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赋能、信息增能和知识汇能:智慧图书馆新技术融合发展展望

2022-02-08李金阳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信息

李金阳

(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江苏苏州 215000)

1 引言

最近几年,“技术赋能”一词在社会各个行业中较为频繁地提到,这体现了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环境的方方面面。当前在移动互联网、5G、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下,技术创新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提升。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交流和知识发现的中心,是技术赋能历程中的受益者和推动者,当前的技术进步更有利于图书馆在数字和网络环境中,将技术赋能转化为信息增能和知识汇能,产生新的发展动力。新时代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将面临技术发展指数级的推进速度,未来将围绕“技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产生新想法和新实践,在时代的浪潮中把握发展机遇、深度耕耘,提升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综合水平。

2 技术赋能:图书馆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当前新一轮的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新应用、新技术、新产业层出不穷。信息技术跨越式的升级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方方面面,也成为推动图书馆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过去从智能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离不开物联网、移动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支撑。在未来,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继续推动着图书馆转型发展,给读者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体验带来巨大的变革。2018年8月,在第84届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上,国际图联发布的“全球愿景”报告提到“我们必须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与时俱进”[1];2019年8月,中国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举办了2019 年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该论坛以“AI在图情:人工智能赋能图情服务”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认知计算等技术和方法在图书馆领域的研讨交流[2]。伴随着信息技术与图书馆领域的深度融合,技术赋能已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工作的研究热点。

“技术赋能”从字面上来理解:技术是核心、是基石;赋能是机构根据业务场景和需求提升运转的效率和水平。技术赋能这个名词在互联网时代出现,是一个伴随互联网技术扩散和渗透的过程[3],推进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内容的互联互通和广泛传播。图书馆行业是技术赋能发展过程中的深度受益者,技术赋能为图书馆行业带来精细化导向的服务能力提升,也使得图书馆员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从信息的“传递者”发展为信息的“促进者”和“服务者”。2019年8月,国际图联《国际图联2019-2024战略报告》的主题为“提升、参与、赋能并连接变革动力”,从报告中可以看到当代图书馆“赋能”的核心解读就是打破边界和拥抱世界[4]。这个边界既可以是既有成型的工作方式带来的边界,也可能是制约图书馆服务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边界。

回顾信息化技术对于图书馆行业技术赋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图书馆技术赋能1.0阶段。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自动化是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5]。在这个阶段,图书馆的工作从手工编目向机器编目转换,也产生了第一批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这个时期的集成管理系统主要为适应印刷型资源而开发,按照采访、编目、流通的传统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办公。由于阅读资源载体并未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个阶段技术赋能的主要特点是:实现自动化操作对于手工操作的替代;信息资源仍以纸质为主体,通过信息化实现了各个总分馆内部的有序流通;电子资源还未广泛出现,信息的“孤岛效应”还很明显。

(2)图书馆技术赋能2.0阶段。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感知型设备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型设备开始得以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我国图书馆行业馆舍改造的浪潮袭来,“智慧图书馆”成为各地争相打造的目标。这个阶段技术赋能的主要特点是:由云计算提供算力带来的基础设施性能的提升;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的智慧空间构思与设计;以物联网技术带来更加互联、便利的服务效率;传统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开始结合,应用软件系统明显增多。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迭代和创新,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项目不断涌现,突破时间和空间制约的网上借阅、电子阅读、24小时图书馆等服务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短短的几十年,技术发展对于图书馆的变革不仅彻底而且深远,图书馆不再仅是过去几千年来“藏书阁”的功能和定位。在全球的范围内,伴随着新时代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图书馆的新角色、核心价值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换,具有更加丰富的多元化发展目标,打破藩篱、拥抱变化、实现融合成为新阶段图书馆行业技术赋能的发展方向。

3 信息增能: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的推动力如何运用,人与技术发展的关系如何平衡,图书馆发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技术为本”,最近几年业界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层次的讨论。信息化技术影响的不仅是图书馆,也在推动着商业环境和使用替代品的快速发展。例如,过去学生和学者做研究写论文,首选是利用图书馆查阅文献和资料,但现在随着如Google学术、百度学术、爱学术等第三方资源平台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在文献查新这一领域的传统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固然,信息开放领域的百花齐放对于普通使用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图书馆行业不得不从更高的价值观层面思考新时代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空间。

