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网视野打造不间断直播
——《四川观察》直播探析

2022-02-08陶忻玥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9期
关键词:四川用户

陶忻玥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

作为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力打造的新媒体旗舰产品,从2017年创立之初,《四川观察》就坚持以“短视频+直播”为核心产品,打造了“慢直播+热点直播”的24小时直播模式,并建立起一套直播体系,累计直播观看量已超亿次。目前,《四川观察》各平台慢直播点位超过10个,热点直播日均2到3场。

1 以创新为本,打造现象级直播

2021年,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持续引发关注,《四川观察》围绕三星堆主题,联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两季全媒体特别直播节目《三星堆新发现·揭秘》,在5月29、30日,连续两天共计5个多小时的直播“霸屏”全网,全网相关话题的浏览量共计超17亿次。9月9日至11日,结合三星堆文物提取最新进展节点,再次连续3天推出7个多小时的“沉浸式开盲盒”直播节目。两次直播节目广受好评,总计观看量达到29亿次。

《三星堆新发现·揭秘》从策划到实施历时近几个月,整合了《四川观察》所在的川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和川台全媒体技术中心等多部门力量,也创造了四川广播电视台多个第一,如首次运用演播室虚拟技术进行直播,首次集成飞猫、鱼竿式摇臂、六轴机器人等多项摄像新技术,这些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考古发掘的影响,而又能带网友近距离欣赏文物出土之美,感受古蜀文明[1]。有网友评价说:原来考古直播还可以这么好看。

融媒体背景下,网端直播如何区别于电视直播?在此次《三星堆新发现·揭秘》直播中,《四川观察》与四川卫视、四川新闻频道播出的版本不同,其在直播前后各增加了半小时,这1个小时是《四川观察》与网友充分互动的时间,主播会先带网友去现场打探直播前的准备,会跟网友一起聊三星堆的历史文化,会实时分享网友的互动留言,也会通过抽奖送出三星堆文创产品。这样的直播打破了电视直播封闭性的传播模式,边看边聊的形式满足了观众对于事件的参与愿望,让观众能够与信息输出者进行沟通和互动,也让播出方留住了用户。

无论内容上还是技术上,创新一直是促进《四川观察》发展的动力。2019年春节前夕,《四川观察》开启了全国首次5G春运直播,12小时里,直播团队兵分三路,在广州到成都的专列上、成都东站候车大厅、成都东站进出站口全程记录10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回家路上的故事,且在直播中身处成都东站的旅客可以现场点歌,歌手现场演唱,直播收获1500万播放量。

2 立足四川本地,做好直播四川联盟

《四川观察》有句口号是“观四川 察天下”,所以四川的事和人一定是《四川观察》重点“观察”的对象。2021年,《四川观察》之《收到天鹅座万年前的来信大发现》直播实现单场涨粉70万,这是在四川甘孜州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观测到的一个重大发现,《四川观察》团队联合中科院高能物理、网络科普达人进行连线解读,把一个看似深奥的直播做得生动翔实,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0.9万,100小时累积在线5000万人次。

立足本地,推出有速度、有网感、有质感的直播,这是新闻媒体的看家本领,也是《四川观察》5年来一直的追求。从2018年的《川航3U8663航班备降》,到2019年的《千名四川老乡今天回家》,再到《西昌森林山火直升机灭火系列报道》,《四川观察》直播团队创造了多场千万级以上流量的本地直播。

四川有21个市州和180多个区县,为最大限度地触及四川各地的用户,早在2017年1月,四川广播电视台就联合全省21市州成立了“直播四川联盟”,联盟内成员台可随时向《四川观察》直播团队报送选题,《四川观察》直播团队也会联动联盟成员台,开展突发或系列直播。据统计,联盟各成员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每年为《四川观察》提供400场左右的直播,内容涉及医疗、教育、旅游等各方面。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四川观察》团队会联合联盟各成员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快速反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比如,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时,成都离长宁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四川观察》直播团队首先联系到赶往震中的宜宾当地电视台记者,第一时间开启直播,为受众提供了震中最新情况。

