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实践探索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

2022-02-08傅云霞

图书馆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馆藏辽宁省红色

傅云霞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公共图书馆是红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富矿”,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如何以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利用好红色文献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赓续不断,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都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红色文献资源,近年来,各馆高度重视红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立足实际,开创了很多符合时代特征、突出文献特色、极具职业特点的红色文献阅读推广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笔者现结合辽宁省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工作实践,就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策略问题谈几点认识。

2 红色文献的价值

通常来讲,红色文献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文献一般是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机关或各根据地所出版、发行、制作的各种书籍报刊以及标语、印章、文书、证件等文献资料[1]。广义的红色文献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

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因的各种文献资料。红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在100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彰显共产党人理想的光芒。红色文献凝结着中国力量。通过红色文献能使我们更好地读懂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读懂新中国,更好地读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3 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现状

据笔者了解,辽宁省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红色文献资源,拥有深厚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印记。辽宁省图书馆原名东北图书馆,1948年8月15日在

哈尔滨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公共图书馆。由于东北率先获得解放,当时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出版条件要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特别是东北书店(1949年后改称新华书店)出版发行了大量的进步革命书刊,如《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党章》《毛泽东印象》《论联合政府》《论共产党》《中国革命运动史》以及鲁迅、茅盾、周立波、萧军等进步作家的大批文艺作品。同时,辽宁省图书馆收藏有系统完备的《东北日报》《东北画报》《东北文艺》等著名报刊,这些文献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早期的红色文献印刷量较小,经过岁月流转,目前这些文献已存世不多,很多红色文献拥有较高的版本价值。近年来,辽宁省图书馆依托其独有的“红色印记”,不断创新红色文献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实践证明,红色文献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闪烁智慧的光芒和催人奋进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现代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辽宁省图书馆在藏书布局、功能分区、数字阅读、主题阅读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推动图书馆服务从传统的“藏借阅”模式向“藏阅一体、线上线下、立体多元”的模式转变。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在功能区布局上结合馆藏特点、读者需求建设了众多别具一格的阅读空间。在新馆文献借阅区的规划建设中借鉴“主题图书馆”构建模式,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图书馆的三要素——资源、空间、人力资源进行了整合及再造,为读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以及个性化的服务[2]。同时持续深耕创新、创意阅读推广工作,将“创意”“创新”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核心要素[3]。在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工作实践中,辽宁省图书馆不断强化针对性、个性化的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准确把握适读群体的特征,在传播渠道、阅读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为读者打造红色文献阅读空间,持续提升红色文献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准确把握红色文献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发掘资源潜能、有效服务读者、创造优良服务效能的前提。通过借阅数据分析、读者调查等方式对馆藏资源流通与利用情况进行综合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馆藏文献的流通情况,而且可以从中准确把握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相关规律和阅读倾向。据笔者实践调查,红色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的流通率、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在辽宁省图书馆,消遣性图书、热播影视剧图书、名人传记类图书仍然占据阅读榜前三位,占据馆藏流通总量的70%以上。有关读者调查数据显示,仅有少数读者对红色文献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大多数读者认为红色文献距今时代久远,很少阅读,甚至没有阅读兴趣。有些年轻读者也认同红色文献的阅读价值,但阅读兴趣不大。有些读者阅读过一些经典的红色文学作品,但由于时间久远,认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很难在当今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复刻”。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红色文献资源是党史教育可以依托的重要素材,红色文献资源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不忘历史,面向未来,赓续红色血脉,凝聚民族精神,公共图书馆需要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推广红色文献阅读,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永续不断,代代相传,公共图书馆既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

4 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对策

推广红色文献阅读,让红色文献活起来,发挥红色文献的作用,让红色文献走出书库,走向读者,在主流文化中彰显红色思想理论的价值,各级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是使读者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绝不能急功近利。图书馆以馆藏红色文献为依托,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选择契合的创意与主题,充分展现红色文献的内在价值,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发挥其潜在的教育功能,这是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初心和归宿。辽宁省图书馆通过“领读者”“乐读”“辽图好书榜”“辽图讲座”“红色文献展”“少儿红色阅读沙龙”等多元化途径,将红色文献阅读嵌入其中,将服务方式与红色文献内容有机融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经典红色文献“对话”的平台。从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应采取以下措施。

