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图书馆的社会支援活动及启示

2022-02-08

图书馆 2022年1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儿童

孙 伟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89)

1 引言

日本的《图书馆法》于1950年通过。在此后的40年间,《学校图书馆法》《国会图书馆法》等专门法、《图书馆令》《图书馆法施行规则》等配套法规、《教育基本法》《社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公立图书馆的任务与目标》《图书馆员伦理纲领》等行业标准与规范相继出台,为日本各级图书馆开展服务和社会支援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及行动准则。伴随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1990)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的发布,日本文部科学省相继修订《教育基本法》(2006)、《社会教育法》与《图书馆法》(2008),并于2012年提出《图书馆设置与运营期望标准》。该标准规定,图书馆除需开展借书、提供学习信息资料、支援儿童和家庭教育、为本地区居民解决问题提供相应服务外,还应为高龄者、残障人士、外国人和有自主学习意愿的人提供支援服务[1]。文章将上述服务内容归纳为3个部分,考察日本图书馆相关法规的内容及图书馆在支援社会活动中的具体事例,分析日本图书馆的服务机制和现存问题,以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提供借鉴。

2 支援青少年教育

图书馆可以发挥组织能力、空间和物质条件等优势,协助家庭、幼儿园、中小学校等开展校内外学习活动,在推进儿童阅读活动的同时,开展帮助父母学习等支援家庭教育活动,为“不登校”中小学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2.1 推进儿童阅读活动

1990年后,日本开始出现“脱离读书”现象,教育界及家长对设置儿童(泛指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专用图书馆的呼声渐高。为应对这种社会需求,国立国会图书馆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于同年5月开设了国际儿童图书馆。文部科学省在《促进儿童阅读活动法》(2001)中指出阅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后,决定从2002年开始持续执行5年1周期的《促进儿童阅读活动基本计划》。《文字·活字文化振兴法》(2005)中也指出,文字与活字文化是丰富人性涵养与发展健全民主主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文字与活字文化振兴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具有智慧、精神丰富的国民生活及充满活力的社会作贡献[2]。

国际儿童图书馆是设施较完善的国家级图书馆,其促进阅读活动的举措主要有:①利用网站、电子杂志等媒体为儿童读者发送信息,推荐并提供有关阅读活动的资料;②以交流会、教材研讨会、派遣教师、书籍调研、构建培训系统等形式培养服务儿童的教师人才;③将服务对象分为初高中生、小学生和婴幼儿3个年龄段,设置功能不同的资料室,设置网络电子展示会、儿童OPAC目录和内容,让儿童亲身体验资料查找、参与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④持续开展对学校的书籍借出服务,为学校提供系列的科学教材;⑤向社会提供活用馆藏资料的信息服务,为各类图书馆提供儿童书籍的咨询、借出和复印服务;⑥举办各种规模的儿童读物展览会。国际儿童图书馆注重发挥引领作用,在服务内容和质量方面为日本各级图书馆做出了示范。

地方图书馆在规模和馆藏等方面有所差异,各图书馆根据国家级图书馆的示范和自身条件开展适合地方社会的促进阅读活动,其内容主要体现在:①进一步充实设备、书籍、资料和移动图书馆,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化业务,为儿童提供便利的物质条件;②加强图书馆间的横向合作,联合公民馆、保健中心、幼儿园等机构确保阅读场所和藏书的高效使用,充实儿童的阅读环境;③在学校图书馆内设置阅读中心,使其成为阅读活动的固定场所,增加喜爱阅读的儿童数量,从而达到培养学习能力、丰富人性教育的目的;④与民间团体、家庭、学校联合行动,开展“清晨阅读”“家庭阅读”“为儿童阅读”等活动;⑤完善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的人员配置和研修制度,派遣具有专业知识的公立图书馆馆员协助学校开展阅读活动,充分发挥公立图书馆资料多、信息强的作用。

文部科学省《促进儿童阅读活动基本计划》(2018—2022年)的调查显示,各级团体制定活动计划的比率分别为:都道府县级100%、市级89.9%、町级63.6%、村级54.1%[3]。改善街道和农村地区的读书环境、推进计划执行后进地区的儿童阅读活动成为这一时期图书馆和相关团体的工作重点。

