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息的叙事分析

2022-02-09张斯柘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语消息受众

张斯柘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1 消息写作概述

消息标题承担着传递重要信息的职责,所以既要简洁凝练,又要突出新闻点,读者看完标题能够大致了解本篇消息最想传达的重点,例如“第四届进博会将首办线上国家展”这样的标题就简洁又具备关键信息。

如何取好标题?

首先需要识别新闻六要素,可以帮助读者在通读全文的时候作出基本的判断。之后可以按照新闻价值原则和文中的重点词汇挑选新闻点呈现在标题中,最后对已形成的短句进行语态、句式、字词等调整,使其简洁凝练通顺。

其次是导语的写作,导语即在标题的基础上,对新闻所述事件进行进一步扩充,既需要丰富标题中已展示的信息,又需保持简洁。导语具有叙述型、描写型、议论型等多种类型。最好操作且常规不出错的就是叙述式导语,也是较为适合硬新闻的导语。导语的写作步骤同标题写作,主要是将标题中的内容进行扩展补充,组成完整的基本信息。由于导语是读者接触到的首次完整信息,故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类型,在导语处做不同程度的信息添加,道出读者最关心的点,拉近与读者的关系,如灾难型新闻需加入人员伤亡情况等;科技型新闻可点明事件对普通人的关系和意义。导语需要精准简洁,记者在开始采访一个故事之前以及整个写作过程中,考虑自己对于所报道事件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对事件整体的初印象,随后在写作过程中绘制自己的“思维地图”,将事件中每一个重要的线索设成地标标记在上面。这些线索可以帮助记者在消息写作过程中选择最重要的事实,而导语就是将围绕最重要事实的相关要素尽可能浓缩简略地表达出来。

再次是对全文的写作有大致的规划,即段落有大意,随后根据段落大意进行叙事,或每段文字都围绕文章主题、最重要的事实进行阐述。在学习消息写作之初,讲述事件需循序渐进。

最后消息的结尾部分既可以是对主体内容的适当补充,也可以是结尾的“信号灯”,为本篇消息作一个最后的收尾,留有余韵,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归纳总结式——对消息描写事件进行归纳总结,简要概述结尾。例如:《昔日摆床堆柴火 今朝架设光伏板 吐鲁番房顶之变乐百姓》中的结尾部分“人气足、财气旺,居民乐、商家笑,吐鲁番示范区居民享受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果、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第二,借用评论式——对事件的观点抒发,如阐发价值意义或表明批评态度,可借用材料中人物的说法,对事件进行评论。例如:《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临界冰核的存在》中的“王健君表示,这项研究在理论上加深了对水结冰机理、相变现象乃至统计物理中宏观和微观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同时,在细胞和组织的低温冻存、维持疫苗在生产和输运过程中的高活性以及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防冰涂层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第三,未来展望式——以材料中的未来发展部分作为结尾,具有结束感与展望感。例如:《电动汽车充电便利 车主告别“续航焦虑”》中“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推进智慧车联网平台深化应用、满足规模化充电需求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等项目,为业务创新、服务升级和价值创造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同时要注意各段内容之间要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如果短消息讲述的节奏过慢,或者前后联系不紧密、前后关联度不大,容易使得读者产生思维疲劳而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最重要的信息[1]。

在明确了短消息的写作要素后,如何叙事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叙事分析中,不仅要关注叙事的内容,还应把注意力放在叙事特点或最终优化上,所有的这些构成了叙事分析中重要的方面。

2 消息写作的叙事主体

消息写作的叙事主体与新闻的传播主体同步,可大致分为两种。

首先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的跨国、跨文化、跨语言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主要的叙事内容是把握中国节奏以及讲好中国新闻,进行正确的国家形象塑造和价值导向,这也是新时代对外传播的主题之一。其次是以广大社会公众、民间事件为主体,要求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民生新闻,向广大国内外受众展现出事件真实的声音和面貌。

3 消息写作的叙事内容

3.1 针对受众的议题兴趣点

在保证客观准确弘扬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我们有义务向受众传达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身边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公众情绪,当个体健康可能遇到威胁的时候,人们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这种时候,受众会更愿意选择相信权威和官方所发布的新闻。记者在进行此类消息写作时,要注意陈述事实,公开信息,避免使用高深晦涩的词语,以及容易引起公众误解的词语[2]。

3.2 针对受众的利益共同点

当遇到社会重大事件时,受众的利益维系在事件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之中。例如:在地区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体记者应该冷静思考、理性评价,坚持以地震事件为中心报道,第一时间让大众知道客观的新闻信息,让新闻有价值,以专业的新闻报道,让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发展,及时捕捉有用的新闻信息,做到报道全面而准确。

3.3 针对受众的情感共鸣点

以民生新闻为例,受众对新闻的关心程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次序,“我与这件事有没有关系”“这件事发生所在地离我有多远”“这件事对我的生活到底有没有具体的影响”“这件事是否有趣”。由此可见,当民生新闻的叙事重点聚焦在受众所在地时,并且所讲述事件发生在受众身边时,就会成为受众的情感共鸣点,因此此类新闻的新闻价值也会较大。

3.4 针对受众的关切质疑点

无论面向的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受众,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的关切度和质疑度普遍较高。例如:在灾害新闻报道中,为了减轻公众因信息缺失或流言传播而产生的心理恐慌和行为失控,媒体一般会针对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快速核实、发出快讯,然后再跟踪报道、披露事件进展,直到事件尘埃落定[3]。短消息快讯就成为在这种重要时刻面对受众的关切和质疑最有力的回应方式。

