀文化节目,不仅在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上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力,也为电视平台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电视平台应以此为契机,发掘自身特色,把握优质资源,在丰厚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以期在各种新媒体的冲击下实现突围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