3 连麦直击全网热点,抢占流量新窗口

2021年9月25日,在孟晚舟女士回国的直播中,四川观察抖音直播间观看量超过1000万人次,《四川观察》全平台累计超过3000万人次观看。在这起国际关注的事件中,央媒有记者在现场,能进入机场等核心区域,从客观条件上来说,直播具有绝对优势,而为何四川观察能抢到流量?关键在于《四川观察》另辟蹊径,在这场近12小时的直播中,利用屏幕捕捉技术,率先开展孟晚舟包机航线实时飞行情况直播,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画面场景,却引发了用户的持续关注,累计涨粉超过20万。

在多起类似的全球、全国热点事件中,四川观察记者虽然没能到达现场,但借助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同样实现了直播。特别是利用时下最流行的连麦方式,《四川观察》直播对话多位热点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如全网独家视频连线西藏冒险王亲友,独家视频连线交换人生28年当事人姚策及亲人,独家视频连线“春运母亲”等,这些直播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例如,对话金毛Siri主人这一直播实时在线人数突破12万,总观看人次超过300万,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2021年岁末的时候,《四川观察》再次连线了电影《失孤》原型、寻子24年终于成功的郭刚堂等新闻当事人,重温2021的温暖与感动。

直播连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视频连线;同时,一场直播中还可以引入多人进行实时对话,当事人可以畅所欲言,随时跟网友进行互动。

4 依靠强大用户群,实现“四处观察”

“四处观察”是网友给《四川观察》起的绰号。从2020年开始,《四川观察》的直播触角伸向了全球,直播运营团队建立了国内和海外联络群,与各地拍客建立密切合作,及时捕捉全球热点。

2022年2月的俄乌局势突变,乌克兰首都附近发生爆炸,《四川观察》及时联系到在乌克兰基辅的中国留学生,直播当地的最新情况。

2021年,《四川观察》天象类直播几乎每月都有,有时一个月就有多场,精致的视觉效果、优质的直播内容受到网友的喜爱,关注度高,互动量大。例如:一起许愿的流星雨《观观陪你看英仙座流星雨极大夜》直播,观看量有358.8万人次;有神奇的天象《金木水火土五星齐现夜空》,观看量有260.5万人次;还有天文奇观《海王星冲日奇观!一起许愿》,累计观看人次437.2万。这些直播现场多是由身处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完成,《四川观察》主播在成都的直播间陪大家聊天、许愿,与网友互动。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当《四川观察》记者还未到达湖南长沙时,直播团队首先联系了长沙当地拍客,在袁隆平院士去世后两小时开启直播,记者到达后持续跟进,连续3天全天候、多场景直播。2021年夏天,在阿富汗局势发生大变动时,《四川观察》也及时找到当地华人,第一时间直击阿富汗当地的情况。

《四川观察》对非本地突发热点新闻做到了快速反应,充分利用各大平台及线索库迅速对接拍客,为观众带来更具有现场感的新闻报道。

5 充分互动,和用户“玩”在一起

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传播者不仅是媒体,也是用户,做内容时一定要以用户思维去考虑。2020年,《四川观察》在短视频平台成功“破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账号“有人设”,能和用户互动起来,“玩”在一起。正如《央视新闻》对《四川观察》的评价:有质量、有速度、有网感,加有趣人设,传统媒体融媒传播成功“出圈”[2]。

《四川观察》的直播也在帮用户“四处观察”。2020年11月,丁真的一则短视频在全网获得数百万关注,第二天《四川观察》团队就开始跟进丁真相关短视频,此后又派出记者驱车十多个小时到理塘去寻找丁真,完成对丁真的首次直播。直播中,《四川观察》就丁真个人未来发展规划等网友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进行提问,多个微博话题获得超百万阅读量,丁真的相关直播也为《四川观察》增粉不少[3]。

2020年,慢直播着实火了一把。慢直播的自然态、陪伴性、交互性、在场感等特点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中的用户需求。大家最熟悉的慢直播,当属2020年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两山”直播,即雷神山和火神山的建设慢直播,千万网友争当“云监工”,甚至凌晨两三点都还有几千万网友在线观看。《四川观察》的慢直播是在2020年上半年推出的,也跟用户产生了良好的互动。起初,《四川观察》的慢直播只是环球中心、天府大道、339电视塔等景观性直播,只有背景音乐,没有主播,没有解说,也不存在画面剪辑,后来慢慢加入了主题式慢直播,与节日、节气等热点结合。2020年七夕,《四川观察》在上海外滩进行直播,直播间成为网友的大型表白墙,直播变成了“最真情的告白”,观看人次一度突破2200万,来《四川观察》直播间打卡表白成为当时网友的一种时尚。

