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发展探究
2022-02-08谭伟兴
谭伟兴
(作者单位:永州市广播电视台)
电视时政新闻作为党和政府传递声音的主要报道形式,有着舆论引导、政策解读、信息准确等多方面功能和优势,在媒体宣传中处于重要地位。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迭代式发展及广泛应用,全媒体成为当今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同时,传统电视报道因无法适应全媒体社会发展需要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鉴于此,本文以电视时政新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内涵、功能、重要性等基础概念的同时,剖析其在全媒体形势下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1 基础概念阐述
全媒体,即媒介信息以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媒介形式呈现,且以业务融合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不同媒体进行传播,最终达到用户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接收信息的目的,实现终端围人走、信息围人转[1]。
时政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报道范围主要包括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活动[2]。此外,时政新闻还具有4个特点:第一,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时政报道主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不仅在舆论引导上有效,而且能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二,时政报道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新闻媒体具有引发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功能,而时政报道如《新闻联播》作为国家权威机构发布党和政府主要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等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在保证政令畅通透明的同时,也在彰显着其宣传性和指导性功能。第三,时政报道具有准确全面的特点。相比民生报道、社会报道而言,时政报道由于是在一定报道框架、意识形态下形成的报道类别,其文风相对更为严谨,从事时政报道的记者和编辑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能够确保时政报道发挥其功能特性,即准确、全面。第四,时政报道直接关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且是人们在社会上良好生存、采取行动的依据,因而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2 全媒体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存在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众多政治决策、时事新闻等均是借助电视媒体进行发布,这决定了电视媒体是我国政府部门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而全媒体所具有的覆盖面全、技术手段全、媒介载体全、受众传播面全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全媒体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电视时政新闻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
首先,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电视时政新闻内容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接近性和时效性。当前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且舆论复杂多变,时政新闻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喉舌,其通过对国家、地方一些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关注和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同时又因在报道过程中融入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能够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比如,湖南卫视自2013年始围绕“改进作风、发展经济、弘扬主流价值观”等主题,在其电视时政新闻栏目《湖南新闻联播》中推出系列诸如《县委大院》《绝对忠诚》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时政新闻报道。
其次,有利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愈加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并且投入大量资金主办有着不同类别、形式及层次的国家会议、赛事及展会等能够成为世界焦点的国际大事件。在面对突发性重大事件时,中国政府的态度及行为也时常成为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重要依据。电视时政新闻在反映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也在向世界人民彰显中国政府处理具体事务,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鉴于此,全媒体形势下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突显中国政府的责任心,有利于助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3 全媒体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存在的问题
3.1 报道主题片面,语言枯燥乏味
当前,电视时政新闻最大的发展问题是报道主题片面和语言枯燥乏味。其实,从时政新闻报道主题而言,其主要包括国家的重大会议、外交事件、各地级市党政重要时政活动,以及国家、地方改革发展动态、成就等与人们切身利益有着重要联系的方方面面。但是其固有的电视采访思路会束缚报道主题的广度,由此造成报道主题较为片面。另外,电视新闻记者报道时政新闻时,多数情况下是静候相关部门通知,未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未对时政新闻进行深度挖掘。此外,电视时政新闻由于长期报道思维固化,语言较为枯燥,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感,主要表现为多用套话进行传播,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新闻传播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
3.2 内容模式固化,审核效率低
