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管理服务现状和启示
2022-02-08张新勤
张新勤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郑州 451464)
在新兴技术和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数字人文等技术相继出现,数据成为重要资源,特别是科学数据(science data),对图书馆在内的各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E-science、开放存取运动、开放科学等领域的深入发展,科学数据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资源。科学数据是在科研人员从事科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原始或衍生数据。图书馆是科学数据的集散地,而数据馆员 (data librarian)承担着科学数据管理的任务,在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存储与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学界对国外数据馆员的相关研究多以招聘信息为研究对象,从知识技能要求、岗位职责、岗位能力、任职条件、工作内容、人格特征以及能力需求与职业教育、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1-8]。上述研究主要从岗位招聘需求的角度对数据馆员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只有个别学者从文献调研的角度,对岗位职责与任职能力进行研究,但缺少相应的实证研究[9]。也有学者论述了国外数据馆员培训[10]、组织管理特点与服务内容[11],但忽视了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管理服务的整体性、综合性,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文以数据馆员为导向,运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管理的现状,对于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数据馆员的定义
近年来,科学数据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数据馆员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国内外学者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数据馆员的定义表述各异。国外如J . Liscouski(1997)[12]认为,数据馆员是指能够针对实验室数据提供存储、检索、搜索和记录访问等服务的图书馆员。J. Read(2007)[13]认为数据馆员是提供数据服务的图书馆员。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2011)[14]提出参与数据策管一系列活动的工作人员可分为数据创造者、科学家、管理者、馆员四种角色,其中,数据馆员是指原有的图书馆员经过相关培训转为专业的数据内容管理、保存和归档的馆员。北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2016)等[15]指出,数据馆员应有数据意识,并具备提供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集管理服务的能力。国内如孟祥保、钱鹏(2013)[16]认为,数据馆员是通过系统专门训练具有数据采集、组织、处理、分析、存储、重用等能力,且取得行业资质的人员。顾立平(2016)[17]指出数据馆员是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一个发展方向,多指运用图书馆工作原理,具备科学数据管理知识技能,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数据管理从业人员。曾建勋(2017)[18]认为,数据馆员是指提供数据收集、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图书馆员。谌爱容(2018)[19]认为,数据馆员是指大数据时代开展与数据相关活动的馆员。张晓阳、施雨(2020)[20]则认为,数据馆员是指从事各种科学数据获取、管理、挖掘、分析,数据平台开发与管理,数据服务等工作的馆员。许鑫、张月(2021)[4]认为,数据馆员是经过一系列的数据素养培训,具备数据管理、存储、监管等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并能够为用户提供专业化数据服务的图书馆员。胡元元(2021)[21]认为,数据馆员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界定。从狭义上讲,数据馆员是指提供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的图书馆员;从广义上讲,数据馆员是指提供一切与数据相关服务或利用图书馆一切数据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员,而不仅仅限定于科学数据。
数据馆员在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不断发展,数据馆员的定义与内涵逐渐丰富与完善。当前学界引用、认可程度较高的是JISC的定义,如曾建勋、谌爱容、许鑫、张月等围绕这一定义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使数据馆员的定义内涵更加充实与深刻。数据馆员是区别于传统图书馆员的特定称谓,实质上是将图书馆学原理、经验和技能用于数据资源上,工作内容分散于不同数据生命周期流程管理与服务阶段。因此,数据馆员是指围绕科学数据生命周期一般过程,主要划分为数据产生与获取、描述与组织、处理与分析、保存与存储、出版与共享五个阶段,任务对象明确、任务划分清晰,开展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图书馆员[22]。多数由学科馆员、参考咨询馆员通过相关数据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后从事数据采集、管理等工作。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价值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数据需求增强,促使数据管理服务内容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对数据馆员的组织结构与制度、岗位职责、任职能力、管理服务内容、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数据时代用户多样性、个性化、人性化的需求。
2 调研对象说明
