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动态(4则)
2022-02-07
河南省财政厅:顺利完成第一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一卡通”集中发放工作
2022年以来,河南财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国家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顺利完成第一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一卡通”集中发放任务。截至6月1日,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8.3亿元,惠及195个县区(含高新区、开发区等)1431.17万户实际种粮农民,有力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注重统筹推进,强化组织领导。一是联合省级农业、人社等部门召开全省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视频会,传达学习补贴资金实行“一卡通”发放政策文件,安排部署补贴发放工作,为及时落实国家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凝聚共识。二是依托各级“一卡通”管理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压实工作责任,为补贴快速、有序、精准发放形成工作合力、提供组织保障。
注重精准施策,规范发放管理。一是精准采集农户信息。督促县区以往年补贴农户信息为基础,全部更换为以社保卡为载体发放补贴,逐村逐户核实农户信息,做实做细第一手补贴数据,确保全省种粮农民及时收到补贴资金。二是严格核实补贴面积。指导市县财政联合农业等部门,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责,利用相关系统基础数据,精准识别实际种粮农户,严把面积确认、数据审核关,及时准确录入补贴信息。确保补贴发放不漏不重。三是严格补贴发放流程。督促指导市县紧扣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发放、反馈等环节,严格执行“一卡通”系统发放流程;同时,及时优化升级“一卡通”系统,夯实发放工作基础,确保补贴资金快速精准发放。
注重督促指导,服务及时高效。一是督促市县依托“一卡通”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人社、农业等部门成立补贴发放督导组,督促县区严格要求、细化措施,建立社保卡激活周报告和补贴发放进度日通报制度,确保补贴资金应发尽发、不漏一人。二是积极运用“线上+线下”同步监管模式,线上通过“一卡通”系统实时掌握县区批次创建、信息采集、核查工作等情况,确保发放数据精准;线下采用县区实地走访方式,联合农业、人社、银行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深入各县区实地查看信息录入、社保卡办理激活、发前公示及发后告知等情况,现场研讨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对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精准发放到实际种粮农民手中。
(李先亮)
湖北黄石:织牢“五张网”,强力推进衔接资金监管
湖北省黄石市财政局构建多维监管模式,全面织牢衔接资金监管“五张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一是织牢自查自纠网。市财政局要求各县(市、区)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对2021年省、市、县、村、项目五级衔接资金流向进行清理,对资金的分配、立项、拨付、使用和绩效评价等环节进行梳理,建立自查问题台账。自查面100%,做到不走过场、不隐匿虚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二是织牢重点检查网。市财政局每年组织开展衔接资金重点检查,检查范围覆盖衔接资金总量的30%。重点对有群众举报的、日常监督问题较多、自查自纠零问题和前期检查整改不及时的地区和单位,集中力量进行实地检查。检查过程中,按照资金运行过程,凡是衔接资金管理使用涉及的单位和项目,专项检查追查到底,并直击镇、村和项目现场,实地查证资金下达使用情况,突出资金实际使用效果。
三是织牢督导暗访网。在加强对县(市、区)衔接资金自查自纠的指导督办同时,市财政局联合驻市财政纪检组不定期开展暗访,对思想认识不到位、自查走形式、重点检查走过场、整改措施不得力等问题进行执纪问责,暗访一批通报一批。
四是织牢整改销号网。针对重点检查中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问题清单,逐条整改。配合市纪委开展线索摸排工作,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同级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确保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见效一项,规范一项。
五是织牢制度建设网。市财政局根据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对原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黄石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衔接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胡 芳)
江苏东台:规范有序推动PPP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财政局积极推进PPP规范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努力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质量与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多渠道加强全生命周期规范化管理。一是引入法律顾问服务,前置“政策宣传、风险把握、审核把关”,依靠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二是强化内外监督、动态监测管理,一方面入库项目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和省PPP信息平台管理,规范及时准确披露进展信息,全面接受上级财政部门和社会监督;另一方面该局专门成立PPP监督小组,定期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三是科学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指导、监督项目实施机构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开展PPP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与时俱进,创新PPP项目管理举措。一是建立高效管理组织体系,坚持以全市PPP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指导,市财政局PPP工作管理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有关部门联合成立绩效评价小组解决工作矛盾和问题。二是完善PPP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市财政局及时按照上级要求,制定PPP项目管理文件,完善全市项目管理制度及内控要求。三是规范实施绩效评价,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在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PPP项目绩效考核的同时,确保其符合最新政策规定要求。
积极提供公共服务,促发展、便民生。运用PPP项目,通过丰富多样、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中,智慧城市PPP项目,智慧定位提高疫情防控效率、智慧数据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智慧科技提增健康养老效益;内河港PPP项目,打破地区限制、助推区域经济,引进社会投资、撬动民间资本;盐通高铁东台站站前广场及综合枢纽配套工程项目,为城市品质提升、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乡村振兴建设加上助推器。
(卞学梁)
湖南祁阳:“四字诀”力促国资管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湖南省祁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念好“四字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促提升,扎实推动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在建章立制上着眼一个“全”字。着手“1+X”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制订出台了《祁阳县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办法(试行)》《祁阳县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方案》《祁阳市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限额标准》等,构建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在资产清查上突出一个“严”字。成立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和副市长牵头组建综合督查组、权属办证组、园区、能源及特许经营权清查处置组、国有资源资产清查处置组、教育和卫生系统清查处置组、国有企业及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清查处置组等6个工作专班,对全市国有资产资源进行全方位清查。开辟土地办证“绿色通道”,对170多个单位的房屋、土地等国有资产分期分批进行确权颁证,已办理不动产权证150多本,22个镇(街道)的国有资产按办证程序正进行实地勘察和测绘。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履行职责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三是在资产处置上讲求一个“活”字。对长期积压的待处置资产,按“三重一大”事项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对数量较多、价值较高的资产,通过进场交易、拍卖等公开方式处置;不具备使用价值的资产,通过网络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对河道采砂经营权和清障施工权进行打捆招标确定实施单位,实施单位通过劳务招标的方式组织实施采砂作业和清障施工;对户外广告经营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方式整合城区广告资产,通过租赁、招商等市场化手段实现广告位的有偿使用。目前,在全省闲置资产清查处置专项行动中坚持边清查边处置,已实现收入6308万元。同时,规范资产出租行为,改变拍租方式,追求效益最大化。
四是在规范管理上立足一个“实”字。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国库管理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无年度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不得擅自配置资产,所有资产处置收入上缴国库并按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实现“一物一卡一条码”管理全覆盖,为有形国有资产办理“身份证”,打造数字化监管利器。开展资产绩效评估,围绕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关键环节,科学设计绩效指标体系,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国有资产使用绩效开展年度考评,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重要内容,倒逼各单位进一步强化资产监管职能、提升资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