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图书馆密集书库的研究与实践进展

2022-02-08韩文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书库密集储存

韩文连

(江南大学 图书馆,江苏 无锡 214122)

21世纪以来,读者对图书馆空间价值的需求与日俱增,进一步压缩了馆藏文献储存的空间,新建、扩建馆舍,特别是建设以密集书架方式贮藏文献的密集书库,成为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建设领域的一大热点。据调查统计,2005年—2015年间建有存储/密集书库的高校馆舍数量大大增多,在61所新建馆舍中,共有37所设有存储/密集书库,成为这一时期高校图书馆新建馆舍项目中十分显著的空间布局变化[1]。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源

笔者主要以文献调研的方式,检索我国近十年来(2010年—2019年)有关密集书库的论文和案例,检索数据源主要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主,辅以网页新闻报道等。检索词包括“密集书库”“远程书库”及“图书馆”与“储存”“存储”“仓储”“贮存”“低利用率文献”等词的组配。检索对象覆盖的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为2020年7月。

2 研究和实践的进展分析

2.1 国内代表性密集书库建设概述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图书馆密集书库、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密集书库等,是近十年文献中经常提及的国内典型案例。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图书馆的一楼密集书库,面积约360 m2,一共有144排书架,使用流水号排架,平放密集排列,最大储存容量57.6万册,书条码由“图书标识+书库标识+分区编号+建库年份+流水序号+校验码”组成。北京大学昌平储存图书馆是国内高校首个以单个图书馆建设的储存图书馆,馆藏80万册,按照文献开本大小固定排架的方式,通过架位的标识码来定位文献。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在建设密集书库时使用了电动智能密集架,将设计藏量80万册的密集书库逐步实行全开放管理[2]。苏州第二图书馆的智能书库是国内目前第一家已经采用自动存取系统(ASRS)的高密度自动仓储书库。

2.2 入库文献的选择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业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不能把密集书库当作存放旧书的仓库,要认真讨论制订入藏标准,没有保存利用价值、利用率极低或复本数特别多的文献都应及时剔除。在实践中,为便于操作和确定统一的标准,很多图书馆采用使用量化的标准,如有的以年限作为标准,将15年以前的图书进入密集书库保存,更多则是将年限和借阅率结合起来作为入藏标准,如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将近十年无人借阅的中外文图书及两年之前的过刊置于密集书库中存放,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将十年前入藏且近五年借阅量为零的图书调至密集书库。还有学者认为不能单纯以出版年和流通率来界定低利用率文献,还综合考虑文献品种的复本量、书龄、本学科具体情况以及同类图书品种的情况。蔡迎春强调需要考虑各学科间文献时效性的不同,须对各学科文献的“半衰期”进行测定,然后再统计分析超过“半衰期”的各学科文献的借阅率,最终将其中的低借次或零借次的文献界定为低利用价值文献[3]。

2.3 排架法的研究与实践

密集书库的文献甄选标准确定后,使用何种排架方法进行上架管理则是密集书库建设中的一大核心问题。王彦和冯晴重点分析了流水号排架法和分类号排架法这两种最主要排架法的优劣,前者先期工作量大,而后者虽然前期工作量较小,但是该方法需预留架位以便接纳新入藏的图书,后期的倒架和管理工作繁重。王冰分析了分类排架法、顺序排架法(即流水号排架法)和箱式排架法优缺点,指出箱式排架法除具备顺序排架法的优点外,对其缺陷也进行了改良——对储存文献的激活提供了条件。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吴溢华等人提出年代排架法是分类号排架法的一种延续,提出了“分类号+入库年”的排架法,并申请了发明专利[4]。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分类号排架基础上,辅助增加了流水号。

2.4 典藏管理与服务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密集书库的典藏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并非永无止境地持续性增长,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入藏政策。方向明等人提出储存库的文献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剔旧可以促进储存库文献的动态优化发展。梁超香认为存放到密集书库的图书应是与学校当前开办专业相关、题材相对较新的,那些与现在开设专业无关的、题材陈旧的,严重破损、复本量大的或有电子版的图书应进行永久性剔除。

业界对密集书库利用率指标的高低还没有一个较统一的意见,如复旦大学江湾密集书库1年和文科密集书库1个月的利用统计数据分别为2.4‰和1.7‰,该馆认为如此较低的借阅率表明入藏图书的尺度把握得较好;但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密集书库1年的馆藏文献平均利用率达到4.31%,该馆仍认为利用情况不容乐观。业界较普遍地认为需要通过对密集书库借阅率的统计分析,将部分图书还原至一、二线的开架借阅书库,以充分发挥图书的利用率。除了向本馆读者提供基本的借还服务外,部分学者和图书馆还积极拓展密集书库和贮存(储存)图书馆的其他服务功能。裴红英和李彩丽认为可将密集书库推向社区读者,实现文献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

2.5 内部环境与安全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密集书库的内部环境和相关设施直接关系到文献保存的寿命和长久安全,业界对此也多有讨论和经验分享。黄双华指出需要严格控制贮存库的环境,要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配置循环和过滤设备以去除破坏性的粒子和气体,提高存储环境的空气质量,最好使用低钠石英灯照明,以减少光的催化氧化所带来的风险。郭必来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密集书库实行自然通风与设备通风相结合和防光照、除霉虫,及时修补图书等方面采取的保护措施。赵丽娜等人设计了应用树莓派卡片式电脑,对密集书库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当温湿度的数值不在规定的区间范围内时, 通过同微信公众账号通信,实现对密集书库环境的预警工作。丁航通过比较储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备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造价和优缺点,认为密集书库使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是既经济又环保的灭火形式[5]。

2.6 经济成本比较分析的研究进展

密集书库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大重要因素是费用问题。赵伯兴和郑春汛对文献存储效益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合作储存图书馆使用ASRS系统的一次性直接成本虽然比较高,但其节省人力资源,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服务效益效应明显。王冰以150万册藏量为例,分别用ASRS模式和普通密集书架模式进行了造价测算,ASRS模式略高出20%造价,但随着藏量数量上升,ASRS模式更具有集约高效和节约的特性。陈莺以100万册文献为例,比较了远程书库(闭架书库)、密集书库和ASRS仓储库的建设成本,认为如果综合考虑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ASRS仓储库的成本并不高。

3 结束语

近十年,国内学者对密集书库库室建设、入库文献的选择标准、排架法、典藏管理与服务利用、内部环境与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对国内图书馆密集书库的建设、管理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随着图书馆每年购置文献量的与日俱增,密集书库管理方面的矛盾也愈加凸显,对密集书库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界学者可在研究深度、实践案例、现有密集书库管理模块(系统)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间的技术对接,如何优化服务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书库密集储存
耕地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密集恐惧症
“人梯书库”丛书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探析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库中库:书库分层管理模式探究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全球导航四大系统密集发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