如今处于媒体高速发展时代,各视频及自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得自己所关切的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在这个自媒体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乱象,例如虚假新闻、网络暴力等。所以,如何在众声喧哗的自媒体时代,为我国官方媒体的新闻传播营造一个风正气清、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各大官方媒体包括自媒体在消息写作时就应当负起“把关人”和社会“守望者”的责任,不能成为引发社会危机、激发社会矛盾的助推器。作为传者的新闻工作者以及自媒体的用户需要明确媒体是公共资源,不是谋求私利的工具,不是个人宣泄情绪的渠道。

新闻行业从业者要审核每一个信息的来源,阻止虚假内容和低俗内容的传播,坚守职业道德,加强自觉和自律。正确面对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行业发展溯本清源,承担净化网络空间的社会重任。

4 消息写作中的叙事节奏

4.1 全文整体快节奏叙事

消息要求在最简短的时间内将受众最关注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呈现出来,所以短消息写作的节奏必然要快,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关键时刻将消息准确即时传达给受众。

4.2 紧要时候慢下来

这里的慢下来不仅仅是指报道的节奏,更是报道的细节处要慢下来。例如:记者可以在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加入一些主角或其他当事人的具体动作来增加文章的动感,而最理想的动感状态,就是让文章的情节按照发生、影响、反作用的结构顺序自然而然的发展,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感受到文章主体部分的动感,这样可以让读者与记者感同身受[4]。

尽可能在重要部分加入动态描写,将讲述速度慢下来,读者的阅读速度也会随之减缓。

5 消息的叙事特点

5.1 叙事方式的多元化

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合理的叙事方式也极其重要,它可以让新闻在保证客观态度的基础上更有吸引力,哪怕是看见不感兴趣的新闻类型读者也有读下去的动力[5]。各种类型新闻的叙事方式各有千秋,体育新闻通过细节化的表达吸引受众,通过赛场上的一个切入点对运动员进行叙述,媒体对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和赛事的简单叙述,让受众明白这位运动员在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同时让受众对运动员的了解更为细致,是体育新闻叙事方式多元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5.2 细节处理的个性化

不需要用多复杂的写作技巧以及华丽的辞藻,只是尽力隐晦地表达细节,还原现实情况,让受众通过这篇文章体会到主人公们的感受,从而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扩大传播范围[6]。

受众在阅读新闻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处理应当注意在谋篇布局时避免片面性、在细节处避免想当然,并且时时刻刻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正确与否,对于描写保持分寸感。

5.3 故事建构适当简单化

在一篇消息的写作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以下问题:消息写作篇幅虽够长但内容空洞不知所云,这在很多人学习消息写作初期是所犯最多的错误之一;主题过多、重点过多,记者不知该抓哪,读者不知道该读哪,从而造成思维疲倦和阅读疲惫。

消息的叙事内容仅仅是某次重要事件,甚至只是围绕某个重要线索展开描述,因此其主题非常明确,这也是消息写作的大前提。这使得记者在对整个故事描写的框架或者故事建构中要尽可能简单化,全文写作的叙事结构可适当地据情况而进行调整。

6 叙事框架优化

写好消息后,记者首先要总览全篇,看看哪里需要补充,检查有没有忽略一些起支撑作用的信息,有没有哪些地方需要解释得更清楚一些,随后将这些内容都补充进去。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让故事变得清晰和可信的材料都已包含在内。其次是检查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包括所有的过渡段落、解释说明,如果在这其中有任何模糊不清或者啰唆的地方,都要注意进行修改、简化。同时,这一部分的修改过程也是对于全篇主题的再度审视过程,如果对于某个辅助线索或者辅助事件的出现感到苦恼,感觉到这一部分的存在只是放慢故事节奏而没有其他作用,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将这部分从文章中拿掉,或者用其他元素取而代之。

初学消息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在最终修改中将整句、整段甚至一整个部分的事件内容删除,往往在这样大刀阔斧地修改之后,才会去修剪细枝末节[7]。通过逐字逐句的删减虽然能节省出足够的空间,但大幅度的修改时常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怎么处理字和句[8]。首先,好的记者惜字如金,字句要具体明确并简短。这时候,记者常常扮演两种身份:一是充满灵性的艺术创作者,二是毫不留情的批评家。

其次,注重描写部分,这是最能展示记者才华的部分。有力的信息捕捉可以给消息增色,也不会和整篇文章风格不太和谐。所以想要让消息变得更精彩,可以运用以下方式:精确采访、真实原则、动态处理、勇于突破。

再次,注重交谈感,这种感觉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有一种参与感。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作者要善于在文章中提问,吸引读者注意力,通过提问巩固二者之间的关系。此时文章中的感叹词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注重连贯性。连贯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失去了连贯性,就降低了句子的逻辑性,增加了受众理解的难度,也减少了受众阅读的热情。

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消息写作提供了许多的素材,记者可以适当借鉴他人的叙事结构,在学习消息写作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优化自己的叙事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消息的写作者,保证客观与真实永远是第一原则。自媒体上信息的无序和庞杂给阅读带来了次生灾害,媒介对某些特定属性进行凸显和淡化处理,这引起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严肃性和把关性的再度思考。因此,新闻记者在写消息时,应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将事件客观、真实、严谨地表述出来。

猜你喜欢

导语消息受众
导语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一张图看5G消息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消息
消息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