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主题图书的选题策划
——兼谈《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

2022-02-08卢祥秋

新闻传播 2022年9期
关键词:陈毅家书共产党员

卢祥秋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 10014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纪念建党100周年主题图书《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全书以时间为轴,分三个时间段整理收录了包括赵一曼、徐特立、孔繁森、钱学森、刘淑珍等一百位共产党员的家书。这其中包括老一辈革命家、牺牲的先烈、革命军人和各界党员,构成了100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而不忘初心、接力奋进的历史群像。同时,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

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书写的珍贵家信,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事件最真实的重现,同时也反映出了这些革命者的内心世界,将其积极奋进、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准确地传达出来。这一特点,使《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在同时期的献礼主题图书中,以其直白且温情的表达成为一颗散发独特光芒的明珠。在内容上,《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在时间区分、人物界定、书信选择等方面都紧紧契合建党100周年这一热点,主题鲜明,结构合理;同时,每封家书由家书原文、家书背景和作者简介组成,并穿插家书手迹图片和相关人物照片,内容翔实,史料严谨。书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一封封真实的书信背后的故事和人,以及这其中所蕴藏的家国情怀。

一、三个“100”

从第一封1920年4月29日革命烈士向警予写给侄女的书信,到最后一封2021年2月10日青年援疆干部张吉蔚致父母的家书,书中收录的100封家书跨越了100年。这10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100年,是中国人民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100年,是伟大时代与时俱进、改天换地的100年。这100位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从新生到壮大的见证者,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者,是接续奋进、努力前行的开拓者。这100封家书,是一段段平凡且闪光的人生记录,是一个个寻常且伟大的家庭缩影,是一篇篇朴素且赤诚的历史心声。三个100的设定,让个人、家庭、国家三者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百年党史的宏大主题落实到100位共产党员身上,而这100位,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代表,就是每一个为国家甘愿牺牲、默默奉献的人的代表。由此,党史不再只是文字,而是一个一个有温度有血肉的人,是一段一段或催人奋进或感人泪下的故事。

《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中第九封书信是来自烈士陈毅安1927年1月18日写给妻子李志强的“爱字3号”。自相恋以来,陈毅安共给爱人写了五十四封信,且信上都有属于他们的“编号”。这些信字里行间写满了对李志强的爱意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书中选择的这封信,编者提取的关键句为“革命党员先要革自家的命”。信中陈毅安写到自己自到广东之后,从行动和言语上进一步规范自己,不但不打牌、不吃酒,连烟都不吸,至于不道德的行为,更是绝对没有,表明自己的革命态度,且说自己“现在担任党代表的工作,要为人家的模范,要去指导人家,一举一动,都得特别地留心。革命党员先要革自己的命,然后可以把人家革命化”。1927年1月正是陈毅安参加北伐之前,4月他便随部北伐,9月参加秋收起义,后到井冈山,加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陈毅安“明了世界的潮流,有了阶级觉悟”,在“行动言语”上“就要无产阶级化,就要做一个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革命党员”。这是他在正式参加革命之前的誓言,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信仰,也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的诺言。1931年3月的一天,李志强接到了一封寄自上海的来信,信封上熟悉的字迹让她欣喜万分,然而信封内装着的空白信纸却令她伤心欲绝,因为之前丈夫陈毅安就曾对她讲:“如果哪天你要是收到我的一封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就不要再等我了。”1930年8月,陈毅安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为掩护军团机关转移英勇牺牲。

陈毅安与李志强相识相恋了七八年,结婚在一起不足一年,陈毅安便奔赴战场,此一别,成了他们的永别。从陈毅安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李志强的思念和爱恋,然而青春年少的相思,并没有阻碍他的家国情怀,他要挣脱“情魔”的束缚,不让儿女情长消磨他革命的意志;他要担负起革命的重大使命,发扬奉献精神,去铲除一切旧势力,建立新社会。这是他的志愿,也是那时每个共产党员的愿望。

二、三段时间

《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以党史节点为时间线,分三个篇章来展示三个历史时期(1920—1949、1949—1978、1978—2021)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三个时间段的选择契合党史的分期,且每段时间的历史背景各有不同,家书的内容也各具特色。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也能感受到一代代党员的情感接洽,领悟到时代虽在变化,但是党员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定不移的信心与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是永远不变的,也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建党百年来的奋斗史。

1928年10月,共产党员陈觉在狱中写下给妻子的诀别书:“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信后,陈觉就义,年仅25岁。次年3月,他的妻子赵云霄产女后,给女儿留下绝笔,从容赴死,年仅23岁。

