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应用探索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2-07张玉祥翟文敏
张玉祥,田 欣,翟文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35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正向智慧图书馆方向转型。高校图书馆经历了纸质传统图书馆到集合了数字资源、纸质资源的数字图书馆,再到现在智慧化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智慧图书馆以书籍数字化、智能服务化、资源网络化和存贮海量化为主要特征,在数字图书馆基础上使馆内所藏资源信息主动为读者服务,并根据读者的使用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2]。笔者结合“十三五”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实践情况,对图书馆智慧化管理和服务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主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状况,并对“十四五”深化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进行了简单阐述。
1 智慧图书馆建设概述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学校大力支持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了改造,建成了标准化机房。因原有设备老化,故障频繁,为保证各个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采购了2套存储设备、4台服务器,搭建了虚拟化平台,通过安装防火墙、Web防火墙、日志审计系统、备份软件等安全设备有效保障了数据安全。
在原有图书管理系统基础上,近3年图书馆新安装人脸识别双向门禁系统、座位预约管理系统、大屏大数据展示系统、新生入馆教育系统、建成机构知识库等多个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空间管理智慧化、读者服务智慧化、资源管理智慧化、分析评测智慧化。
2 智慧图书馆建设内容
2.1 双向门禁管理系统
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老门禁系统2018年出现故障,维修成本很高,经过评估已经没有维修价值,依靠人工管理进出图书馆非常不安全,采购新的门禁管理系统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广泛调研、论证、招标,2019年购买了10个通道人脸识别双向门禁管理系统。在图书馆二楼大厅安装4个通道单向进,4个通道单向出,大楼1层安装1个通道进,1个通道出,进出每个通道都安装1套人脸识别机和刷卡器,在二层大厅安装1台人脸识别注册机。将人脸信息库与师生信息库进行整合,通过刷脸出入代替刷卡出入,有效解决了忘带校园卡、冒用等问题。
双向门禁管理系统的建成使用既保证了管理的安全性,又能真正了解读者入馆的真实情况,有效提升了馆舍管理效能[3]。系统可统计图书馆历史进馆人次、当年进馆人次、当月进馆人次,当前在馆人数。系统后台可用柱状图显示当年各学院入馆人次前10排行;当月各学院入馆人次前10排行;当年读者入馆人次前10排行。详细的统计数据是读者到访图书馆最直观的反映,而进馆人次、在馆人数以及在馆时长则可以反映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和读者喜爱图书馆的程度。通过对这些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能够指导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策略的制定[4]。
2.2 座位预约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图书馆座位资源短缺问题一直存在,读者由于无法实时掌握图书馆座位动态,到馆后找不到座位,导致用书籍、物品长期占座,因此引发的学生冲突事件时有发生[5]。经过调研市场常见座位管理系统产品性能,图书馆选择了和门禁同一厂家产品,通过和门禁联动,入馆和离馆就可以实现座位签到和签离。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现场预约机刷卡进行预约。在二楼大厅部署1台55寸的触屏机,其他楼层各部署1台44寸大屏用于现场选座。在座位管理系统使用之前,图书馆虽每天定时安排专人清理占座,但收效甚微。系统上线后,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座位利用率显著提高,很好地解决了占座现象,杜绝了占座“钉子户”,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利用座位管理系统做好读者自习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以数据为导向促进读者管理上层次、读者服务上水平。
2.3 大数据大屏展示系统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图书馆大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师生教学、科研的动态。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近两年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面进行了尝试,由于早期底层数据不准确给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带来困难。目前仅对图书管理系统和门禁系统进行了整合,通过分析读者的图书借阅情况、进入图书馆次数、数据库下载习惯等,可以真正了解读者的需求。为让读者实时了解图书馆动态,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2018年在图书馆大楼二层入口处安装了LED大屏,除动态播放图书馆有关照片、视频外,通过调用图书管理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以动态展示当前在馆人次、当天借书人数和册数等信息。
2.4 建成学术资源整合平台
为方便读者快速、高效地从海量学术资源中查找和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对中外文数据库进行了资源整合,实现了对本馆购买的大部分中外文数据库的跨库检索。学术资源整合平台为读者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和检索方式,采用通用的分布式实时检索技术,使读者能对图书馆的各种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视频资源、多媒体课件以及自建特色数据库等进行一站式整合检索。
2.5 建成新生入馆教育考试系统
新生入馆教育系统目前在高校图书馆普遍使用,系统采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以动漫游戏闯关的形式向同学们直观展示图书馆概况、入馆须知、馆藏分布、借阅规则、电子资源、读者服务等内容。使同学们感受身临其境、了解图书馆,并在此学习基础上进入系统的闯关测试环节。通过通关测试,便可自动开通该新生门禁权限和图书借阅权限,新生入学报到即可进馆学习和借阅图书。新生入馆教育系统建成上线,减少了馆员现场培训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6]。
2.6 建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术机构知识库
学校机构知识库建设是支撑学术研究的基础性设施,是图书馆主动服务师生的重要举措。机构知识库可以全面展示学校学术成就,多层次、多维度统计分析学校、部门、学者的科研成果,为学科评估、科研考评等提供参考,也为校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便捷的途径[7]。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的确困难重重,由于单靠图书馆馆员很难认证机构知识库内每位教师的成果,成果认领工作历经2年仍未完成。目前仍以典藏式基础功能为主,未实现机构知识成果大数据挖掘与开发的结合利用[8]。经过和学校人事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等单位共同研讨,初步形成下一步建设方案,拟将学者的知识成果数据关联到科研处、人事处等部门,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力的信息保障。
3 “十四五”深化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规划
3.1 馆藏古籍数字化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都只对本校师生开放,使得古籍信息不能得到合理的流动[9]。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共藏有古籍2.9万余册,以子部医学类古籍为收藏重点和收藏特色,涵盖中医基础、临床、针灸、中药、方剂等各个中医药学科领域。为保护古籍、提高古籍的利用率,图书馆自2015年启动对于一些孤本,善本和稀有珍本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室馆员利用数码相机逐页拍摄古籍图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保存。由于人员缺少设备落后,拍摄工作进展缓慢。2020年为加快古籍数字化进度,申请了古籍保护项目,争取2021年建成馆藏古籍数据库,全面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
3.2 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建设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不断探索和应用大数据来提高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范围,通过对各类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及数据库使用率等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可以制作图书馆年度报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图书馆在提高服务质量、精准化服务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决策辅助支持[10]。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建设已纳入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平台将对接图书馆所有业务系统、建立图书馆数据仓储中心,完善大屏展示,能够出具图书馆综合报告、读者个人报告、图书馆简报。图书馆大数据除了应用在图书馆自身发展之外,同时也是学校大数据的重要组成之一,可以为学校长远规划和发展策略的制订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4 结束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是简单的一个系统建设,而是一项长期不断完善的工程。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智慧图书馆建设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门禁和座位预约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入馆人数控制,通过调整座位预约系统设置可以加大座位间隔,完全达到学校防控要求。相信“十四五”期间智慧图书馆建设应用更加完善,为师生提供高质量定制化信息服务,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