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帮扶工作实践与思考
2022-02-07启书力
启书力
(内蒙古党校 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目前我国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和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日俱增。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难题。面对我国复杂多样、层次多元的贫困人口,亟须因地制宜和精准化的文化帮扶工作。数字文化帮扶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推广更加科学、精准、现代的帮扶内容和手段,提高贫困地区文化帮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贫困地区图书馆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和现代化发展。
1 数字文化扶贫工作
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持续、坚定发展的力量源于文化自信。扶贫工作经历了对贫困地区采取物质上扶贫,今天的扶贫工作更需要注重文化和思想上的扶贫。转变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资源,从根源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生活。在扶贫工作中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对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生活开展帮扶工作,提升民众的综合文化素质,真正提升民众脱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1993年我国正式建立了国家文化扶贫委员会,将文化扶贫工作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扶贫工作真正从“物质扶持”转变为了“文化树人”。文化扶贫已经得到我国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数字化时代文化扶贫工作朝着更加精准化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数字公共文化是指数字环境中的公共文化内容,将公共文化与数字技术二者融合发展,包括数字化的公共文化传播渠道和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数字化的传播手段可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渠道,位于贫困地区的人们可以接受更多文化内容和信息。数字化公共文化扶贫有着便捷性、均等性等特征。新时期需要借助数字化和现代化手段开展文化扶贫工作。
2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帮扶工作的发展理念
2.1 充足的资金来源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开展文化帮扶工作后,需要向财政部门积极上报关于扶贫工作的资金。贫苦地区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平台、服务活动推广等方面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图书馆需要一笔专门的经费为数字文化帮扶工作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在中央支持资金时增加了贫困地区的图书馆互联发展项目,需要根据一定比例为基层图书馆提供经费支持,帮助图书馆建立网络平台。同时财政部门上调了服务活动的经费,便于图书馆根据自身特色和定位发展数字化服务和文化帮扶工作,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数字文化服务和精神文化产品。
2.2 注重建设数字文化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扶贫”可以有效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当下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贫困地区的信息资源与数字技术发展都不充分,数字化文化帮扶工作要加强知识帮扶和信息帮扶,切实缓解贫困地区的数字鸿沟和信息资源缺乏问题。在推广工程中借助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帮扶工作,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获取信息和文化拓宽渠道。
2.3 构建推广工程体系
数字图书馆在建设推广工程前,需要建立和完善推广工程发展机制,为科学推进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和反思,不断改革和创新图书馆的发展政策和措施。相应主管部门根据因地制宜的理念制定推广工程的建设规划和方法,做好数字图书馆帮扶工作的统筹规划,构建逐级保障、上下联动的推广工程机制。借助国家、省级、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的逐级工作机制开展推广工程,充分带动基层领导班子和群众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通过多方联合参与,共同促进数字图书馆的文化帮扶工作。
3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帮扶工作的发展路径
3.1 提升用户需求识别的精准度
图书馆开展数字文化帮扶工作的前提是能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切实保障文化帮扶工作目标的实现,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文化帮扶工作的真实性。数字图书馆在开展推广工程时,要注重用户的数字化需求和信息需求,根据文化差异和地区发展状况制定策略。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对图书馆用户的年龄、行为、需求等多方面开展识别工作。同时,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实地调研工作,通过走访、访谈等形式深度识别用户对于资源的需求。
数字图书馆在开展帮扶工作时要对贫困人群的特征和需求开展逐级分析和探讨,以“需求引导”和“供给创新”两方面结合推动帮扶工作的持续化发展。“供给创新”是指对于不愿意借助文化脱贫的群众,包括无意愿无能力和无意愿有能力两种人群,这些人群由于对于文化帮扶和数字技术的了解度较低,未合理借助数字文化脱贫。“需求引导”则是愿意通过数字文化脱贫的人群,推广工程应为这类人群提供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服务。
3.2 注重定制化资源发展
推广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逐渐摸索出一条有效的发展思路,即“共建、共知、共享”。数字图书馆在推广工程中充分运用这一发展思路,树立起图书馆互联合作的发展理念,联合全国各个图书馆建设、发展数字资源和互联网,依托贫困地区的图书馆需求,建设相应的网络资源,建构高效率、个性化的文化帮扶资源体系。推广工程应该联合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开展多向交流和交互分享活动,对贫困地区的图书馆共享一批适用于基层群众的文化服务资源,全方位提高贫困地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3.3 为不同人群定制个性化文化资源
在对贫困地区的用户需求进行精准化识别后,贫困地区的数字资源和文化资源建设要注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返乡青壮年等人群,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文化资源服务。面对老人群体可以开展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类的文化资源服务;面对儿童群体要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资源服务,定制动画、音视频、新媒体等文化资源服务;面对返乡的青壮年群体要加强各行各业创业知识培训、技能资源等内容的定制服务。
3.4 建构“互联网+”下的文化惠民机制
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工程要充分运用好数字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建构完备的“互联网+”文化惠民机制。推广工程可以建设大数据分析体系,强化对用户文化需求的识别精准度。建设新媒体文化服务平台,对贫困地区的群众的数字文化需要开展常态化收集活动,实时监测群众对数字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线上培训、视听资源、网络课堂、信息公告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归纳,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云平台、文化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对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开放式和一站式文化资源服务,促进线下文化资源和线上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提升基层群众享受文化服务、获取文化资源的便捷性和效率。
4 结束语
大幅度提升服务效能是当前贫困地区文化帮扶工作建设的核心内容。图书馆的效能和服务需要以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和文化资源服务为抓手。推广以数字图书馆为依托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促进我国基层图书馆的文化资源服务与建设实现均等化发展,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数字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