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孕妇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2-02-07田曼王宇胡永发李瑾
田曼 王宇 胡永发 李瑾
随着近年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人们对于生育一个健康优质宝宝的需求越来越高。孕育一个优质宝宝的过程既特殊又极其复杂,在这特殊阶段,孕妇的生活、饮食以及刷牙习惯常较以往不同。怀孕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进食次数增加,孕妇的牙周健康情况常较怀孕之前更加糟糕,导致在此时期极易罹患口腔疾病或使原有的口腔疾病加重。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孕妇患有严重牙周组织疾病会增加低体重儿以及早产儿出生的风险[1]。牙周健康状况与孕妇及腹中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关联性,对患有牙周疾病孕妇进行早期检查,在合适治疗时机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母婴健康,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一对一”检查的形式,对进行定期产检的429名孕妇的牙周健康进行检查,对能够代表牙周健康的相关指标牙龈出血指数(BI)及牙石指数(CI)进行检查并比较。对石家庄市孕妇的牙周健康现状有初步认知,并为口腔医生及产科医生提供孕妇牙周疾病的防治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在5 782名孕妇中随机抽取429名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8.6±3.6)岁。根据孕周不同将其分为3组,孕早期组(孕周<12周)79人、孕中期组(孕周13~27周)126人、孕晚期组(孕周≥28周)224人。孕妇按年龄分为3组,<25岁组32人,25~35岁326人,>35岁组71人。3组孕妇的年龄、学历、工作情况、居住地和月收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孕妇知情同意,意识正常,无精神疾病,无全身疾病,能够主动配合完成牙周健康检查及菌斑检测。
1.2.2 排除标准:精神存在异常,不能配合完成全部牙周检查的患者;患有肿瘤、感染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1.3 检查方法
1.3.1 牙石指数(CI)情况:由2名专业牙周医师对孕妇进行牙周检查,并要求该医师职称在主治以上,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检查时使用钝头牙周探针作为检测工具,检查每个牙齿的颊(唇)面、舌面,每个面包括远中、中央、近中,共6个位点。使用牙周探诊时注意将之轻探入龈沟内或牙周袋内,取出探针后等待30 s,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及出血严重程度,并记录牙龈出血指数(BI)。该指数共分为6个等级,0代表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1代表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针探之,不出血;2代表探诊后有点状出血;3代表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或有自发出血倾向;4代表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5代表自动出血。因妊娠期女性使用菌斑染色剂是否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故选择简化口腔卫生指数[2,3]中的CI检查指标进行统计。CI只需选取6个牙面作为代表,即16、11、26、31的唇(颊)面和36、46的舌面,检查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孕妇CI。CI计分标准为0代表龈上龈下没有牙石;1代表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2代表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2/3;3代表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在牙颈部有连续且厚的龈下牙石。
表1 3组孕妇一般情况 n=429,人(%)
1.3.2 牙菌斑情况:使用菌斑显示专用棉签,将菌斑显示液轻涂布于全口牙的颊舌面及邻间隙处保持30 s,漱口后观察牙面菌斑染色情况。记录方法:每个牙分4个牙面,凡显示有菌斑的牙面,均进行记录,计算菌斑检出百分率。
1.4 诊断标准
1.4.1 全口牙周探诊,有>10%的位点出现探诊出血,即BI>2[4],且牙龈组织在色、形、质上出现明显异常时,诊断为牙周炎。
1.4.2 CI≥1时,即判断为牙石检测阳性。
1.4.3 菌斑百分率<20%时,即判断为有效刷牙。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参与牙周检查的孕妇按孕周不同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其中孕早期孕妇79人(18.41%),孕中期孕妇126人(29.37%),孕晚期孕妇224人(52.21%)。孕妇按年龄分为3组,<25岁组32人(7.46%),25~35岁326人(75.99%),>35岁71人(16.55%)。患有牙周炎孕妇共294人,占全部孕妇的68.53%。