笔者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方法,探索现有数据馆员相关研究文献;其次采取网络调查法,针对IASSIST、ALA JobLIST、Glassdoor、ARL Job Announcements等国外网站上发布的数据馆员招聘信息以及综合考虑2021年U.S.News美国综合性大学排名[23]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两类文献的分析,对国外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探索性预调研,最终选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地域范围内的29所图书馆为对象,最后综合利用内容分析法,调研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管理服务实践。调查时间为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调查内容包含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政策与组织运营、岗位管理、管理服务等。这29所高校图书馆分别来自: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华盛顿大学、普渡大学、格里菲斯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马尔堡大学。
3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管理服务现状
3.1 科学数据政策与组织运营
科学数据管理涵盖科学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如数据捕获与发现、采集与创建、存储、安全、共享、重用,也涉及相关技术、伦理道德、法律、监护等内容。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是科学数据管理的基本保障,也是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发展的基础条件。英国数据监护中心(Digital Curation Centre, DCC)根据对74所高校科学数据政策大纲和内容的调研,制定了一份政策注意事项,分为“一般政策框架”与“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其内容包含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全过程,形成数据产生、获取和使用,评估和选择,存储、归档、长期保存,公开和再利用等环节在内的经典数据监护框架,明确图书馆、数据馆员等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声明及政策规范。如牛津大学图书馆出台的《牛津大学图书馆科研数据、记录管理与保存政策》中明确了图书馆数据存储、数据素养培训(如 ORA-Data服务培训)等具体职责[24]。数据引用服务也关注有关指南、准则和规范的制定,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出台的《引用样式指南》中有数据资源引用的相关参考标准。数据评估与验证服务方面,如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的数据信任委员会发布数据共享政策,并与本校组建的机构审查委员会、数据信任委员会等组织合作评估,审查科学数据的伦理道德规范。耶鲁大学图书馆发布《临床科研数据集中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具体制定相关指南与标准,保证数据质量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等。剑桥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注重科学数据验证的培训等,重视数据存档复查,倡导图书馆、数据馆员参与验证科学数据的全过程。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形式上,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制定实施《科研数据服务咨询准则》。2011年爱丁堡大学图书馆制定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提供培训、支持、建议及适当的指引和模板,其中支持表现为存储数据集的公开发现,科学数据资产的管理、存储、备份、注册、保管和维护的机制与服务[25]。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将数据的共享、收集办法等细则与责任激励放在一起。如亚琛工业大学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指出高校有责任围绕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提供科学数据管理的支撑服务,而科研人员有义务执行良好的科研规范;同时,学校的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和IT中心有责任为科研人员提供(内部或外部)数据保存/归档服务,并提供全程培训,无相关的奖励措施。马尔堡大学图书馆组建战略管理机构研究和责任委员会,强调科研过程的每个阶段均应体现所有参与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明确科学数据生命周期中的相关责任人和主要阶段或部分的实施办法,没有奖励措施。科学数据管理服务通常由多个机构共同开展,不同机构在科学数据管理中扮演不同角色,职责不同,如康奈尔大学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由图书馆、高级计算中心CAC、康奈尔社会与经济研究所CISER、康奈尔信息技术部CIT等部门共同开展;海德堡大学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团队由中心图书馆、计算中心组成;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团队为图书馆、计算中心、研究基金会联络处、档案馆;亚琛工业大学科学数据管理团队为数据管理部门、图书馆、计算中心;马尔堡大学为科学数据管理部门、图书馆、计算中心。德国高校大都建有专门的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机构,基本以图书馆和计算中心为组成核心。部分高校具有数据监管专业教育认证资质,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的数据监管教育项目。也有国外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发展规划中具体细化了科学数据管理相关内容,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2010—2013年战略规划》中指出通过学科馆员职业发展项目来实现研究、计划和部署跨区域、跨国家的数据管理与服务的目标。
3.2 数据馆员岗位管理
国外高校图书馆普遍设有数据馆员岗位,如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等,以促进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数据馆员是图书馆适应数据时代发展趋势而产生的新的岗位类别,彰显出图书馆对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视程度,其岗位职责与任职能力被赋予具体的要求。但是数据馆员岗位名称的表述多样化,还未形成规范化的岗位名称。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称为数据馆员,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称为数据服务协调员,普渡大学图书馆称为数据研究科学家,纽约大学图书馆称为数据服务馆员,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称为数据服务经理,杜克大学图书馆称为数据可视化馆员,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称为学术交流馆员。此外,纽约大学图书馆还有数据服务与公共政策馆员、数据服务馆员等,甚至以学科服务的形式运行,由学科馆员负责数据服务[26]。