技术赋能为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也让图书馆面临了新的挑战。技术并非图书馆发展的唯一目的,当代图书馆依托于技术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与人相关、与信息内容相关。图书馆运用技术赋能就是要实现通过技术改革推动的信息增能,然后在信息增能的过程中更好地服务用户。在信息技术形成的巨大推动力面前,图书馆要拥抱新的思维方式,要了解互联网时代的读者的诉求和痛点。另外,从技术赋能到信息增能的实现途径和发展路线不能一蹴而就,还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1)交互融合的信息服务体系。从图书馆技术赋能2.0阶段开始,各地图书馆开始重视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但在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对于信息资源仍以存储和收集为主,馆藏种类和数量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拥有了海量的资源却缺乏基础的数据,仅成为读者和数据厂商之间的媒介[6]。图书馆要发挥信息服务的核心价值,就要开展信息资源的细粒度管理,并发挥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的优势,对于不同的资源进行特征信息和元数据管理,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资源,解决纸质和数字资源的整合问题,实现全新的信息服务管理体系。

(2)信息技术治理和制度治理的联动。信息技术进步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运作方式产生变革式的影响,信息技术治理是图书馆信息业务部门利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流程开展创新活动和技术应用的总和[7]。目前我国各地图书馆引进了信息技术人才或通过信息管理工作外包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治理,这些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但在运作过程中往往还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技术治理体系,很多图书馆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图书馆管理的辅助[8]。由于未意识到其在业务流程管理和再造中的重要价值,信息技术和管理制度未形成有效联动,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度应用。

(3)图书馆馆员综合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用于为人服务,除了技术本身外,服务者的信息素养对于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服务意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创作应用、信息知识内容、信息道德安全、信息技能掌握[9]。图书馆馆员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职业使命,在工作中要不断储备信息学和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在面向读者的信息工作中展现出服务热情和专业能力,具备解决问题的严谨性和积极性。但从现状看来,很多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例如具有分类和编目能力的人才需求在减少,对于新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研究热情降低,缺乏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等等。

(4)在重大社会事件中的信息贡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类问题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风险事件也逐渐成为社会常态。从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事件中可以看到,风险信息的及时捕获、分析和处理是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体现[10]。大力提升自身在重大社会事件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帮助决策部门判断问题、做出反应,这也是未来图书馆行业值得提升的能力点。在信息来源多样化的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去冗存精,截取和分析有价值的风险信息,让智慧图书馆成为重大社会事件风险的感知末梢,实时察觉风险动态,提供有效的信息情报内容。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知识库和数据库的优势,开展面向大众的知识普及,防止以讹传讹,做好正向宣传引导。

4 知识汇能:图书馆信息化新时代的创新源泉

在信息技术和服务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业界普遍认为知识创新服务未来将对图书情报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2018年“学术图书馆发展高端论坛会议”题为“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转型——探索与展望”的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是未来产业变革的驱动力,受新技术的影响,知识创新服务业将作为一个行业诞生,引领图书馆行业、出版业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11]。相较于传统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服务是在其基础上的升级,更加关注读者的自身需求匹配,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上筛选、分类、聚焦和汇能。信息资源的来源是多样的,本身是散列的无序状态,随着数据和信息生产速度快速的增长,在海量的信息资源面前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图书馆的技术服务提升到信息服务,再提升到知识服务,是随着技术变革和读者需求变化中核心服务能力升级的过程。知识的获取、加工、生产再到融合,是信息内容高度汇聚的结果,也是图书馆全面解决用户信息需求的理念升级,因此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技术促进了知识汇能服务的发展,也将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带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笔者从当前的技术应用发展成果,分析未来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场景化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库:知识库是图书馆电子数字资源的汇聚和升级,传统的数据库内容较为静止,而知识库依赖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框架,是立体的、网状的、动态的。知识库植根于图书馆现有的数据资源,以知识框架为信息单元,发现数据之间的隐藏规律,对资源进行规范化排布和有序化组织,便于识别理解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知识库在海量的文献资源中筛选出与用户需求适配的知识内容,去掉不必要的干扰项,形成知识分类[12]。对外访问方面,知识库提供跨系统、跨平台的专业信息检索工具,以图形数据结构为基础的信息导航和展示工具。

(2)知识发现:根据用户的需求点,运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框架,开展知识深度挖掘、聚类分析、智能搜索、自动推理等工作。知识数据挖掘的过程就是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KDD),KDD的过程一般有5个阶段:数据选择、预处理、变换、数据挖掘、解释/评估,其方法包括监督式学习、非监督式学习、半监督式学习和增强学习[13]。在知识发现的过程中,通过对细粒度知识的分类、推理、关联,形成有用的知识分析网络和知识图谱,为知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知识获取是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之一,知识挖掘和发现也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前沿技术的研究成果也将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能力。