2.2 支援家庭教育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各地图书馆以“文库活动”的形式开始支援家庭教育,但由于受到图书价格偏高、图书馆数量少、馆员和资料不足等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明显。1998年,以中央教育审议会报告《为培育开拓新时代的心灵》为导向,家庭教育再次受到重视。该报告规定: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在尊重家庭教育自主性的同时,必须为儿童的监护人提供学习信息的机会,采取相应措施支援家庭教育[4]。

图书馆支援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有:①支援父母学习活动;②馆员帮助读者查询和搜集资料;③举办读书会、讲座、亲子体验等社会教育活动。例如,大阪府箕面市立图书馆联合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图书馆共建学习环境和解决问题的窗口,设立儿童活动中心,组织展览和庆典活动;北海道札幌市图书馆举办“布偶娃娃住宿会”“札幌家庭阅读讨论会”;栃木县图书馆开设“亲子盆栽”“食育”“护理”“父母学”系列活动等。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原点,对每个人的后天行为和思想观念都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家庭教育没有统一的规则与方法,需要依据各类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对其因材施教,需要根据社会及儿童身心的发展状况,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社会生活实践进行全面教育。图书馆不仅可以为儿童及其监护人提供学习环境与资料,还可以通过主办各种文体活动支援家庭教育,帮助父母培养儿童的道德意识和社会常识,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2.3 支援“不登校”儿童的自主学习

据文部科学省调查,2019年度日本中小学不登校(非经济原因的辍学)儿童已达252 825人[5],呈连续6年递增态势。导致儿童不登校的原因包括家庭问题、校内霸凌、同学关系不睦、学业不佳、不喜欢集体活动、转学后不适应等。开展义务教育的场所是学校,但考虑到不登校儿童的增加及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民办“自由学校”、教育支援中心、图书馆开展的自主学习活动等校外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文部科学省2019年《关于支援不登校儿童的应有状态(通知)》中明确了学校的支援方式和重要性,也提出了希望学校、教育支援中心、图书馆等公立机构积极地与民间团体开展合作的要求[6]。

大分县立图书馆与县教育中心的合作方式值得关注。双方于2013年开始执行“波拉诺广场”[7]支援模式,内容包括定期举办的集体学习、职业调查、调查结果发表会、为盲人面对面朗读、体验馆员工作等。其特点在于:每天都有各年龄层的人来到图书馆,可以使不登校儿童保持与社会连接;图书馆内不受他人干涉,可以与他人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通过调查发表会、职业体验等活动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安心感。

儿童一旦陷入不登校状态,如果强制返校,就会使他们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图书馆的意义在于为儿童提供一个容身场所,从而使儿童保持不脱离社会的状态。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帮助家庭和学校解决不登校问题。日本大多数图书馆都与心理咨询机构联合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讨论会等,一些图书馆还开设了不登校儿童网页,设置网络课堂,便于学生在家开展学习或接受心理疏导。

日本“不登校”的概念和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40年的努力后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理论研究、政策指导、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支援学习体系。解决儿童不登校问题,一方面需要提高包括家庭、学校、图书馆在内的社会关注度,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实际帮助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完善可操作化对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校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分工合作机制。图书馆是能够为不登校儿童开展学习活动的校外最佳场所,在支援儿童自主学习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3 支援成人学习

伴随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深入实践,成人在学习知识技能和实现人生价值方面的各种需求日益高涨。图书馆作为社会性服务机构,可以在支援高龄者学习、支援残障人士学习、支援外国人学习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

3.1 支援高龄者学习

支援高龄者学习对图书馆的社会要求有两个:一个是要成为高龄者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另一个是要成为创造高龄者人生价值的场所。

开展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创造学习空间和创造舒心体验空间方面,如配备适合高龄者的设施、充实大字号书籍、添加扩音阅读器、举办朗读会、配送书籍到家等细心周到的服务。公共图书馆除开展上述规定项目外,还可以根据高龄者的需求开展灵活而具有针对性的项目。例如,北海道内的公共图书馆分别与敬老会、养护学校合作开展老年体验活动;神奈川县立图书馆发行“图书馆邮件杂志”,与县内大学图书馆联网,为读者介绍、获取专业资料等。

