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对糖尿病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2022-02-08王腾汝荣荣孙丽娜
王腾 汝荣荣 孙丽娜
糖尿病具有病程长、病情进展慢等特征,且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容易出现多系统损害,造成心脏、肾脏、眼等功能减退,甚至会导致患者截肢、病死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是指患者能长期科学、有效地管理自我的行为,包括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足部护理、遵医用药等多项内容[2]。但糖尿病患者因自我管理行为的复杂性、自制力差、侥幸心理等导致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或低下水平,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因此,积极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是阻碍病情进展的关键。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消极经历或不同形式的压力时积极适应、有效应对的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3]。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降低患者心理弹性;而心理弹性较低时,患者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导致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差。也有研究指出,家庭支持度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密切相关,家庭支持度越高,患者的运动、饮食及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越高,更利于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4]。因此,本研究提出心理弹性是糖尿病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间中介效应的假设,并主要验证中介效应是否存在,以期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内分泌科12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24例糖尿病患者中男65例,女59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7.55±5.82)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0.21±1.33)年;婚姻状况:已婚98例,未婚20例,离婚5例,丧偶1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初中31例,高中及中专55例,大专及以上38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 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5]中相关标准,且经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血糖检查确诊;②具有读写能力,可以理解问卷内容;③与家人一起生活,非独居;④有生活自理能力。(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③合并偏瘫或因其他原因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合并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⑤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调查工具
1.3.1 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采用APGAR评分评估患者家庭关怀度,该问卷共包含5个条目,包括家庭适应度、情感度、成长度、合作度和亲密度,采用3级评分法(0~2分),满分10分,得分越高,家庭关怀度越好[6]。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32,信效度较好。
1.3.2 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共25个条目,3个维度:力量(8个条目)、坚韧(13个条目)、乐观(4个条目),每项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0~4分),0分从不,4分几乎总是,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强。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910,信效度较好[7]。
1.3.3 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SDSCA):共含11个条目,分为饮食(4个条目)、血糖监测(2个条目)、足部护理(2个条目)、锻炼(2个条目)、吸烟(1个条目),按8级评分法计分,每项0~7分,(第4题为反向计分)总分0~77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918,信效度较好[8]。
1.4 调查方法 患者均于就诊后随访3个月,并于随访结束时回院复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向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解释研究目的及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所有问卷均为当场发放及回收,发放124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88.71%(110/124)。
1.5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 设定家庭关怀度为自变量X,自我管理行为为因变量Y,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M,将变量M、X、Y中心化,得到X“家庭关怀度(中心化)”、M“心理弹性(中心化)”、Y“自我管理行为(中心化)”、对3个新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回归方程:(1)Y=cX+e1,考虑家庭关怀度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2)M=aX+e2,考虑家庭关怀度对心理弹性的影响;(3)Y=c’X+bM+e3,考虑心理弹性在家庭关怀度和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家庭关怀度、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行为情况 110例患者APGAR总分为(4.85±0.49)分,CD-RISC总分为(62.07±6.87)分、SDSCA总分为(42.85±5.05)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3。
表1 糖尿病患者的APGAR评分 分,
表2 糖尿病患者的CD-RISC评分 分,
2.2 糖尿病患者家庭关怀度、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行为间的关系 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CD-RISC总分与APGAR总分、SDSCA
表3 糖尿病患者的SDSCA评分 分,
总分呈正相关,且APGAR总分与SDSCA总分呈正相关(r>0,P<0.05)。见表4。
表4 糖尿病患者家庭关怀度、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行为间的关系 r
2.3 心理弹性在糖尿病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结果首先建立假设,用以分析心理弹性在糖尿病患者家庭关怀度影响自我管理行为中起中介效应,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0.725,P<0.001)、b(b=0.882,P<0.001)、c(c=0.692,P<0.001)显著,c′(c′=0.052,P=0.341)不显著,为完全中介效应模型。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Effect M=ab/c=0.725×0.882/0.692=92.41%。见表5。
表5 心理弹性在糖尿病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涉及运动行为、饮食行为、血糖监测行为等方面的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处于中等水平,与杨晶等[9]结果相似,提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仍有待提高。分析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长期坚持低糖饮食、血糖监测及运动等来控制血糖水平,但部分患者容易因侥幸心理出现不遵医嘱用药、饮食不当、不坚持运动及血糖监测等不健康行为;且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会逐渐升高,患者就医次数增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甚至会丧失治疗信心,导致自我管理水平降低[10]。有研究指出,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行为是保证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阻碍疾病进展的关键[11]。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终身性疾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需在家中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家庭的关怀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有研究指出,成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12]。家庭关怀度较高的患者与家属间互相爱护、经常沟通,这有利于家属监督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及运动、足部护理等行为,提供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且和谐友爱的家庭会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物质支持及精神支持,促使患者本着为家庭与自己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13]。
心理弹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并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个体压力危机反应中起关键作用[14]。也有研究指出,心理弹性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心理弹性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越高[15]。糖尿病患者需多种压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弹性降低。而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患者易出现消极适应性行为,自我管理行为随之降低[16]。由此推测,心理弹性可能在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中发挥中介效应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且经线性回归证实,心理弹性在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分析原因在于,家庭关怀度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获取家人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从而获得更高的自信心,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压力时更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弹性更高。而心理弹性高的糖尿病患者面对自我管理要求时更易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从中发现坚持自我管理的意义,表现出更高的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18]。因此,临床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可以叮嘱患者的家属多关心、支持患者,使患者可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信心,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勇于改善自我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待提高,且心理弹性在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