从新闻价值的五要素衡量时政报道,可知其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具有较大信息量的新闻类别。也正是因此,记者在进行时政报道时,尤其重视如名字、职务等程序内容的正确与否,甚至过于依赖对时政现场文件、讲话等原件的摘抄,致使时政报道的内容模式固化。新媒体的“新”,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的创作者与其消费者之间有着更强的互动性,鉴于此,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时政信息单方面的获取,其会产生与时政报道频繁互动的需求。但时政报道程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用户对于时政报道的参与,其结局必然是用户体验性差。此外,相比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而存在的诸如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媒体形态,电视时政新闻因在传播前需要接受多环节的审核,其传播速度相对缓慢,传播时效性不强。
3.3 编辑手段欠缺新意,传播形式单一
相比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民生新闻等新闻报道类别,时政新闻具有相对较高的权威性,因为在公信力方面具有其他类别的新闻无可替代的优势。但也正因此,电视时政新闻多以严肃面孔示人,难以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电视时政新闻的编辑手段欠缺新意,进而导致其传播形式无法与全媒体形势下的澎湃新闻、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媒体客户端的新闻内容相竞争。此外,电视时政新闻编辑过程中未充分运用全媒体技术,如未能充分挖掘全媒体优势、充分认识多媒体表现新闻的可视性和不同媒介形态融合传播的优势,这就导致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形式较为单一。比如,在报道国家政策时,电视时政新闻节目通常采取“声音+视频”的单一的表现形式,未做到与时俱进,未通过引入动画效果、特殊技巧或者特殊音效等丰富传播形式,进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4 全媒体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力提高策略
4.1 拓宽报道视野,创新表达方式
全媒体时代,每天都有海量信息涌现,用户信息选择空间得以拓展,但同时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模式日渐被淘汰。鉴于此,电视时政新闻应与时俱进,了解当前用户的接收习惯,在报道主题方面突破传统采编思维,深入生活实际,拓宽报道视野,挖掘诸如教育、反腐、医疗等受众关注度高的主题内容,而后借助技术优势,生产能够充分彰显媒介载体特性的电视时政新闻文本。比如,湖南卫视在遵循“三贴近”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时政议题热点,推出《我的青春在丝路》《赶考路上》《县委大院》等具有深层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时政新闻。此外,电视时政新闻还应创新其语言表达方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电视时政新闻还应借助全媒体的技术优势,从当前热点主题中寻找“趣点”,进而恰当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语言替换乏味枯燥的语言。比如,《湖南新闻联播》曾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以“数字里的民生幸福”为主题,改变传统“画面+字幕”的表达方式,通过高质量的图表,搭配优质的色彩及三维动画等表达方式,生动再现了中国在民生层面的五年成绩[3]。湖南卫视在《县委大院》节目中打破常规,采用厚重解说配灰色怀旧画面的表达方式,借助字幕、同期声等纪实手法,描绘出平实、朴实、真实的“人民公仆”的形象,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
4.2 坚守内容为王理念,打造时政“中央厨房”
全媒体形势下的网络平台不仅是传统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有益补充,而且是电视时政报道的主战场之一。澎湃新闻客户端的开通与学习强国应用程序的普及,均是立足于全媒体形势下拓展时政报道传播面的有益尝试。但是,对于传统电视时政报道而言,虽然它已具有一定的传播面,但却因为未能充分挖掘全媒体技术潜能而导致传播面有限。鉴于此,笔者认为,电视时政新闻可借鉴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栏目在坚守内容为王理念的基础上,推出如《我的青春在丝路》《我爱你,中国》《绝对忠诚》《直播奉嘎山》等涉及“一带一路”“爱国情怀”“民族大义”“乡村扶贫”等反映时代主题的时政新闻精品。另外,电视时政新闻可立足全媒体背景,在内容生产方式、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等方面,采用“中央厨房”报道模式,实现内容一次生产、多个端口多次发布。比如,《绝对忠诚》就是采用平面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的“中央厨房”报道模式,整档节目首先在湖南卫视进行播放,而后根据节目中单条报道的视频特性不同,分别在新浪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主流和门户网站中进行推送,进而方便受众多屏切换接收[4]。此外,电视时政新闻也可紧扣“内容站台,专业撑台,主动融合”的理念,以多渠道融合的方式,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涵盖内容生产和发布的发展道路。
4.3 创新编辑手法,丰富传播形态
时政新闻所蕴含的新闻价值重大,由于其严肃性,一些受众会选择其他诸如娱乐新闻、民生新闻等类别的新闻内容。究其原因,电视时政新闻的后期编辑手法单一、俗套,导致受众的观看欲不强。鉴于此,电视时政新闻需要更加亲民、接地气,应充分运用全媒体思维,创新编辑手法与包装方式,促使此类新闻在不失其优势的同时,能通过短视频、动画、动漫、图片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形式进行传播。具体而言,电视时政报道应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载体的优势,在丰富其传播形式的同时,建构差异化的传播策略。例如,全国“两会”作为重要的时政新闻主题来源,一直受到各级媒体的高度重视,《湖南新闻联播》从民生视角,通过京湘互动的模式,围绕“两会”热点,推出“报告解读”“两会约访”“代表、委员热议”等多样化的栏目形态,同时还自制“胡湘评”品牌,推出《加油,我的国!》《中国在春风里》等系列融评,进一步丰富了传播形态。尤其值得称赞的创举是湖南卫视启用智能摇臂机器人,并通过年轻记者亮相大屏的形式,解读“两会”热点,回应受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再如,凤凰卫视以“融评”形式推出了一档时政新闻类的脱口秀——《又来了》。此栏目通过梳理时政新闻热点,运用讽刺、吐槽、反问等手法,借助视频、图片等表现形式,在进行点评的同时,发表观点积极、鲜明的言论[5]。除此之外,电视时政新闻应积极挖掘其潜在性能,以多样化形式进行传播,进而满足当前受众对于短视频、在线互动等传播形态的需求。而且,电视时政新闻可在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同时,在报道定位、报道生产及其传播过程中实现差异化传播,从而有效解决时政报道同质化的问题。
5 结语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纸传统媒体都面临着求生存、图发展的挑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立足全媒体背景,并以此作为传统电视时政新闻发展的契机,开展电视时政新闻全媒体化的系列探究,进而提出解决电视时政新闻存在问题的对策,希望电视时政新闻在增强“四力”的同时,也能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