2.2 孕妇BI情况 不同孕期患牙周炎的概率不同,孕早期为54.43%,孕中期为70.63%,孕晚期为72.32%,随着孕周增长,孕妇患牙周炎的概率呈增长趋势(P<0.05)。提示孕晚期孕妇较孕早期及孕中期孕妇更易罹患牙周炎。在不同年龄组,诊断为牙周炎的概率在<25岁组为53.13%,25~35岁组为71.78%,>35岁组为6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孕周、年龄孕妇牙周炎状况比较 例(%)
2.3 孕妇CI情况
2.3.1 对不同孕期孕妇的牙石检出率进行统计:分别为孕早期组64.56%(51/79)、孕中期组81.74%(103/126)、孕晚期组85.71%(192/224),全部孕妇牙石检出率为80.65%(34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 对不同年龄孕妇的牙石检出情况进行统计:<25岁孕妇牙石检出率为84.83%(27/32),25~35岁组牙石检出率为82.21%(268/326),>35岁组牙石检出率为71.83%(51/71)。3组孕妇的牙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孕期、年龄孕妇CI情况比较 例(%)
2.4 孕妇有效刷牙情况
2.4.1 对不同居住地孕妇的有效刷牙率进行统计:农村居住孕妇有效刷牙率为10.61%,城镇居住孕妇有效刷牙率为2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2 不同收入孕妇有效刷牙情况:低收入孕妇为14.29%,中等收入孕妇为20.41%,高收入孕妇为30.9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居住地、月收入孕妇有效刷牙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针对孕妇牙周疾病的研究,学者做了大量科研工作。有学者提出孕期的牙周疾病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5]。近年来学者对妊娠期牙周炎的患病率做过统计,结果为73.57%~89.43%[6,7],本研究发现石家庄孕妇牙周炎患病率为68.53%,该值略低于其他学者报道的患病率,可能与参与调查的孕妇年龄相关。
妊娠期牙周炎是孕妇最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到孕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起到不利影响。怀孕后,孕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的急剧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机体也会随之发生极大的改变,其中,牙周组织产生的变化最为直观、明显。主要体现在孕期牙周炎的患病率明显升高或原本存在的牙周出血、牙龈肿胀等症状加重。究其原因,多数是由长期存在的,没有被引起重视的牙龈炎发展而来。患有牙周炎的孕妇常会感觉到自己牙龈红肿、刷牙时易出血、甚至溢脓、口腔存在异味,更有甚者会感觉到牙齿松动。牙结石、牙软垢是可以用来考量口腔的基本健康状况指标。因检测软垢指数需要用到菌斑染色剂,而本研究中涉及的孕妇群体较为特殊,使用菌斑染色剂可能会给参与调查的孕妇带来一定障碍,故选择牙石指数来衡量孕妇牙周健康情况。
随着经济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愿意关注牙周健康,并通过多种渠道、途径收集到关于牙周保健的相关知识。随着经济及多媒体的不断发展,更多有趣的传播牙周健康知识的小视频,可以帮助孕妈妈认识牙周疾病。只有在充分认识到牙周疾病危害后,才会主动寻找专业口腔医生的帮助。很多孕妇在发现刷牙出血等症状后,没有及时就医,也没有控制好口腔卫生,使牙石增长迅速,导致局部刺激增加,使得原有的牙周炎的临床症状加重[8]。这一点,在不同孕周的孕妇牙周健康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9]。通常,随着孕妇孕周的不断增加,牙龈炎症也随之加重。同时还有部分孕妇由于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欠缺,认为怀孕时牙龈出血是正常现象,因而导致没有及时就诊,使得牙龈的炎症继续发展。
有研究指出,妊娠期的口腔疾病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10]。研究发现,牙周炎与早产密切相关,正常孕妇的早产率为 1.1%,而患有牙周炎孕妇早产率为 5.8%[11]。患牙周疾病的孕妇早产率较牙周组织健康者明显升高[12,13],且早产的发生时间与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产发生的孕周越早。由于孕妇易患牙周疾病,且牙周病会对妊娠结局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该对牙周疾病给予积极干预和治疗。
口腔牙周疾病与孕妇的身心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关联,口腔临床医生应把全口健康的检查列为备孕女性及孕妇常规产检项目,加强对产科医生的培训,使之认识到孕期牙周病的危害同样重要。同时应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宣传,对孕妇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广泛推广,使孕妇能够积极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在患有牙周疾病时,能及早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备孕期女性,应对口腔进行彻底洁治,祛除牙结石,并及时治疗龋齿等口腔疾病。孕期应定期口腔检查,对口腔牙周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积极的防病治病态度,做好保障母婴安全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