1952年4月29日,黄继光在写给母亲的书信中说:“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写完家书的六个月后,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血肉之躯扑向敌人的枪眼,践行了自己“不立功不下战场”的誓言。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大批医护人员冲到抗疫一线,共产党员毛丹也是其中一员。她知道这是一场极其危险甚至有去无回的战斗,在给父母的家书中她写道:“此次北上逆行出征江城,身为医生,身为党员,女儿义无反顾……余自当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即使家中有年过七旬的父母、不到三岁的孩子,毛丹在得知国家卫健委的紧急调派通知后,还是瞒着家里人报了名。她深知身为共产党员的使命,并将舍小家顾大家这一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为“抵抗疫情,守护民众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一份情怀

《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收录时间跨度100年的100封共产党员的家书,每一封都是一个家庭缩影,都是一段历史的写照,它们各不相同,却篇篇都写满了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这些带着温情和感性的文字,最直接地表达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声——共产党员是属于人民的,是属于国家的。为了民族独立,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建设,他们情愿舍弃一人一家的利益,为广大群众谋幸福。他们的信仰是专一的,他们的胸襟是宽广的,他们的情怀是伟大的。这就是这本书的精气神,是这本书能鼓舞人们奋进的力量,是这本书留给读者的宝贵财富。

同时,《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折射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光辉,显示了共产党力量的伟大。这是编辑者和出版者献给建党100周年的礼物,也是开展党史学习和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它用一段段真实的文字记录着历史,反映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情怀,并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去感染读者,为培植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关于主题出版选题策划的一些思考

从2003年主题出版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出版人对主题出版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在实践中寻求创新,将主题出版的原有意义范畴日益扩大。主题图书逐渐成为各家出版社出版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市场上渐渐占据上风,进入畅销书和长销书的行列。尤其近两年,主题出版的势头日盛,“十四五”规划的提出,对主题出版在选题高度上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在内容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主题。出版社和编辑应在选题上多下功夫,以冲出各家主题出版模式化的重围,为出版读者喜闻乐见的主题书打下基础。笔者通过编辑《一百位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认为主题图书的选题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要有高度有深度

主题出版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反映了时代需求,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任,因此应将社会效益作为其主要追求。出版社在选题策划环节应坚定政治立场,把握出版方向,强化社会责任,树立好“高标准、深立意”的目标。

选题的高度,是出版物价值的起点,出版社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主题出版不同于一般出版活动,“它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宣传思想舆论的重要载体,是回应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文化战略、国际战略,加强国际传播力,掌握国际话语权的思想理论主阵地和桥头堡”。这就需要在选题策划中保持较高的思想站位,将宏大思想文化集中于一个主题,多角度、有侧重地呈现在图书中。同时,多角度的探讨是对确定的政治宗旨和理念的深化,从而加深主题出版的立意。

(二)要有想法有新意

出版社想要打造有价值有深度的主题出版物,就要真正考虑读者的需求,拒绝选题平庸僵化,内容枯燥,没有感染力,不要盲目追求出版数量,而不顾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反馈。一本好书要想实现其价值,就要让读者接受,并为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主题出版在坚持思想高度的同时,内容上的优化和创新也是一项挑战,相对于呆板的说教与政策条例的罗列,“有温度”“有情趣”的内容更能打动人心。

出版社要勇于创新,拒绝跟风,发挥本社的资源和人力优势,策划“独一无二”的主题图书。长期的出版积累,让出版社在某一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资源。出版社要善于挖掘本社的优势资源,并加以利用,才能把选题做深做透,标新立异,开发出与众不同的选题。人云亦云的选题不但没有灵魂,达不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发挥不出出版社应有的价值。

最后,出版人要有敏锐的感悟力和超前的思维。主题出版的性质要求出版人能够正确地领会和科学地解读大政方针,对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要将这种能力为出版所用,不断地整合出版资源,着力探索深入浅出的呈现方式。

(三)要有权威有力度

主题出版的选题高度要求其内容要有权威性,这就对作者和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选题确定后,应选择学术领域的权威人士或知名学者来完成图书的撰写。这样既能保证内容在源头上的正确性,也能使内容更具说服力。

对于编者来说,要加强内容的把关,注重突出主题思想,争取做到“思想性”与“故事性”“趣味性”兼备,将“学术性”与“可读性”完美统一。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精益求精,强化图书内涵,使理论有力度,思想有深度。

综上,“主题出版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宣传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应从选题策划起就高度重视,践行主题出版工作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以往实践来看,做深做好选题策划工作,是出版成功的关键一步。做好主题出版的选题方向,优化选题内容,有利于主题出版物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将顶层设计落实在具体的出版工作中,同时也为出版社在主题出版领域的竞争和优化升级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陈毅家书共产党员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清晨忆家书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家书》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