4.1 加强红色文献馆藏揭示,多维度扩大红色文献知晓度

文献展示活动是宣传馆藏资源,提高读者文献知晓度、关注度,进而增加读者阅读可能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很多馆藏红色文献读者是陌生的,一些红色文献,读者连起码的感官认识都没有,更别说了解。通过图文并茂的文献展示活动,让红色文献蕴藏的“红色信息”能够被读者感知,特别是能够被更多的青少年读者所认识和了解,这是引导读者阅读,进而激发其亲近红色文献,深入阅读和研究红色文献的基础。公共图书馆可将早期的红色文献作品通过系统整理,按照党的文献、伟人著作、文学经典等类型深入揭示,开展系列文献展示活动。这种展览不是简单地陈列文献,而是以文献为载体,通过综合宣传手段向读者多角度揭示红色文献的整体,尤其是要深入揭示红色文献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在了解文献本体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文献内容和源流的了解。同时要挖掘该文献的传播点、新闻点、价值点,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前期的预热宣传,进而引起读者共鸣。如辽宁省图书馆在举办“馆藏红色文献展”期间,充分运用各种展览要素,让读者对红色文献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有效激发读者进一步了解或深入阅读文献的愿望。同时将馆藏《共产党宣言》的几十个版本集中向读者展示,配备专门讲解人员系统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使读者在面对文献时的瞬间印象在有限的时空中回荡,激发起捧卷阅读的欲望,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此外将《共产党宣言》早期版本进行了仿真影印,向参观者赠送。“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向读者介绍这句名句,激发读者的兴趣,让其对文献的认识逐渐从文献外观、版式向内容深度转变。我们在同一展览中还同时展出了《东北日报》创刊号、《东北画报》、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林海雪原》、1948年出版的《暴风骤雨》等一大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这一展览吸引了十几万读者参与观展,产生了很好的阅读推广效果,很多党组织把参观展览当成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把拥有一本《共产党宣言》当成最好的党日礼物。

4.2 加强红色文献阅读指导,培养读者阅读兴趣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文化资源供给平台,更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一个精准的意识形态工作阵地,为读者接受主流文化、巩固主流价值观提供了载体,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哺育时代新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红色文献阅读推广不能是简单的理论说教,单调枯燥的文字难以直击人心,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努力营造一种跨越时空的场景,让读者这一场景的体验中形成心灵与红色文献之间的同频共振,在这一场景的体验中让读者心灵与红色历史之间进行“对话”。辽宁省图书馆结合党史教育学习的社会热点,策划开展了红色经典“领读者”“辽图好书榜之红书季”等系列活动,有效发挥名人、专家、学者的优势,让他们走近读者,与读者一起分享红色经典,分享阅读的感受,回忆党领导下的峥嵘岁月,开启了红色有声阅读,让阅读有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用听书的形式介绍红色经典文献,提升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利用辽图好书榜开展了“礼赞百年 阅读传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图书推荐活动,以及“岁月峥嵘不忘初心”——建党百年馆藏党史文献推荐活动,向读者推荐红色文献、伟人传记、早期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在读者出入口设置党政读物专区,陈列和展示最新党建专著与研究成果,很好地起到了引导阅读和推荐阅读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红色文献的利用率。

4.3 打造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方式,让红色文献阅读不再枯燥

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成年国民有声阅读规模持续扩大,听书介质日趋多元化,对成年国民听书习惯的考察发现,2020年,中国有三成以上(31.6%)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辽宁省图书馆依托多个数据库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开展了系列“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比如,结合馆藏多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讲座内容通俗易懂,不做深入内容的“长篇大论”,而是围绕文献的版本源流以及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涯轶事进行解读,旨在让读者对文献有“兴趣”,为读者留下足够的阅读思考空间,从而带动读者“盼望”进一步阅读的意愿。通过系列化的红色文献阅读推广活动,让读者对那段烽火岁月和革命历史的感情日益加深,让更多的读者成为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

讲好红色故事,需要不断创新形式,要实现红色故事讲述与读者思想的“相遇”,让每一次阅读、听报告、看展览、知识竞赛都能成为一次红色故事的洗礼。每一所公共图书馆都应该将红色文献资源体系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将红色文献资源的阅读推广作为核心业务,建立体系化、常态化的阅读推广机制,设立红色文献陈列专架,开辟红色文献专库,建设红色文献传播与教育研究基地,将传统媒体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构建立体多元的红色文献信息传播平台和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让红色文化赓续延绵、潜移默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5 结语

红色文献阅读推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了这个颜色。”要用接地气的方式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坚定理想信念,从红色文献中汲取不竭的澎湃动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这是图书馆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图书馆进行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应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聚焦“文献”这一永恒的主题,深入挖掘红色文献背后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红色文献推广要突出一个创新,不能搞简单的图片展示和说教类导读。要围绕图书馆文献本身凝聚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核去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二是紧密围绕红色文献这个“主责主业”构建立体化的阅读推广体系,特别应加强少儿红色经典阅读推广、少儿红色文化驿站、少儿红色文献专题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要将少年儿童和青年读者作为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主要对象,立足丰富的馆藏资源,多途径推进红色文献的阅读推广工作,将培根铸魂作为图书馆人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馆藏辽宁省红色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红色是什么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红色在哪里?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追忆红色浪漫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