直播间里网友的一些呼声比较高的话题、留言也会成为《四川观察》团队关注的内容,直播间就是一个在线论坛,慢直播在呈现过程中采取无停歇、无干预的方式,通过内容、评论等加强与网友的互动,提升了该媒体在网友心中的好感度,增强了用户黏性。

6 不断探索,加强优质内容创作

6.1 推动内容创新与优质资源品牌化

《四川观察》有“慢直播+热点直播”的24小时直播模式,也设立了《观观会客厅》等直播栏目,但目前《观观会客厅》对热点新闻人物的关注主要是通过视频连麦进行,画面比较单一,直播时间一长就容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未来,在类似直播中应该加强相关新闻现场视频的呈现,通过双视窗、多视角等技术手段提升用户的视觉观感。

同时,在直播品牌化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观观会客厅》对热点人物的关注应该更加聚焦,并努力做好推广宣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河南台的《小莉帮忙》栏目聚焦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解决老百姓的困难。通过多年的打造,在用户中已经形成“有困难找小莉”“一帮到底”等口碑,虽然该栏目是在大屏端“出圈”的,但媒体融合时代,其品牌打造经验也值得借鉴学习。

6.2 打造有鲜明风格的融媒主播

传统媒体时代,主持人是广电机构特有的宝贵资源,优秀主持人更是广电机构的王牌之一。进入融媒体时代,主播的来源更加多样化,不少广电主持人也正在转型,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

《四川观察》主播杨东昊2019年毕业进入四川广播电视台,2020年因为跟丁真的一场连线直播,他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直播中,杨东昊说“他(丁真)需要的是有人在关键的时候提醒他选择背后的风险,但是绝对不是去替丁真做决定”,“不要让丁真在我们大家观点下裹挟着走上他不喜欢的道路”。网友称赞他在直播中展现的观点和态度,把网友想说给丁真的都说到了,直播结束后甚至有网友认真分析、总结了杨东昊说的话。

《四川观察》另一位主播王立东原本是川台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主持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有10多万粉丝,他经常在《观观会客厅》直播里与嘉宾交流,与网友互动,还参与《四川观察》首档微综艺《超级作者日》节目,登上热搜榜。

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网络视频用户调查,在用户期待看到广电红人的风格类型上,“生活化、接地气”“犀利敢言、讲真话”两类风格最受欢迎。广电机构主持人走下“大屏幕”,进入“小屏幕”,需要转换风格和语境,《四川观察》也需要更多有鲜明风格和人设的主播。

6.3 用新技术强化用户观看体验

媒体融合离不开技术的发展,5G、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 虚 拟 现 实(Virtual Reality,VR)等在新媒体直播中的运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视觉体验。2019年起,《四川观察》已经在直播中多次使用5G技术,特别是在四川省“两会”报道中,通过5G技术实现多视窗直播。在两季《三星堆新发现·揭秘》和《天府国际机场今天通航》直播中也使用了VR、AR技术等。但在直播中还应该更加充分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冬奥会的速滑直播中就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猎豹”,让人眼前一亮。此外,鱼竿摄像机、锥桶摄像机等高科技特种设备也让总台的冬奥直播报道增色。在滑雪大跳台的8K节目制作中,总台的“时间切片”系统可以逐帧抓取运动员从起跳到落地之间的空中姿态,在运动员起跳后18秒内就可用数据和图形将其运动表现分析呈现给观众,观众既可在大屏端,也可在小屏端观看到这样的直播[4]。

2016年被称为移动直播的元年,移动新闻直播开始快速发展。6年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新闻直播的样态更加丰富,但优质的直播内容依然短缺。在2021年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媒体融合类有近50件获奖作品,但移动直播作品只有2件。未来,《四川观察》也需要产出更多优质的直播内容,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提升传播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四川用户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