数据馆员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内容丰富,具体包括:①参与数据管理政策制定与宣传推广。②全程跟踪数据资源管理,并主持或参与数据管理项目规划与实施。如普渡大学图书馆“数字数据存储专员”主要负责该馆机构库的管理。③提供数据服务,包含帮助用户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分析,提供嵌入式数据支持服务(通过参考咨询、课程嵌入、项目嵌入、学科支持等方式)等。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计划、培训、存储等数据服务。④参与科研项目。如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对数据馆员职位的要求之一就是参与研究项目。⑤处理数据资源管理的其他相关问题,如数据版权、数据隐私、数据伦理等。⑥与校园内外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如构建数据共享空间等。岗位职责与任职能力密切相关。由近几年ASSIST、ALA JobLIST、Glassdoor、ARL Job Announcements等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可知,岗位职责范围不同,能力要求不尽相同,但一般要求数据馆员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图情学科背景、一定的图书馆服务经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数据馆员的胜任条件主要包括:①多数要求具备不同学科背景的硕士以上学位,或ALA认证的图书情报硕士学位。有的图书馆要求必须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为图书情报的硕士学位,另一个为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如纽约大学图书馆。有的要求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专业知识,如哈佛大学图书馆。②要求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要求熟练掌握2种以上计算机语言,如 XSLT、Java等。③要求具备数据服务能力,包含数据咨询、熟练掌握软件分析科学数据等,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明确要求具有使用定量研究工具的能力,如SPSS、Stata等。④要求工作经验,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多数图书馆要求具备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学术图书馆服务经验,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要求有2—3年的学术图书馆服务和数据分析等经验。有的图书馆要求数据馆员具有科学数据项目管理和监督经验,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有的要求数据馆员熟悉版权、开放获取等业务知识,如布朗大学图书馆。有的要求数据馆员具备培训与教学、数据服务、编程、合作、数据库开发经验,如纽约大学图书馆。有的要求具有索引或编目、媒体推广和编辑经验,如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要求2年的索引或编目以及媒体推广经验。⑤要求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组织能力。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要求数据馆员擅长与图书馆不同部门、学校科研部门、研究机构、校外数据库公司、图情协会等相关利益者通力合作[27]。
3.3 数据馆员服务内容
数据馆员服务内容涉及整个科学数据生命周期阶段,涵盖提供科学数据管理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伦理、法律、监管、安全等相关服务。具体内容包括:①支持数据管理计划服务。国外高校图书馆成立专门团队对科研人员数据管理计划提供支持服务,如牛津大学组成的数据管理咨询团队,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计划等服务。②进行科学数据创建与存储。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重视在本地创建和部署中央文件存储;哈佛大学图书馆注重数据采集、存储与安全,并提供最佳实践指导和工具支持。③数据馆员直接参与研究人员或者师生的科研活动,进行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或与用户互动交流。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提供科学数据管理深层次服务,数据馆员直接参与学术研究。④提供科学数据咨询服务。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组下设了咨询团队、培训与推广团队,通过网站、公开咨询邮箱、开放咨询柜台等方式向科研人员提供咨询、培训与宣传等服务。再如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提供咨询。同时,科学数据服务也需要数据馆员与用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用户需求与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策略,提供适应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服务。此外,部分国外高校图书馆也提供特色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如剑桥大学图书馆提供数字人文服务,介绍数字人文工具、参考资料和案例。
4 国外数据馆员管理服务特色
4.1 数据政策重视科研规范和职责划分明细
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政策对外主要针对用户,强调科研的规范性,对内主要针对数据馆员,强调明确与细化的责任划分。如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马尔堡大学4所高校都认为良好的科研规范是各自科学数据管理的战略指导,而数据馆员和用户均应当承担各自的基本义务。其中,以图书馆和计算中心为主要组成的科学数据管理机构,依托数据馆员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数据管理支持,并针对技术、管理问题开展科研项目。相应地,用户必须遵守科学数据政策,在数据产生、使用、保存等科研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科研规范。
4.2 数据馆员具有跨学科属性及多元化职责特征
