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
2022-02-07刘湘祁
●刘湘祁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的是学生能够利用检验技术检验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而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正确诊断出患者所患疾病。因此,此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各项能力并丰富学生实践经验,能够让学生胜任检验工作并具有严谨的思想态度[1]。由于现阶段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开展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并进行改善,进而让实践教学在学生学习中充分发挥出作用,实现教育目标。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原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应用理论知识、丰富学生实践经验、能够解决检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只有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中应遵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各项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2]。
2.遵循注重基础知识巩固的原则。要实现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检验工作并解决检验中面对的各类问题,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再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完全掌握基础知识。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真实岗位中需要学生自主解决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而在有效地解决问题中离不开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与分析、实践的过程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引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分析、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提升,并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为学生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3]。
4.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要实现实践教学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师生间在实践教学中良好的互动,原因是学生在实践中会因缺乏经验以及未全面性地理解知识,导致在实践中出现问题或者遇到问题无法继续实践的现象,此时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探究,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师生间共同的探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探讨中促进学生自主解决存在的问题,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自信心并掌握丰富实践知识的目的,在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将实践的过程逐一讲解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被动式的学习与记忆实践的过程即可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会因教学中缺乏学生思考的过程,导致学生对实践过程并未有效理解,即使学生记忆了实践的过程,也会因未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分析而产生遗忘的现象,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并阻碍了学生快速成长与发展。其次,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不足。由于教师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实践学习过程枯燥且乏味,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在亲自动手实践时会采取形式化学习的过程,未实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成长的教育目标。再次,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并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需要引入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检验过程并通过实践获取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内容不足的现象,学生未能在实践学习中获取丰富的经验。同时,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也表现出单一化的现象,学生因教学方式缺乏新鲜感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各项能力并未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并未积极引入学生思维。实践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分析、探究、实践的过程具备丰富检验经验、能够自主解决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成长。而实际教学中却表现出未积极引入学生思维的过程,导致学生只是将实践的步骤记忆下来而未有效理解,如果在检验中遇到问题却很难自主解决,就会阻碍学生成长及发展。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改善现存问题的具体策略
1.改变教育观念并促进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要实现实践教学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原因是以往采取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很难在教育中发挥出作用,表现在学生这一课堂主体并未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并未全面性深入的理解,学生只是机械式地记忆了检验步骤,导致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很难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其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及各项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再通过教师有效指导的过程帮助学生全面性理解实践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先采取自我分析与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拥有自主解决实践问题并丰富实践经验的目的。同时,教师应转变自己在课堂中转变自己的身份,从以往的课堂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采取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实现学生自主完成实践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利用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实践学习兴趣。要实现实践教学达到教育目标需要学生拥有实践学习兴趣,但是以往教学中因教学单一化且采取传统教学的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很难实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需要在教学开端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对实践学习过程产生兴趣,进而全身心投入实践学习中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以采取利用学生心理的措施,每位学生都了解疾病是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如果疾病能够早期发现可以达到有效挽救生命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前先了解学生家长是否患有疾病,并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家长患有的疾病为实例。由于学生具有疼爱自己父母的情结,会对后续实践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假使部分学生的家人未存在此类疾病,不会产生较高的学习欲望,教师应从学生自身入手,让学生了解每个人会因身体素质不同、家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疾病,引导学生如果能够拥有检验疾病的能力,可以及时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并及时治疗,进而挽救自己的生命。通过引入学生情感的措施,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医学的积极性,实现第一教学目标。
3.丰富教学内容并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果实践教学的内容较少会阻碍学生的全面成长,原因是当代疾病类型较多且患者患病后疾病处于动态化的状态,在检验中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经验,并通过逐一分析的过程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应采取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措施,可以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积极地引入医院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案例,或者具有检验难度的案例,引入实践教学中达到丰富学生检验经验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实践操作,比如设计出实践教学前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实践的步骤,促进学生的思维融入实践教学中,再进入实践教学的过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实践知识的目的。
4.充分引入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明确只有学生的思维全部融入实践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实践知识,并能够积极探究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检验中存在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岗位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实现稳定且快速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措施引入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利用真实案例让学生思考检验等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全部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在思考、分析、探究的过程中以及教师引导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并掌握实践知识,并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
四、结束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应积极挖掘教学中的不足并有效地改善,在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快速成长,特别是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在面对实际岗位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时能够保证检验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