创造高龄者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何组织高龄者通过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从而创造人生价值方面。例如,宫崎县立图书馆将发展目标定为“服务育人与建设地方社会的图书馆”,面向有意为社会作贡献的高龄者开设了“亮相地区社会迷你讲座”;滋贺县东近江市立图书馆通过开设“学习解决地域问题方法”的讲座、成立“建设社区协议会”等形式开展支援活动。

支援高龄者创造人生价值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图书馆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据日本《令和2年版高龄社会白皮书》统计,截至2019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8.4%[8]。退休后的高龄者需要正常的生活或接受护理,也需要继续工作或学习。如何为高龄者在生活与医疗环境、学习设施与场所、人力资源等物质和精神层面提供支援,是一个考验整体社会建构的问题,也是当前开展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3.2 支援残障人士学习

图书馆对残障人士提供的支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洗手间、出入口坡道、停车场、轮椅、盲文标识、朗读录音室、电子引导等设施方面;二是为视觉残障人士提供专用书籍音像资料和专用网页、开设计算机讲座、举办交流会等服务方面。

国立国会图书馆《关于公共图书馆实施残障人士服务的调查研究》(2018)结果显示,为视障人士开展服务并确有业绩的图书馆不到总数的2成[9]。从图书馆的分布上看,能够较好地开展服务的图书馆多集中在各都道府县立图书馆及关东和近畿地区的大都市圈。其中,东京都和大阪府的图书馆服务最为优秀,而8个县的图书馆几乎没有对视障人士开展服务。2019年,日本通过《阅读无障碍法》,其目的是要有计划地综合推进残障人士阅读环境的打造,实现全体民众均能平等享受阅读。随着法律的生效,整个社会对残障人士开展服务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由于政策和制度有待完善、经费不足等原因,还存在整体实施率低、部分图书馆服务内容欠缺等问题。

图书馆开展对残障人士服务的四要素是设施、资料、馆员和服务内容。无论在日本或在中国,图书馆当下的课题是应尽快完善阅读环境,设置介绍各种阅读媒介的场所,与大型图书馆及智慧图书馆等联网来获得盲文图书及录音图书的数据。此外,为充实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还应培养服务残障人士的专业人员,并将他们获得的服务知识与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图书馆员。缩短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服务差距,需要大型图书馆向各地区级图书馆提供帮助、开展馆员研修,更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3.3 支援外国人学习

日本的公共图书馆中均设有外国图书资料区,提供外语图书、杂志、报纸、音像及电子书籍。为便于外国人了解日本和开展日常的学习活动,一些图书馆不仅提供纸质或电子资源,还提供日语教育及学习社会文化的机会,联合地方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举办大型交流会、研修讲座、生活指南、防灾训练等活动。例如,在外国人占整体人口40%的东京都大久保地区,图书馆有讲英语、汉语、韩语的馆员和少数语种志愿者为外国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每周举办一次儿童“谈话交流会”,定期组织外国居民参加5分钟日语“推荐读物讲演比赛”;大阪市从1998年发布《大阪市外籍居民实施政策基本指南》后,坚持每年举办“国际交流公开讨论会”“感受国际交流——世界各国的生活和娱乐”等系列活动。

截至2019年底,留在日本的外国人达到293万[10]。由于高龄少子化所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2019年修正案的实施,在日本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逐年增加。图书馆不仅能在学习方面向外国人提供支援,也能帮助他们了解日本的法规和社会文化,促进外国人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为日本民众理解外国文化、变革意识形态提供支援服务,为建设多文化共生社会发挥作用。

4 其他社会支援活动

除上述支援活动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展其他类型的社会支援活动,如:开展促进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合作交流活动,建设支援地区商务发展的服务体系,支援民众开展健康活动等。