数据馆员主要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这就要求其自身知识结构应与研究人员相匹配,至少能够熟悉科学数据相关知识和技能。单一学科知识显然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具有跨学科知识显得非常必要与紧迫。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与国家科学委员会在对于数据馆员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其职能体现了图情信息领域、IT 领域与数据科学领域综合技能的实践融合与应用。可见,跨学科属性是数据馆员职业的首要特征,深度融合了图情学科背景、IT与数据科学技能。如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在核心课程外还设有诸如数据科学、商业智能、交互信息可视化、用户体验等专业课程。具有多元化职责特征表现为岗位工作职责随着岗位名称而发生变化,名称逐渐丰富多样,职责范围更广、专指性更强,如研究数据馆员、数字研究馆员、数据管理规划顾问、数据仓储经理等,进一步完善发展了数据馆员纵向职责体系与横向职责体系,预示数据馆员职业无限可能的发展前景。
4.3 数据馆员培训日渐系统、成熟
人才队伍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数据馆员主要协助用户撰写科学数据计划、进行数据存储与组织、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培训等,是提供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主力军。部分国外高校图书馆自主研发或基于开源、商业软件进行技术平台二次研发,如哈佛大学“Dataverse”项目组。以合作方式从外部获取科学数据管理能力也是一种可行性选择。JISC总部设在爱丁堡大学校园内,是爱丁堡大学合作伙伴。爱丁堡大学向JISC倡导成立DCC,在建立英国数字管理合作联盟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国外数据馆员具有较强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数据馆员培训日渐系统、成熟。批判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在国外数据馆员职业胜任能力中尤为重要,是数据馆员技能要求内容中最重要的素质,主要通过培育跨学科、组织、区域能力,开阔视野,以“互联网+”思维等新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指导,优化整合服务流程来实现。这种批判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同样适用于能力和素养培养[28]。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教育培训的内容颇丰,重视数据的周期性,按照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开展培训,在不同的环节或研究项目阶段明确数据馆员的任务和角色。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如课程、短期培训、专题研讨会、调查研究项目、常见问题解答、座谈会等。
5 借鉴和启示
数据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管理服务不容乐观,政策与管理运行、岗位设置、工作职责与任职能力要求、服务内容等不尽如人意,普遍缺少或不完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个别高校的图书馆设有数据馆员,主要负责数据素养培训和数据咨询,而深层次的数据服务如数据管理计划制定、采集与发现、创建与存储、共享与重用、伦理与版权、安全与监护等往往缺失。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管理服务仍需持续借鉴与参照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推进数据服务发展。
5.1 科学设置本土化数据馆员岗位
数据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缺乏有力、具体的政策支持,仍是参照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2019年中国科学院印发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试行)》等政策文本,没有出台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相对而言,国外高校图书馆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颁布了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制度,科学设置数据馆员岗位,制定岗位工作职责,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实践经验,积极设置数据馆员岗位,制定符合地方、学校与图书馆实际情况的数据馆员制度建设(工作职责、任务、内容、考核等)或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包含数据馆员相关职业内容、将数据管理计划纳入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具体内容等[29]),界定数据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其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学历、核心能力等),制定数据馆员工作流程与规范文档等,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数据服务。数据馆员职业不同于其他的传统岗位馆员,对任职能力要求较高,可以由原来的学科馆员、咨询馆员、IT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等通过科学数据培训转换而来,也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直接引入所需人才,承担数据管理职责。笔者调研IASSIST等网站上发布的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招聘信息,发现多数岗位是与学科馆员合作共同负责学科领域内的数据服务,这一点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另外,数据馆员管理服务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工作,如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图书馆、爱丁堡大学图书馆、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等选择雇佣承担数据管理协调人身份的数据馆员,全职负责协调图书馆、IT技术部门或者其他合作单位之间的数据合作[30]。这种数据馆员岗位类型的设置以及具体职责的分配也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重视。
