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集群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2-07褚馨茹魏善麒陈国庆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褚馨茹,魏善麒,肖 岚,王 钰,陈国庆

(成都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2020年4月8日,成渝双方体育局就《推动成渝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达成一致。于4月28日采用视频会议,通过云签约方式完成协议签署。明确指出从体育赛事、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体育产业合作,完善产业协作新机制,进一步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协议中提到从五方面融合发展:①成渝双城携手打造体育赛事中心,积极争取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②双方共同搭建体育公共服务合作平台,促进两地体育建设的交流沟通;③共建共享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实现两地体育馆相互认证;④共同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便于登山滑雪等户外运动爱好者前往体验;⑤实施成渝地区体育人才培养战略,为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成渝两地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对西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产业集群不仅促进了整个西南地区GDP的增长,还可以推动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成渝地区借势新一线城市建设机遇,携手合作发展体育产业集群规模,推动全产业链联合创新。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现体育产业多方面合作,有利于助推两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 文献综述

据统计,2019年成都市体育服务产业产值以及增长值分别高达522亿元、205亿元[1]。2019年重庆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为423.99亿元,增长率14.2%[2]。相关学者对成渝经济圈产业发展进行了较多研究,罗来军(2020)认为成渝地区经济辐射效应不明显,如何通过发掘成渝双城经济圈中更多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从而带动整个西南地区的共同发展,将是成渝两地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3]。窦小哄(2020)认为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的统一协调能力不够,形成了差异化的管理系统,阻碍了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4]。陈会林和刘青(2020)认为促进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优先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和思维,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框架激发体育相关产业的消费活力[5]。

综上所述,虽然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成渝两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因此,研究体育产业集群如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此前,成渝两座城市处于重竞争轻合作的发展模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正式提出后,两地转向注重协同发展。这为成渝两地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及体育人才联合培养提供了机会,在体育产业集群合作方面,成渝地区正朝着多方协同、管理统合、文化互通的合作方向发展。以中小城市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发展地区特色体育经济产业园,以此来推动成渝地区周边城市的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此外,借助体育产业集群的辐射作用,大力推广体育产业与食品、娱乐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以体育产业集群为中心,引领多种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目标。

2.1 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近年来,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心的经济区规模、经济增加值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较大,引领着体育产业向高级化迈进。成都市属于新一线城市,经济高速发展,GDP位于新一线城市之首,发展优势明显。成都、重庆经济圈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推进成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使得成渝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国内的体育产业增长速度均匀,发展后劲足、方向明确。成都建立体育赛事名城后,着力打造成都市品牌赛事,并积极提出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运动会等高端体育大型赛事,从而推进成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成都市极力打造体育国际品牌,不断培育体育产业发展新业态,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庆市也在增强办赛能力及水平,不断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化公司的经营理念,此外还专门设立了体育发展专项基金,用来巩固和提升民间体育产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进入新高度。

2.2 体育产业集群市场拓展不断

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体育产业的占有额不断提升,2019年成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1.25%,总规模为732.6亿元。2019年重庆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0.9%,总产值达到504.72亿元。打造出了特色体育产业集群区,有效促进了体育产业不断助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包括直接与体育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大小型表演活动及间接与体育相关的体育培训、体育传媒服务等,体育产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大。当下人们更加注重体育锻炼,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以及高纬度的健康模式,尤其是在青少年以及中老年人群中,他们不仅要追求高利用效率的体育器材,而且还需要高品质的体育产品(包括阿迪达斯、耐克、安踏、李宁、彪马等知名体育品牌产品)。随着消费者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化,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市场效益都得到了有效发展,从而提高了体育产业集群的驱动力。

3 体育产业集群助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成渝地区联络,改善产业服务环境

加强成渝地区联络是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要求。成都、重庆双城知名度不相上下,二者均有很强的中心位置,具备良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但双城与周边城市缺乏紧密联系,辐射效应不强。应积极推进重庆成都一体化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成渝“双城带动”,促进形成体育产业集群的区域多层次协同发展格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两地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条件。成渝地区要想唱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双城记”,需要强化要素市场配置,改善产业服务环境,基于产业发展形成辐射带动引领局势。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还需要人为地创造体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源条件。借鉴长三角地区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体育产业运作机制经验,打造西部区域高质量体育产业集群。

3.2 增强体育物质条件,提高国际化水平

中西部地区多山地、盆地,受地势限制,给体育产业集群造成了阻碍。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需增强物质条件,基于成都经济发展优势,成都消费内需高、城市接纳度强,为成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成都召开,这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宣传机遇。在此基础上,成都要加强宣传引导,唤醒人们心中对体育产业消费热情。跟随热潮扩大体育产业市场,满足人们对体育市场的娱乐休闲需求、健身需求、旅游需求以及赛事表演需求等,延长体育产业链,挖掘体育产业发展潜力。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此外,重庆也是我国内陆首个保税港区,这为重庆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有利于重庆向市场提供富有科技含量的体育产品,进而有利于体育产品走向国际化舞台。成渝双城地区充分发挥城市优势,助推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化、品牌化、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

3.3 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推广发展理念

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推广健康中国发展理念,提升成渝地区人民群众对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所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仅需要迎合时代的需求、政策的引导,更需要得到各类企业的支持,实现政府财政投入、企业投资和社会资产三者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确保成渝双城经济圈内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资金的需求。在资金保障的基础上,不断挖掘社会中各类体育组织能够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以保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获得体育产业集群多元保障渠道。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冷眼看首都经济圈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