4.1 支援学校图书馆

日本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的合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1975年的联络阶段,公共图书馆以学校图书馆为服务对象,学校教职员作为一般读者从公共图书馆借阅书籍;第二阶段是1976—1995年的协助阶段,公共图书馆开始设定服务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校图书馆的多种支援活动;第三阶段是1996—2005年的互惠阶段,双方开始建立并实施资料、网络、馆员派遣等互惠制度;第四阶段是2006年至今的实践和创造阶段,双方调整部门职能,开展教育实践,创造合作模式。

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资料借阅、定期联络会、公共图书馆馆员巡回访问、馆员交流会、促进儿童阅读活动、以学校图书馆支援中心为基点的合作项目等。例如,东京都国分寺市的公共图书馆为本市所有中小学图书馆配置馆员参与校内工作,为学校开办馆员研修会,为学生举办图书馆职业体验活动,支援学校建设三方互联网检索和借阅系统,并参与对残障学生和外籍学生的教学活动。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合作机制支援学校教育,共享学习资源与技术,共同解决相关课题,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教材。但是,由于受地区经济水平、人口、图书馆规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日本部分中小城市和离岛的学校还仅停留在借阅图书资料的层次,并未得到公共图书馆的全面服务。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由教育向“共育”的迈进,建构一个由政府引导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机制很有必要。

4.2 支援商务

经过《2005年的图书馆》等研究成果的积累,文部科学省于2006年公布了《今后的图书馆像》等规定,呼吁地方公共团体、图书馆职员、学校、工商及医疗机构等开展建设图书馆、充实服务内容的全国性活动。报告中以“事例1:支援商务服务(静冈市立御幸町图书馆)”为典型事例,介绍了图书馆充实支援商务活动的服务内容和可以借鉴、推广的方法。

御幸町图书馆的支援方式主要有:①制作范围齐全、分类详细的大型商务资料书架,定期更新与当前商业相关的书籍并更换展位,积极为读者提供信息;②明确读者需求,制定收集资料的方针,力求满足各类商务需要;③完善查询服务,为各种商务活动提供资料和信息,聘请中小企业诊断人士等专家进行线上线下的咨询服务,将服务做到无缝对接;④设置产学交流中心,聘请企业家、企业管理顾问等专业人士举办各种由浅入深的商务讲座;⑤以产学交流中心为基点,与市内的产业、学校和政府机构合作,开展对外宣传活动,促进静冈市观光等产业的发展[11]。其支援特色是:发挥本馆职员、县级派遣职员、外部聘请人员及志愿者的团队协作力量,按照支援内容将团队分为多个项目组,开展有针对性、业务能力强的多维服务,建立了一个减少开支、全面覆盖的服务体系。

2015年,文部科学省颁布了《作为地区信息枢纽站的图书馆》的司法解释报告,将图书馆的支援商务内容分为支援创业兴业、支援中小型企业管理、提供商务信息、提供本地区商务资源及经济市场走向等四个方面,并逐一进行了详细说明。目前,受地区经济状况、图书馆人员及设施配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够达到御幸町图书馆服务水准的尚为少数。为实现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支援个人通过创业自立,还要通过支援地区社会商业的服务活动,为建设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地区经济作出贡献[12]这一目标,尚需要在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图书馆员、建构数据信息库和档案馆、提高收集和传递多语种商务信息能力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充实与创新工作。

4.3 支援健康活动

进入21世纪后,为保持民众的健康长寿,日本厚生劳动省组织发起了“健康日本21”计划,第一阶段为2000年至2012年,第二阶段为2013年至2022年。结合《今后的图书馆像》中的要求,各地公共图书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开始为本地居民提供医疗、健康、福祉、法律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例如,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在一层设置“健康和医疗信息服务区”,为读者提供有关癌症、糖尿病、抑郁症、医疗器械、护理等方面的书籍资料和国内医药学的相关电子信息;北海道立图书馆与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合作,定期为图书馆员、医疗人员、行政人员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和歌山县立图书馆开展健康讲座及举办癌症患者沙龙活动等。

