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体系优化中的“隐性”复本控制*
2022-02-08曾永鑫
曾永鑫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武汉 430071 )
1 引言
数字时代,读者通过互联网可随时随地获取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相比于传统“纸质阅读”的信息获取方式,“数字阅读”海量资源的优势非常明显,而更为关键的是“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有限复本,这就使得“数字阅读”在阅读获取上变得更便捷,在阅读传播上变得更高效。
然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人们的阅读习惯下,“纸质阅读”依然具有“数字阅读”所缺乏的阅读体验感和获得感,依然是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主力军”。因此,公共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体系优化过程中,如何既可以充分满足读者对纸质图书的阅读需求,又能减少闲置图书复本所带来的空间、资源以及经费的浪费,便需要对复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里第A2045项,对馆藏复本量控制也提出了要求:平均复本量2本为5分、平均复本量3本为4分、平均复本量4本为3分。这说明了在公共图书馆的评级中倾向于低复本策略,不鼓励高复本政策。而复本控制中以“隐性”复本的控制为难点,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优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 复本的定义
关于复本如何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为“收藏的同一种书刊不止一部或文件不止一份时,第一部或第一份以外的称为复本”[1]。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则解释为“表述同一种文献收藏数量的概念。图书馆或其他文献信息机构收藏多部同一版次及版式的同种文献中,第一部被称为正本或保存本,其余的都称复本”[2]。
从上述定义可知,复本的概念更多的是在出版形式上进行区分,即同一版次及版式相同即为复本。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对复本的界定:复本与正本必须在内容、出版、印刷、装帧等方面完全相同。以下情况均不能按复本处理:①同一种图书装订形式不同,有平装、精装、豪华装;②同一种图书装订印次不同,价格不同;③同一种图书封面不同;④同一种图书页数不同;⑤同一种图书,同一出版社出版时间不同。国家图书馆和版本图书馆,因担负保存每一个版本与装帧形式的文献,对有细微差别的图书均视为不同版本,不确定为复本。而其他图书馆主要保证读者阅览,把有细微差别的图书视为复本处理[2]。
3 复本控制中的难点——“隐性”复本
上述对复本的概念界定仅从出版形式上进行了区分,并未涉及到图书的实质内容是否存在一致甚至相同。在采访员的实际工作中,也常常只将有同一ISBN号的图书归为复本。而从读者的阅读视角来看,拥有相同版本,相同书名甚至是同一主题的图书,都可视为一种文献。比如:《管理学》和《管理学原理》,虽然作者、出版社、ISBN号、版本版次可能都有所不同,从概念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的图书,但是对于读者来说,这种具有相同功能、相同主题的图书几乎等同于相同复本,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隐性”复本。
陈艳春在对复本的定义中指出:图书馆入藏那些外在特征不同,而内在特征却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图书,就称为馆藏图书“隐性”复本。而馆藏图书“隐性”复本已成为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3]。
“隐性”复本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中,以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为例,自身版本就已多达十几个,形成了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版本系统。而由于公版书的版权几乎没有限制,再加上公版书一直比较畅销,不同出版社在不同年份会不断地推出新的版本,虽然版本、装帧形式、ISBN号都有所不同,但是实质内容皆相差不大。这些公版书的不同版本的复本大量存在于馆藏资源体系之中,虽然借阅量也较大,但是仍然造成了不少重复馆藏,影响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体系优化,浪费了书架空间资源。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尽可能地减少“隐性”复本的存在,提高书架空间资源利用率,优化馆藏资源体系。
4 “隐性”复本问题的集中表现区域
多年来,出版业的发展主要是“量”的增长和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产品的“质”的锻造。在图书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不少出版物的质量有所下滑。有的出版机构在自身选题建设和产业发展中,不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对公版书不加选择地“乱砍滥伐”,甚至将一些大师的作品“大卸八块”地进行歪曲出版,从而严重破坏了原著的影响力和思想艺术魅力。据统计,《安徒生童话》有上百个中文版本,《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中文版本超过500个,中文版《小王子》多达490种。这种现象在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上也能够如实地反映出来,大量重复题材的图书开始占据书架,降低了书架的整体利用率。图书出版市场所产生的大量同质化图书会直接反映到图书馆的馆藏中来,从而成为“隐性”复本。
首先是公版图书领域的经典畅销书籍,以国学经典、名家名著最为典型,如:四大名著、《诗经》等。这类图书受众广、销量好,出版社争相出版,同质化现象在图书市场中是最严重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随着时间推移,知名作家的作品会相继进入“公版”领域,成为不用支付版权费即可出版的“公版书”,这样“公版书”的版本会越来越多,也影响到图书馆的馆藏复本。
其次是大学教材以及各类培训考试教材教辅。教材的编写是职称评定的重要材料,编写的模式和内容相对固定,因此也相对容易编写。而且,很多学校也都会开设相同的专业,而相同专业下的教师在不同年份都会编写或续写,这就使教材出版的同质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培训考试类的教材教辅也是同样情况,学历类、职业资格类、技能水平类等考试每年都会举行,虽然考试内容和形式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动,但是读者往往只会选择最新的教材进行学习,过期的教材则会成为无人借阅的复本。
外国的翻译作品同样是同质化的“重灾区”,以国外的文学名著为甚。和国学经典的不同注释版本一样,国外经典著作的不同译本也是版本繁多。不同译者会构成不同的版本,同一译者同一种书由于出版社不同也会成为不同版本,甚至同一出版社同一译本由于书名不同或冠有不同的丛书名,而成为不同版本的图书。这些情况都造成了图书馆“隐性”复本的产生。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1969年去世,50年后其作品进入公共版权范畴。刚进入公版领域一年,笔者从当当网上就发现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新出版已达12种。