(3)推荐系统:当前推荐系统是很多电子商务网站、多媒体网站的核心应用之一,如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都具备符合自身网站业务特点的智能推荐系统。当前大多数图书馆的图书推荐工作还是以热点话题、编辑推荐等方式展开,无法做到按照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智能推荐。突出个性化体验的图书馆阅读推荐系统要基于大数据思想,首先要掌握大量的基本数据,如读者行为数据、读者活跃度数据、书籍流行度数据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算法,如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基于模型的推荐算法、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基于流行度的推荐算法等等,最后制定算法精度的评测指标,对算法不断调整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4)知识共享体系:上文提到的知识挖掘和推荐系统是以个人需求为前提,但从群体的角度来说,读者在阅读、学习、社交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组群和共性需求。对这些共性需求进行组织、挖掘和扩散,就是未来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的出发点。在知识共享体系的基础上,每一位读者还能开展知识创新,他们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者,也同样是组织者和贡献者。知识共享体系同样是一个社交化系统,每一位读者可以为组群用户推荐急需的、有用的研究著作和相关论文,也可以将知识传播给其他读者,实现共性读者的知识共享,促进知识互补和知识迁移[14]。

5 新兴技术: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趋势展望

当前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等新特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由此可见,这些技术发展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也为新时代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已围绕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系开展了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图书馆信息化在新兴技术体系的推动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技术推动力将持续并且强化智慧图书馆的技术赋能,促进信息增能和知识汇能,例如:智慧应用场景的设计、智慧资源库的构建、智慧云平台的集成、智慧服务的推送等等。未来将对图书馆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技术驱动力包括:

(1)5G技术:5G技术为全社会带来的不仅是通信终端设备和信息传输方式的变革,更是智能核心技术和资源组织模式的变革。5G技术的优势在于高速率、低能耗、低延迟、大规模设备连接等方面,为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5G与人工智能、移动边缘计算等多元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可以实现灵活的计算资源配置、复杂神经网络计算、智能空间信息采集等[16],除了在智慧制造、无人驾驶、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外,也将影响智慧图书馆的变革与升级:第一,与物联网联动,促进图书馆智能空间升级,实现多设备的群体协同和深度的人机协作;第二,网络技术实现读者阅读行为的采集,描绘读者行为特征和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推介和投送;第三,带来数字资源的云端存储和网络协同,在5G高速访问的支撑下实现多种终端、多种媒体、多种反馈相结合的阅读体验。

(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技术,也是当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等方面,近几年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信息检索等领域也有较多应用。在信息和知识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将按照“信息←→知识←→智慧←→服务”的模式,以读者用户为中心在信息智能获取、知识智能生产、知识智能认知、知识智能体验、知识智能推送等方面发挥作用[17]。未来人工智能将围绕信息过载、精准发现、个性推荐、文献挖掘等应用场景在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方面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撑,而且也将驱动图书馆从粗放型到精准型、广泛化到个性化、资源型到服务型的转变升级[18]。

(3)区块链:区块链最早以数字货币起源,逐渐扩展到金融、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近两年随着我国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区块链在国家新兴产业战略中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随着图书馆界对于该技术在行业内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区块链+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19]。从当前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部署、不可篡改、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等特性也正好对应了智慧图书馆在信息生产到共享整个过程中的需求点,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图书馆行业产生推动作用:第一,发挥各个馆、数据供应商及相关单位之间信息互联互通的优势;第二,将各级图书馆以扁平化管理的方式置于数据共享网络中,建立合约,通过点对点的接入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协同和共享;第三,实现数字资源身份认证,解决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的矛盾等等。

(4)虚拟现实(VR):我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厂商投入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内容制作热度不断提升,衍生模式日渐活跃,业务形态也在持续丰富。我国图书馆界早在2008年便启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实践,国家图书馆的“虚拟现实系统”便是我国第一套虚拟数字图书馆系统。近年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有以下方面:图书馆的定位和引导功能、远程模拟参观图书馆、以虚拟场景立体展示资源、虚拟艺术品鉴赏等等[20]。在5G技术高传输速度的支持下,多媒体、古籍、档案、图片等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展示质量将得到提升,催生类型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虚拟现实数字阅读产品。虚拟现实技术给图书馆在新时代发展期带来了更多的创意,为读者带来了新鲜的用户体验和增强式的服务感受,是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力量。

6 结语

技术发展的浪潮滚滚向前,为社会建设带来了新焦点和新引擎,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过去的数据库、Web2.0、O2O(线上到线下),一直到今天的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图书馆在技术赋能的过程中汲取了很多能量。图书馆在获取技术力量的同时,将之转化成信息和知识服务发展的驱动力,带来了信息增能和知识汇能,从技术研究、应用推广、产业发展等方面为信息传播和知识共享注入了活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任何技术成果从理论研究到实际投入使用,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和部署实施。另外,图书馆并非是“技术”的图书馆,而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所有技术的应用都应建立在以读者为本位的基础上。智慧图书馆新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应当更加贴近群众,利用飞跃发展的科技在技术赋能的重构过程中,从读者个性化需求出发推动图书馆与人对话,促进知识分享和共同创造信息价值。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图书馆信息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图书馆
数读人工智能
订阅信息
下一幕,人工智能!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