目前,日本图书馆主要采用的服务方式有:①支援民众根据自我健康观所开展的相关活动;②提供充分的健康信息和资料,帮助改善生活习惯,打造与保持健康相关的环境;③确立“健康日本21”计划的战略信息系统,保障民众能够有效地获得有科学依据、高质量的信息资料;④为各年龄层、各种健康状态的民众提供相应的信息媒体。由于绝大多数图书馆员并不具备医疗、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广泛开展与医院、大学、保健部门的联合服务将成为此后需要强化的主要内容。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经过文部科学省及相关政府机构、各级图书馆、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日本逐渐形成了一套图书馆支援社会活动的服务体系。日本图书馆在社会支援活动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及时更新法规,图书馆开展规范服务。为应对各时期的社会变化,日本文部科学省及相关政府机构及时颁布新的法律规定并做出较详细的司法解释,指导图书馆配备设施、提升社会服务的专业能力,开展全方位的规范性服务。

二是明确服务对象及支援方式。图书馆根据国家政策的指导,分别制定出对儿童、家庭、成人、学校、社会团体或群体等进行支援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够服务所有民众和外国居民的支援活动。

三是开展并推广可借鉴的活动经验和优秀案例。文部科学省与图书馆和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调研,从汇总材料中遴选出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活动方案和优秀案例,从国家层面开展宣传,为各级图书馆提供可借鉴的资料,促进图书馆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另外,由于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和人口上的差异、各级图书馆在设备和馆员配置上的差异等不同原因,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如,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存在过于注重“量”而忽略“质”的现象[13],乡村图书馆设备设施落后,部分地方图书馆馆员需要提高专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支援高龄者创造人生价值等各项服务。

5.2 启示

进入21世纪后,伴随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的正式发布,我国的图书馆开展了面向所有公民的各种支援学习活动和相关研究,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但由于我国图书馆相关法规出台时间较晚、地区经济差异较大、人力和物质资源配比不均衡等原因,图书馆在开展均等化服务及特色服务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考查日本图书馆相关法规的颁布和执行状况以及图书馆的社会支援活动,可以发现我国图书馆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不足。借鉴日本的相关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1)建设法规主导的服务机制

2017年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及《公共图书馆业务规范》等相继实施。但是,从建构法律制度体系的角度看,现有法规相对抽象,需要及时出台与之配套的法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也需要加强地方图书馆的法规制定工作,从而完善各级图书馆在法规执行体系中的统筹合作关系。今后,相关部门应采用“以法规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法规建设”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图书馆法规体系,使各级图书馆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规范服务。

(2)完善设施及提高服务质量

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数为3 196个[14]、每万人拥有0.02个,日本公共图书馆为3 303个[15]、每万人拥有0.26个,我国人均图书馆拥有量很低。此外,中日两国都存在优质图书馆多集中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及乡村图书馆馆员配置比例较低的问题。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高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16]。解决这个问题是构筑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在经济上支持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还可以采用发展电子图书馆、“互联网+”等形式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馆员研修和派遣的长效帮扶机制,解决图书馆的馆员配置问题。图书馆是由人、图书资料与设备构成的,它不应只是一个有人的书库,而应是一个能够满足民众各种文化需求、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场所。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方面还存在服务项目偏离公众需求、管理和服务能力偏弱、中间层及基层政府“选择性应付”、社会力量嵌入不足等制约提升的关键因素[17]。参考日本图书馆的有关法规和服务内容可以发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严格遵守服务机制中对各层级图书馆的要求,保障各项图书馆法规的贯彻执行;②明确对各类群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满足包括学校和残障人士等团体和个人的学习需求;③提升图书馆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和效能;④充分利用图书馆设施或网络课堂开展讲座、研讨会、专家访谈等,广泛、深入、具体地开展社会服务。

(3)开展解决课题性质的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国家、地区或城市都会在某个特定时期出现一些需要整体社会合作解决的课题,如促进儿童阅读、支援高龄者创造人生价值、振兴乡村经济等。其中既有长期或短期性问题,也有普遍或特殊性问题。我国正在由小康社会迈向成熟社会,振兴中小城市及乡村经济、促进多民族多文化社会的终身学习等各类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家层面,政府机构应在汇总和分析各图书馆服务案例的基础上,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案例,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作为地区信息集散中心的图书馆,应深入了解本地的社会需求,开展前瞻性研究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创建能够支持解决当地问题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参考先进经验,图书馆定能为解决地区课题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儿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