5.2 强化数据馆员培训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职业起步较晚,对这一新职业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数据馆员教育培训环节较为薄弱。而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培训体系较为成熟、完善,如海德堡大学图书馆为数据馆员提供讲座、研讨课等不同形式的课程培训;亚琛工业大学图书馆为数据馆员提供在线咨询、研讨课、工作坊、E-Learning、专题等形式的培训;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图书馆为数据馆员提供咨询和研讨课程;马尔堡大学图书馆为数据馆员提供咨询和研讨课,并基于FOKUS项目开发模块化教学内容;等等。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开展数据馆员教育培训:①提升数据馆员数据素养意识。数据素养是数据馆员职业发展的核心,在开展数据馆员培训之前,需要培育数据馆员数据素养意识,包含数据敏感性、收集能力、分析与处理能力、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清醒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才能够保证数据馆员教育培训正常开展。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注重数据馆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鼓励数据馆员直接参加项目等。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也应重视数据馆员意识培养,鼓励数据馆员通过继续教育、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数据素养意识。②数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自2014起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技术研发中心连续推出一系列中国数据馆员培训班,进行数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操作与业务交流以及理论、方法、技术、政策等层面的培训,以期提高数据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中国数据馆员培训班参加人数、频次、覆盖面等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教育培训门槛较低,图书馆可自行举办相关培训,如普渡大学图书馆从2011年8月开始,每年为馆员举办数据相关的主题培训,内容包含数据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性、数据描述、数据储存、数据相关的知识产权等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培训不仅要鼓励馆员走出去,参加中国数据馆员培训班、专题学术研讨会等,而且要每年制定数据馆员培训计划,开展校内专题培训、研讨、合作学习等,培训内容包含数据管理计划撰写等专业知识培训,数据管理工具、平台等技能培训。③优化课程设置。中国数据馆员培训班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班和进阶班两种形式,合格馆员可获得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颁发的证书。相对而言,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相关教育与培训课程内容务实、丰富,基于数据生命周期设置相关课程。国外高校图书馆为图书馆员量身定制研究数据管理培训套餐,如2小时面对面培训课程等由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专门为数据馆员培训开发的试点课程。通过对照分析,综合国内外优点,结合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馆员自身知识背景等因素,国内图书馆可以参考国外现有课程框架,结合国内相关培训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同时考虑到数据馆员岗位职责,重点围绕着数据生命周期、计量分析、可视化、元数据标准、数据管理计划、图书馆最佳实践案例等内容展开培训[31]。团队合作课程项目也不容忽视,有利于培养数据馆员团队协作能力。
5.3 以全生命周期增值科学数据管理服务
数据时代,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不能忽视数据馆员的主体性,数据平台建设和存储功能实施与数据馆员息息相关。国外高校图书馆进行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时,提供全方位的软硬件服务,既重视了数据馆员为主的管理服务,又兼顾了科学数据相关技术。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深度整合馆藏文献信息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开放或者商业资源,依托一站式、共享式、一体化的e科研平台,开展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发布、出版等全生命周期建设,增值科学数据管理服务[32]。数据馆员具有跨学科与多元化职责特征,需要多方合作,协调校内相关利益者,形成凝聚力,推进数据管理服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数据馆员可以通过参考咨询、课程嵌入、项目嵌入、学科支持等方式嵌入科研数据生命周期中的某一环节,深度融合数据馆员和科研团队、科研项目的关系,大幅度提升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创新绩效。数据馆员围绕数据生命周期的工作内容包括:①数据发现:辅助制定检索策略,提供专业领域数据发现平台、工具与数据库方面的咨询;定期提供馆藏数据资源更新信息;接受用户委托形成科研数据查新报告。②数据创建与采集:协助科研人员根据政策制定方要求,准备DMP;协助科研人员(团队)制定数据采集策略,提供相应工具与技术方法的辅导。③数据处理:辅助科研人员进行数据筛选、清洗与格式转换。④数据分析:为科研人员推荐、提供数据挖掘、分析工具与平台,协助其使用,提供相应技能培训;接受科研团队委托或协助参与数据分析。⑤数据可视化:协助科研人员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接受科研人员团队的委托,开展数据可视化工作。⑥数据长期保存:提供、运行、维护数据长期保存的基础设施;为长期保存数据进行元数据指导或标引。⑦数据发布与开放共享:对科研人员发布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数据集内容、情境、可访问性控制);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发布与开放共享方面知识产权事项的咨询与培训;作为联络人参与利益相关方对数据权益的协商与政策制定工作。⑧数据使用与重用:基于现有馆藏资源,编制分类导航系统;定期主动推送学科、专题数据库更新情况;对数据重用的知识产权与权益管理事宜提供咨询。以上数据馆员工作内容是围绕着数据生命周期8个阶段展开的,以数据服务内容组织、质量控制与权益管理、素养教育培训与宣传推广、数据管理技术支持建设增值科学数据管理服务4个基点,特别是数据馆员从数据资源获取、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再利用4个阶段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内容[33],实现全生命周期增值科学数据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