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播电视编辑的工作能力提升对策
2022-02-08张艳伟
张艳伟
(葫芦岛传媒集团 辽宁 125000)
新时期背景下,公众思维方式、信息获取及浏览习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审美与文化需求也日益多元。作为向公众传播与提供信息的广播电视台,需要从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入手,激励编辑人员创作出更符合大众审美、更具有时代性及本土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在增强节目受众粘性的同时,通过节目向受众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与正能量,丰富受众精神世界,继而推动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与创新。
一、新时期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现状
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显著扩大了社会信息容量,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及社交软件获取及浏览信息,再加上信息的互动与双向传播,引起了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深刻变革。
(一)新时期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迎来的机遇
新时期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信息传播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加之参与式媒体的兴起,公众对信息的转发与下载会进一步拓宽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将会获取更为丰富的节目素材,扩大节目的信息容量,以此提升节目内容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不仅如此,当编辑人员创作出优质的节目后,截取节目片段制作成短视频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能够显著提升节目对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吸引力,继而将用户引流至广播电视[1]。
除此之外,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多以经验及主观判断为驱动,即根据收听率、收视率了解节目的播出情况,再以此为依据优化编辑工作。在新时期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受众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以收视率及收听率为唯一标准对编辑工作质效进行评价会导致编辑优化路向出现偏差。而编辑人员如果能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了解受众的反馈,便可以间接掌握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对节目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既可以提升编辑工作效率,又可保证节目的播出效果。
(二)新时期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其一,新时期背景下,大量网络节目层出不穷,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短时间内便积累了大批受众,但此类节目往往内涵浅显,对部分事件或社会信息的解读存在偏差,且内容相似性较高,长此以往将会引发受众的审美疲劳。为保证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影响力,编辑人员面临着题材创新、节目内容深刻性的挑战。
其二,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受众倾向于浏览与收听时间短、碎片化的节目,此类节目虽然能满足受众最为迫切的信息需求,但信息容量过小。广播电视节目一般在固定时间播出且时间较长,但是信息容量大。编辑人员需要思考如何制作出具有特色的节目,优化节目的传播功能。
其三,现阶段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技术性要求编辑人员熟练运用新媒体编辑技术,通过对画面的衔接、对镜头的剪切等打造和谐统一、完整流畅的节目画面;艺术性要求编辑人员借助各类艺术元素加深节目的内涵,体现节目的文化底蕴,彰显节目独特的审美性质,并通过节目引起受众深思、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二、新时期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能力提升对策
(一)打造特色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的特色来源于本土文化。不同地区因文化背景不同会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活风俗、饮食、方言、服饰、节庆活动等,这正是该地区人民约定俗称的生活习惯、精神文化、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广播电视编辑要争做本土故事的讲述者,以异彩纷呈的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2]。
以河南春节联欢晚会《唐宫夜宴》为例,单纯从表演者的服饰便能够看出节目编辑制作人员的别出心裁。整套服饰沿用了唐三彩“红、黄、绿”经典配色,再加上表演者“丰腴”的身段,就像是从博物馆里走出的“瓷娃娃”。不仅如此,该晚会节目复古,但不落俗套,“唐工少女”以憨态可掬的姿态表现着霓裳羽衣的灵动与轻盈,再加上VR 技术的助力,由河南出土的“妇好鸮尊”、“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国宝在虚拟空间内与观众见面,短短几分钟内将河南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唐宫夜宴》迅速走红的背后,是编辑人员对河南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是对河南文化元素的精心提炼,并将其融入到每一个画面之中,才得以为受众打造一场历史与当下、虚拟与现实交融交织的视听盛宴。
广播电视节目编辑需要根植本土文化土壤不断汲取养分,以传承与弘扬本土文化为己任,在节目编辑中大胆创新,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并借助现代技术优化节目的呈现形式,继而使受众在收看及收听节目中获得心灵的洗涤、文化的浸润与情感的熏陶。
(二)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在高度信息化时代,5G 网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言颠覆性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整个媒介生态,不仅呈现出信息海量、信息交互的特点,各类媒介之间的融合也愈发深入,在为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开辟新空间、新渠道的同时,也对节目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融入“以人为本”、“互联互通”、“实时互动”的互联网思维[3]。
其一,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优化编辑工作。“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要求编辑工作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围绕受众最迫切、最本质的需求开展编辑工作。如当代受众对革命先辈事迹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编辑人员可整合洪振海、牛宝才等革命先烈的照片、影视、事迹等资料并创作短视频作品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弘扬红色精神。
其二,以“互联互通”思维打造用户内容生产模式。新媒体用户具有极强的内容生产能力,其拍摄的身边事、身边人体现了真正的社会生活,编辑人员需要对用户上传的视频进行严格审核,在征得用户同意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广播电视节目素材,继而增强节目的亲和力、丰富节目内容。
其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在广播电视节目选题阶段,编辑人员可以通过与受众交互了解受众对该节目主题的看法,想要了解的信息等。在节目编辑过过程中,编辑人员根据受众的反馈,在不违背节目制作初衷的前提下对节目进行调整,保证节目与受众需求对接。
(三)注重团队协作
新时期背景下,广播电视台信息采集、编辑、制作与播出等各个环节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了保证节目的实效性,需要将采编发结合为有机整体,实现即采即发。为此,编辑人员需要注重与记者、制作人员等的合作,围绕节目主体共同设计节目议程、节目内容等,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主观经验弱化节目的播出效果[4]。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自身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找准广播电视节目定位、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不仅如此,编辑人员要积极学习新媒体编辑技术,借鉴新媒体节目的成功经验,通过融入自身的思想、艺术审美等形成个性化的编辑风格,并且从不同视角呈现节目内容,在打造优质节目的同时,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媒介的多元化为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受众群体的细化、需求的转变及新媒体的冲击也使广播电视台编辑面临着更为多元的挑战。为此,广播电视台编辑需要扎根本土文化土壤,以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要树立“互联网思维”,以受众需求为驱动对编辑工作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此保证节目播出效果。此外,要加强团队协作,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高自身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致力于为受众提供优质的节目,在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同时助推广播电视台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