5 “隐性”复本控制的对策
控制好图书馆“隐性”复本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不仅要求外部图书出版大环境的改善,也要求图书馆从内部采访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
5.1 提高采访人员综合素质
“隐性”复本过多,虽然有整个出版环境的影响,以及预算完成压力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采访人员自身所造成的,采访员没有对“隐性”复本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想防止“隐性”复本过多,控制“隐性”复本量,首先就要千方百计地提高采访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第一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第一道屏障,采访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有利于图书馆借阅、读者活动等工作的开展,也会便于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采访员要充分认识到采访工作的重要性。如果采访员只是为了完成采访任务,简单进行复本ISBN号查重、简单进行题名筛选,而不从图书的实质内容进行采选,就会忽视掉那些隐藏的“隐性”复本,从而使馆藏图书的“隐性”复本过多,就会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损失,使读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提高图书采选人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责任意识非常重要。
5.2 提高采访人员专业能力
图书采访是图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采访员就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练好“眼力”。据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新版图书只有16.8万种,到了2019年,尽管新书品种数较上一年压缩了6%,但总品种数却壮大为50.5万种,10年时间,图书品种总量翻了近三番。从海量的图书信息中筛选出适合馆藏的图书是采访员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而这些专业技能又包括了了解图书出版行情、获取图书出版信息、了解读者需求、理解图书知识和信息、熟练使用图书管理系统等。采访员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技能,才能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去正确分析产生馆藏图书“隐性”复本的原因,防止入藏的图书“隐性”复本过多,严格把好图书入藏关。
采访员的工作是互动的,因此,采访员不仅要练好“眼力”,也要练好“话术”,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通过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采方员能够迅速了解是否存在过多的“隐性”复本,从而及时调整采访策略,减少某种或某类图书的复本采购,提高图书采访质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发布的文化行业标准《公共图书馆业务规范:省级、市级、县级公共图书馆》(WH/T 87.1-2019、WH/T 87.2-2019、WH/T 87.3-2019)显示,图书馆要以适宜的形式对读者的文献需求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了解和明确读者对文献的实际需求,以指导文献购买工作。这就要求采访员定期对读者需求进行调查,形成读者需求报告。
5.3 加强对“隐性”复本的查重
通常来说,公共图书馆采用ISBN查重的优点是它具有唯一性,能快速且大批量地进行查重,从而节省工作时间。即使现场采购,采访人员也只需要使用条码扫描枪对准书上的ISBN号条形码进行扫描,立刻就会出现查重结果。所以ISBN号查重是目前各图书馆采访员最常用的查重方法。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查重方法导致了“隐性”复本的产生。这是因为虽然作者、出版社、ISBN号、版本版次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这些“隐性”复本却具有着相同的功能、相同的主题,仅以ISBN号的查重方式,是无法顺利查重“隐性”复本的。所以,采访员在采选的过程中,还是要对每本图书进行内容审核,不仅要有“隐性”复本查重的意识,也要有“隐性”复本的查重过程。
首先,采访员需要完善订单书目信息。采访员仅凭题名信息,是无法判断“隐性”复本的。书目信息越齐全,采访员就越能从中进行内容判断。因此,采访员需要要求书商尽可能地提供主题、内容概要、作者信息、出版日期等书目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MARC数据导入图书馆工作系统中,以备下一步查重。
其次,根据当前公共图书馆所普遍使用的INTERLIB系统条件,我们可设置多个查重字段来完善查重条件,找出相同内容的“隐性复本”。比如,可以通过题名+主题词字段的设置来实现主题内容的查重,以便显示相同主题内容图书的收藏情况,从而控制主题内容相似的“隐性”复本。
5.4 进行关联著录
从编目意义上来讲,拥有不同出版社、不同ISBN号的就是不同复本。但是,从读者角度来看,有着相同内容的“隐性”复本,对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作用是一样的。那么,为了充分揭示“隐性”复本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在这些书目记录之间建立起主题关联,这样就可以帮助和引导读者全面而准确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资源。隐性复本的著录需要明确两点,一是需要分别建立书目记录,这是基于图书编目意义上的复本定义和编目工作的确认原理所确定的,即一种书一条记录;二是应该对隐性复本的书目记录进行关联处理[4]。
一方面,通过关联著录,我们可以引导读者获得更多的检索结果,让读者能有更多的阅读选择。尤其是在某热门图书被全部借阅后,读者可以通过关联搜索的形式,按照检索结果的指引,查阅与该种图书的书目记录相关联的记录,借阅该种图书的“隐性”复本,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读者需求满足率和文献资源利用率。
另一方面,关联著录对采访工作也意义重大。经过关联著录的图书,就像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便利了读者搜索的同时也便利了图书馆采访人员对全馆馆藏资源体系的了解。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调阅关联著录的数据统计,能全面掌握同一主题内容下馆藏图书“隐性”复本的情况,知晓哪一类图书的“隐性”复本过多,然后制定合理的采访计划,避免盲目采购,从而提高采访工作质量,实质上减少“隐性”复本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