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漫画科普一项政策,总共分几步
2022-02-08宿广田
■宿广田
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可能与案件当事人关系密切,但与普通人的生活就显得没啥关联了。那么问题来了,要想把“少捕慎诉慎押”这样一项看似距离大家很远的刑事司法政策科普给广大网友,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呢?检察日报社视觉部的选择是用漫画。
用漫画作为表现形式,一方面让传播氛围变得更加轻松,用娱乐化的方式传递知识;另一方面图片的形式能将知识解构到最低一级,更容易让人理解复杂的原理。为了在漫画中讲明白“少捕慎诉慎押”政策,我们分了这样几步。
前期构思:直面误区,“用魔法打败魔法”
说实话,一开始接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心中是有畏难情绪的。网络上有部分网友认为“不捕不诉”就是在“纵容犯罪”,这是存在理解误区。我们担心因为自己没讲明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给两会期间的检察宣传工作造成被动。“就是因为存在误区,才更有科普的意义”,这时候,视觉部负责人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们。对啊,网友的误解不应该成为我们逃避的理由,而是动力。理念一新天地宽,放下思想包袱后,我们决定“用魔法打败魔法”。
在漫画的前期构思阶段,我们就想到要将上述认识误区直接在漫画里进行突出展示,并预先设想了多个人物形象及对白内容:有“键盘侠”敲击键盘输入“气抖冷!法律竟然开始保护坏人”;也有“全员恶人”脑补“以后想干啥就干啥”的画面……
偏见源于未知。面对网友的误解,甚至是质疑,我们该做的是直面问题,并以平视的视角释法说理、打破误区。在这个过程中,向受众传递的是一种倾听的态度,也是一种对话的姿态。受众的关切得到回应,是让他们接受并理解传播内容的前提。
文案创作:融会贯通,才能成“种草达人”
最高检提出的“少捕慎诉慎押”检察办案理念,已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刑事司法政策。用幽默的漫画展现高大上的政策,既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气,难度不小。这时候,漫画文案就显得很重要了。
好在珠玉在前,检察日报社时政要闻部的重头稿件《少捕慎诉慎押的检察实践》,用解局、破局、新局分别详解“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与实践成果。这为我们理解政策内容及漫画文案创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自己搞懂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才能用通俗的语言对其进行“翻译”,也才有可能让受众看明白。
之后,在漫画文案创作过程中,我们力图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中专业性极强的法律用语转化成老百姓一看就懂的大白话,让高大上的政策接上地气。在此期间,最高检新闻办的相关领导也专门举例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演变及后续措施进行详细指导说明,并不厌其烦帮我们修改、完善。
检察宣传不应该是自说自话,要深刻理解自己所要传播、宣传的政策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才能针对受众特点做个性化解读。用受众看得懂的语言与其对话,才能打动人心,这才是漫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科普政策功能的高级表达。
漫画设计:脑洞大开,画面营造“丑萌”风
在受众对内容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获取大众的注意力正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提高漫画可读性,同时能让大家一乐之后还有获取新知识的小小成就感,我们参考当下最流行的知识类解读漫画表现手法,从最初就将漫画画风确立为“丑萌”风格。
在我们的漫画作品《一图秒懂!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的“少捕慎诉慎押”是个啥政策?》中,大家可以看到单手开法拉利的金钱豹、头戴熊猫耳的全员恶人;也可以看到“不懂就问”“小丑竟是我自己”等网络热词;甚至还有刘备、曹操等三国人物形象。脑洞大开的我们,共设计了20 余个漫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终定稿采用了16个人物形象。漫画中绝大多数的创意并非灵光乍现,而是经过反复商讨、打磨,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是我们团队艰辛创作的成果。
同时,从“少捕慎诉慎押”名词解释,到起源演化,再到后续配套措施,我们在漫画中整理了该政策的内容层级,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通过展现最关键的时间节点,梳理了“少捕慎诉慎押”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由司法理念上升为国家政策的脉络,让漫画内容变得鲜活生动、有趣易懂。
为了更好进行分众化传播,解决静态漫画在短视频平台不易展示的问题,我们还将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化,制作了2 分多钟的短视频,在最高检及正义网短视频平台进行切条发布,实现了漫画策划在全平台进行展示的传播效果。3 月8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最高检工作报告时提到:积极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为此,我们及时调整发布标题,突出最高检工作报告,为两会期间检察宣传工作增光添彩。
最终,长幅漫画《一图秒懂!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的“少捕慎诉慎押”是个啥政策?》在最高检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达10 万+,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达100 万+,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通俗易懂,点个大大的赞!”“这篇好棒,不止文风活泼,通俗易懂,而且紧跟热点,8G冲浪。”
法律人罗翔曾说过一句话,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因其表面的从宽意味,让一些网友因理解上的偏差而出现质疑的声音。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这项由最高检提出的理念最终被定为刑事司法政策,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制度供给、现实意义和文化基因。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懂的方式讲清楚、讲明白这项政策,尽我们的努力消除民众的偏见。这也是我们检察宣传工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