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川渝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
2022-02-07李丹
李 丹
(重庆图书馆 读者服务中心,重庆 400037)
1 时代背景
1.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提出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并被定位为国家重大战略。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1]。这一宏大经济战略的提出与规划有利于成渝地区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推动川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纵深发展、合作双赢的重要机遇,也是开启川渝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体系化服务的根本前提。
1.2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规划的启动
当今时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文化是旅游的深刻灵魂和厚重底蕴,旅游是文化的传承载体和传播方式。国家高屋建瓴擘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其中就包含成渝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这一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时,特别提出要“支持重庆、成都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因此,川渝两地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主动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契机和抓手,“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将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2]。
目前,川渝两地省级文旅主管部门已经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就有诸多关于完善川渝两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川渝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加强巴蜀特藏文献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另外,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3],相信不久之后即可正式出台,从而为促进巴蜀区域文化和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高水准顶层设计。正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规划的重要背景和历史机遇之下,川渝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即将迈入全新高速的发展平台。
2 推进过程
2.1 制定《便捷生活行动方案》,推动川渝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
2021年1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通过实施“六大便捷行动”提高川渝两地人民群众便捷生活水平。该《行动方案》第四项内容是实施教育文化便捷行动,具体包括“率先在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实现读者信息馆际互认和图书通借通还,并逐步推广到川渝两地其他公共图书馆,市民凭个人社保卡或身份证在两地公共图书馆享受阅读服务”[4]。这是推动川渝公共图书馆实施一体化服务的具体政策指引。
2.2 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
2020年6月22日,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进工作会上,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共同签署《建立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的框架协议》,正式成立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5]。该公共图书馆联盟的正式成立是推动川渝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性步骤,从而以创新模式探索公共图书馆跨省合作,切实推动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具体而言,成渝公共图书馆联盟将在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通借通还、阅读推广活动及馆员业务培训交流等方面展开广泛密切合作与交流。
2.3 开展具体业务合作,初步搭建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2020年6月12日,“巴蜀·巴渝”地方文献建设与研究座谈会在重庆巴南区图书馆召开。重庆图书馆、巴南区图书馆、四川省巴中市图书馆等14家川渝公共图书馆共同签订《巴蜀·巴渝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通过搭建地方文献联合信息查询平台,对川渝特色地方文献进行有效整合、深度挖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便于读者远程访问[6]。这是川渝公共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走出的实质性步伐,有助于后期搭建内容丰富、技术成熟、服务完善的川渝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3 发展策略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机遇之下,川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是其必然内容,而川渝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深度合作与一体化建设,则是推动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故此,笔者不揣谫陋,兹对川渝地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加以探讨。
3.1 以成渝合作为重要契机,构建川渝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即是均等化、无偿性提供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川渝公共图书馆应该以成渝深度合作为契机,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到馆借阅一卡通,资源检索一网通,图书文献跨省通借通还,参考咨询、文献传递跨省提供等服务内容,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成渝经济建设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已着手以社保卡及社保系统为技术突破点,开通馆际读者认证统一服务平台,实现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阅览服务一卡通。接下来,两地公共图书馆还应联手搭建网络融合服务平台,实现馆藏资源检索服务一网通,参考咨询跨省服务等。
3.2 以数字阅读为服务方式,促进川渝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
公共图书馆是以提供文献服务为中心职能,因此图书馆要大力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在当前信息化、全媒体时代下,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大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成为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主要方向。川渝公共图书馆数量多达200余家,文献资源丰富,辐射范围广阔,读者群体众多,其中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成都图书馆更是国内知名大馆。因此,川渝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业务合作,以数字阅读为主要服务方式,通过搭建川渝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数据库,促进两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方便读者快捷获取文献资源,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提升读者满意度。
3.3 以巴蜀地方文献为传承载体,打造巴蜀文献保护中心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独具特色的西南地域文化,巴蜀地方文献则是传承、弘扬巴蜀文化的重要载体。川渝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两大中心馆,是巴蜀地方文献的重要典藏机构。因此川渝公共图书馆要联合加强对巴蜀地方文献的整理、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积极打造巴蜀文献保护中心,保护、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精粹,服务巴蜀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
川渝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馆藏文献整合、开发之时,还应该将巴蜀地方文献作为重点开发领域,通过挖掘巴蜀特色文献的丰厚底蕴与博大内涵,实现巴蜀优秀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节点,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将以馆藏红色文献为挖掘对象,联合举办川渝红色文献大型特展,这既是对巴蜀特色文献的深度挖掘,也是向建党百年重大庆典的隆重献礼。
3.4 以文旅融合、阅读推广为主要抓手,开展图书馆“阅读+旅游+研学”活动
当前文旅融合是国家为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自然要主动参与其中,顺势而为。阅读推广则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的主体任务之一,是构建书香城市、全民阅读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川渝公共图书馆在一体化建设中,应该以文旅融合、阅读推广为主要抓手,开展公共图书馆领域的“阅读+旅游+研学”活动,让诗意和远方有机结合,让学习与休闲相得益彰,让知识与健康共同陪伴。具体而言,川渝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做好传统的文献阅读阵地服务,还应该从馆舍建筑、环境氛围、休闲配套等方面着手,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新兴旅游打卡景点和研学服务重要基地。同时,通过挖掘馆藏珍品,提炼文化元素,合作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吸引读者游客消费,拉动旅游市场经济。总之,川渝公共图书馆需要主动融入文旅市场,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联合打造川渝书香城市,促进全民阅读,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4 结束语
川渝公共图书馆应该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以主人翁心态积极参与、推动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建设,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大众教育方面的重要职能。川渝公共图书馆应该顺势而为,大展身手,以全面的服务内容,多元的服务方式,优秀的服务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构建书香城市、和谐社会贡献图书馆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