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洗襟台”到“青云台”
2022-02-09张珈源
沉筱之的《青云台》是2021年备受好评的古言小说之一。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女频言情作品,更将人性、执念、真相、家国等较为抽象的问题与概念在读者面前摊开,与读者一起探讨、剖析、思辨。小说以女主人公温小野的视角展开,以“洗襟台”为主线,围绕立场各异的人物,搭建起自身的主要架构。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沉筱之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的格局,将意境开拓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之中。
何为“洗襟台”?“洗襟台”因何而建?又是如何惊天一震,坍塌为瓦砾沙石?这是作者在小说的开篇就抛掷给读者的问题,也是全书的矛盾核心。
小说中,世人皆以为营建洗襟台是为了纪念曾经为国投江的士子和长渡河阵亡的将士。洗襟台是承载着已逝之人的信念而搭筑的高台,是背负着前人之志、昭彰高洁志向的楼台,是集合了千万人理想与信仰的“宏大意象”。但“洗襟台”一开始就不配称作“洗襟台”,不配得到万人的敬仰,也不配被称为纯白信仰的象征。“洗襟台”只是一个符号,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从一开始就掺杂着帝王渴望自己功绩名垂青史的私欲。所谓“洗襟”,所谓甄选士子登台祭拜先烈,也不过是构建皇权信仰的一种途径。“洗襟台”从未“无垢”,也从未符合过自己名字那样的不磷不缁。因此,当“青云”的迷障漫溢,每一个涉足其中的人都在欲望的迷雾中愈陷愈深:有人希望寒门与世族同贵,有人希望孩子一生顺遂,有人渴求光耀门楣,有人期盼家人团聚……洗襟台不再是洗襟台,而成了人们渴望借助它平步青云的“青云台”。正如小说中渴望寒门与世族同贵的章鹤书所言:“从先帝决定要修筑这座楼台伊始,当所有人争相看着是谁被遴选成为登台士子,期盼着自己能成为登台士子的那一刻伊始,它就不再是单纯地为了那些赤诚士子与将士而建,它满足每一个人的欲望,它实现每一个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它从来就不是洗襟台,它是青云台!”
从“洗襟台”到“青云台”,“洗襟台”的坍塌之间,召唤出的是人性深处的质疑精神:质疑信仰、怀疑纯粹。沉筱之给这部小说起名“青云台”而非“洗襟台”正是这样的道理。她解构了信仰意义上的“洗襟台”,即否定了无暇人性和信仰的存在;又重构出世俗意义上的“青云台”,肯定人性的复杂与深刻,相信真相的意义。她质疑人所构建出的信仰本身及其价值,同时也在真正意义上肯定人性。“这就是人啊,善也好,恶也罢,心中永远有抑制不住的蓬勃欲望。”洗襟台本不会坍塌,人性本就复杂,欲望本也没有对错。但是,人们错在将自己的欲望理所当然地加诸外物之上,也错在期望一切都能如预料那样发展。“可惜他们都忘了,洗襟台只是洗襟台”。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站在一己立场上所做出的举动看似无足轻重,其实都在为洗襟台的坍塌加码:偷换木料、买卖名额、怜惜人才、暗改图纸……他们“或是罪该万死,或是情有可原,都不是无辜的”。
沉筱之没有否定从“洗襟台”到“青云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塑造、分析这一变化的缘由。作者肯定真相的存在,因为在她看来,人性的复杂所酿成的错事虽然不能被原谅,但都可以被理解。人性造成了真相的被掩埋,但也正是人性将真相外包裹着的泥土一层层剥下,让真相在天光下露出其本来面目。
《青云台》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极为出彩。小说中并不缺乏费尽心机想要掩盖一切真相的“反派式”人物:有人为将隐患扼杀而屠戮一山的匪寇,有人为让祭礼顺利进行而软禁已经发现祭台危险的督工,有人为让自己看中的士子登台三改图纸……但是,这些“反派式”人物的塑造并不单薄。他们或是有着难以明说的苦衷,或是在真相和谎言之间挣扎沉沦,或是想要保护家族、守护名誉,或是意料之中在歧途上愈行愈远,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与逻辑之上,背负着自己的命运。就如张远岫,他试图阻止洗襟台坍塌真相的揭露,希望“洗襟”“无垢”,希望通过揭露先帝的错误决策使洗襟台从纪念先帝功业转变为只纪念投江士子,包括自己的父兄。他虽不是一个典型的“反派式”人物,也不祈求凭借一座楼台平步青云,但他想要搭建的“洗襟台”也混杂着不可言说的私欲。忘尘不是一件易事,他最终还是让洗襟台成为笼罩在自己生命中的迷霧,再也无法逃出它的桎梏,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与此同时,也有人为真相四处奔波、倾尽所有:刚正不阿的士子千里上京揭露阴谋,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前辈喊着“后辈长成,已堪重任”跃下断崖,有情有义的女子几年如一日地寻找恋人失踪的真相,忠心耿耿的侍卫为保护证人跌落悬崖……他们有着独特时代所酝酿出的执着与单纯,包含着作者对“洗襟无垢”的期冀和追求。
