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

2022-02-08穆热迪力斯马依祝晓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督导

穆热迪力·斯马依,祝晓薇

(喀什大学 法政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现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科专业,348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58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每年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5万人左右,然而绝大多数毕业生并没有从事相关工作,同时在职社会工作者流失现象也很普遍,这引起社会工作行业内部的警觉,同时也受到广泛社会关注。

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1 宏观层面

1.1.1 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保障机制。社会工作属于新兴学科,我国内地社会工作也是借鉴香港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一直在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希望探索出本土经验,各地也都在效仿先进做法。整个社会工作行业的政策体制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社会工作政策制定是落后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对应的相关法律保障和制度措施。同时有些地方政府尽管已经出台了一些保障社会工作的政策机制,然而由于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行和工作开展不了解、对社会服务组织不够信任等原因,没有具体落实,社会服务机构生存与发展难以得到法律保障。

1.1.2 政府不能做到科学监管和评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应该监管社会工作服务开展和实施情况。然而社会工作机构属于社会组织,政府依旧沿用行政化模式进行管理,通常会出现政府干预过多的情况,影响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和活动的开展。另外,政府在评估社会工作服务时会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由多方人员组成,多注重形式化的内容,评估方法也不够科学、专业,忽略了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根本——服务质量和效果的评估。

1.1.3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①社会工作教师队伍自身建设不足。高校社会工作教师多从社会学、哲学、思想政治、管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基础、方法技巧和价值伦理缺乏了解。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不强,另外实务经验缺乏,难以胜任社会工作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要求。②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探索远远不够。我国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多是照搬西方教育模式,没有形成具有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架构和教学实践模式,没有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③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单一,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我国许多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互通有无。

1.1.4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设置不合理。①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总量少,现存岗位门槛高。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地累计在城乡社区、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开发设置了38.3万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但这些岗位对于我国对社会工作岗位总需求来说只是凤毛麟角。此外,这些岗位多集中在政府部门,岗位要求高。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分布不均。受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因素影响,东部地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较多,而中西部岗位开发较少。城市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情况要优于农村,而事实上农村比城市更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应设置更多岗位。

1.1.5 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很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别人问你从事什么专业,你回答社会工作,接着别人问你这专业是干什么的,你还要费一番工夫去解释。在职的社会工作者再开展服务时也经常会被居民认为是社区工作人员或者义工和志愿者。同样,在社会工作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时,你会发现其中诸多岗位并没有社会工作专业,只能填报不限专业的岗位。社会工作相比较其他行业社会认同度低,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并没有从中得到积极的社会认可,这会导致他们从社会工作行业流失。

1.2 中观层面

1.2.1 社会工作行业薪金普遍较低,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引度不够。社会工作本身就带有一些社会福利色彩,提供社会服务,延伸政府公共服务的触手。作为社会组织的社工机构也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这也就决定了其人员薪金不可能很高。社会组织的目标和宗旨决定了社工机构的性质,可树挪死人挪活,理性人假设指出在经济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虽说社会工作专业是助人专业,但社会工作者连自己的生存发展需求都满足不了,自渡都成问题,更何谈渡人。

1.2.2 社会工作机构内部晋升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晋升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分为管理层级和实务层级。管理层级是从社会工作机构的助理上升到机构总干事;实务层级是从助理社工师提升到高级社工师。职业发展空间小,众多社会工作者觉得升迁无望,对职业发展态度消极。同时缺乏有效的行业激励机制,首先在资金上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购买,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机构没有稳定而充足的收入,激励机制的制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另外,机构现存考核评价制度过度关注业务指标,忽视服务对象的评价和服务效果的考核,社会工作者明明已经做了大量的专业服务工作,然而由于简单化、指标化的考评方式,自己的努力无法充分反映,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1.2.3 社会工作机构督导机制不完善。一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未落实督导制度,督导制度不够系统。部分机构督导者并不专业,考取督导要具备较高的条件,这也是督导总量少的一方面原因。已建立的督导制度也会出现对被督导者支持不够的情形。这种现象影响了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和实习生的专业成长,制约社会工作机构效率的提高和良性运行。

1.3 微观层面

1.3.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专业缺乏认同。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专业认同。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起步晚,专业人才缺乏,理论基础不够深厚等原因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此外,一部分社会工作学生就读社会工作专业是被调剂的结果,本身对社会工作的兴趣度就不高;另一部分虽就读社会工作专业,实际却对社会工作专业并不足够了解,专业认可度低。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职业认同。经过深入访谈发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职业认同上总体不高,对本专业的从业领域认识不清楚,由于对社会工作教育不满意以及就业率低、工资低等原因,对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1.3.2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能力不足。一些在职社会工作者对自身专业能力认识不足,对从事社会工作行业准备不足,对专业知识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不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在实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时感到很吃力,难以胜任社会工作实际要求。同时缺乏专业支持,此种情况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因此丧失从事社会工作的信念,渐渐从本行业流失。

2 应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采取的措施

2.1 宏观层面

2.1.1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法律制度保障。完善社会工作制度法规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建设。应加大社会工作行业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健全社会工作保障机制、社会工作职业规范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工作行业发展。

2.1.2 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社会工作资金投入,扶持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使社会工作机构在社会福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增强监管的有效性,结合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缩小政府干预的范围。创新评估体制,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引导服务对象参与评估,增强评估时效性和增加评估频率,减少形式化和指标化的内容,注重社会服务效果和质量。

2.1.3 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发展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做法和经验,另一方面要培养本土特色,形成自身独特优势。加强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专业上过硬、实务上可靠的教师。合理有重点地设置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明确培养目标,增加培养层次,回应社会需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社会工作人才。

2.1.4 统筹社会工作发展,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统筹社会工作发展,积极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协调发展,加快中西部社会工作发展步伐,优先促进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科学设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

2.1.5 提高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政府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大众传媒要多宣传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先进事迹,扩大社会工作知名度。推动社会工作职业被社会大众所熟悉,提高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一线社工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得到广大民众认可,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扩大社会工作者影响力,使社会工作者成为一个受大众尊敬的职业。

2.2 中观层面

2.2.1 提高社会工作薪资待遇,提升社会工作从业者福利水平。制定合理的工资待遇标准,逐步提高社会工作者福利水平。保障社会工作者在住房、交通、饮食、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福利,提高社会工作者工作动机和热情,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程。

2.2.2 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晋升和激励机制。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晋升机制,引导社会工作人才向上流动。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意见,明确人才晋升标准,提高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期望。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工作者服务动力。

2.2.3 贯彻社会工作督导制度。社会工作机构要认识到督导制度的意义,充分发挥督导制度的作用。选用专业能力强的督导者,给予组织初入社会工作者和实习生专业支持,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机构服务效率并促进机构专业化运行。

2.3 微观层面

2.3.1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加强专业认同,提高自身能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要加强对专业的了解,增强对专业的自信,发展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已列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里,社会工作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人才需求巨大。对社会工作职业要报以积极的从业热情,社会工作职业化是必然趋势,社会工作地位提升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实现。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方法技巧的学习,加强社会工作实务锻炼,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2.3.2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强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修养。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指导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专业实践中要树立专业伦理价值观,以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公平、维护正义和促进社会福利为理想追求。淡化功利主义色彩,强化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以社会工作者专业伦理价值为强大精神动力,坚定职业操守,在社会工作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督导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