其实,了解真相并不能给生者带来任何宽慰,甚至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痛苦。这或许意味着一直坚守着的信念的崩塌,或许代表着牵挂的人永远无法归来。洗襟台坍塌的真相并不能挽回那些逝去的人们,也不能为犯下错误的人赎罪,但真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世事的难料,真相本身有意义。“不是只有‘无垢’的楼台高筑,洗襟台才有意义,找到真相,本身就有意义。”“只有了解冰如何化成水,以后才懂得该如何保住冰。”它警示人们,告诫人们,“当是非对错混淆在一团的时候,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拼命盖住流血的伤口,只能让它溃烂腐坏,越裂越开,想要愈合,得将它敞开来,即使会结出狰狞的疤。”有时候,揭示真相不仅仅是为了给过去一个交代,也是为了现在与未来。
最终,登洗襟台的阶梯被拆毁,再也没有人能登上这三重楼台。只有楼台依旧矗立在那里,默默无言,给人无限思考。“尘埃散去,人已远去,余下一地烟雨不歇,赋予高台。”
沉筱之在简介中这样概括了《青云台》的立意:“楼台塌,以筑楼台”。
塌的,是洗襟台,也是青云台;筑的,是青云台,也是洗襟台。
“洗襟台”与“青云台”看似截然相反的两极,水火不容,无法共生:前者代表对于纯粹和无瑕的追求,后者代表屈服于欲望和诱惑下的沉沦。其实,它们是一座楼台的一体两面,代表着人性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人。
《青云台》中,主角温青唯和谢容与的存在之所以难得,之所以让读者喜爱,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将“洗襟”与“青云”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他们保有质疑,也相信人心中的善意、赤诚与爱。他们也有羁绊、有私欲、有期冀,对真相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一个渴望查清父亲去世与洗襟台倒塌的真相,一个希望能从洗襟台倒塌的阴影中走出,堂堂正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但他们不单纯,不甘于默默接受被灌输的说法,不承认被演绎之后的真相。他们都从自己过去的泥沼中满身伤痕地站起来,面对当下与未来变幻无常的世事。
在小说的尾声,卷入洗襟台坍塌这场风波的众人都在尘世之中寻觅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浪迹天涯,有的开酒馆,有的当州尹,有的归故乡。轻描淡写的语句背后是每一个人内心的纠结和权衡。“楼台塌,以筑楼台”,总有一些东西要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格局宏大开阔是《青云台》整本小说的亮点。其中也许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每一个篇章都在前文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发展,结尾几章朝堂上的对峙更是将这个故事的主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如今,女频中越来越多的作者削弱了作品中爱情的比重,而增加了作品中对于更加宏观、更加现实的问题的关注与思考。《青云台》这类格局阔大的文也在网友中越来越受欢迎,这也许意味着女频读者群的一种变化和成长。
从《恰逢雨连天》《在你眉梢点花灯》到《青云台》,沉筱之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网文写作道路。她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的视角局限,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寻觅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她的写作关注的不仅是男女主角的爱情、朝廷权力间的倾轧斗争和江湖武侠的快意恩仇,更关注大时代背景下的每一个小人物,试图描绘乱世中的众生:他们在动荡中的坚持,他们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反抗,他们心中的执念与爱。这就是沉筱之作品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
张珈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孙海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