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 视角下的湖南省“十三五”时期县域经济研究

2022-02-07

经济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十三五县域湖南省

●陆 珊 王 蓉

一、引言和综述

“国家之治,在于州县”,县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全面小康建成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变关键期,县域经济更是各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绩,为脱贫攻坚的胜利和全面小康的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湖南经济腾飞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湖南经验”。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问题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层出不穷。由于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性,目前国外针对县域经济研究甚少,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县域经济现状及对策、评价指标构建等方面,如吕风勇对中部六省县域经济比较分析,认为需大力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极;杨迎军等从制度创新、绿色发展、扶持非公经济、人才开发方面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对策;徐娟认为衡阳市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王建康为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提供了对策研究;许青等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架了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杨松等以13 个指标构建了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体系,诸如之类的研究十分繁多,但以一段时期作为基数研究的县域经济十分少见,湖南作为中部重要省之一,研究其县域经济,对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十分必要。

二、湖南省县域经济现状

湖南因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辖有13 个地级市、1 个自治州,122 个县级行政区域,国土面积21.18 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0 位,中部第1 位,截至2020年11 月,常住人口达6644.49 万人。湖南省地处于长江流域中部,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地区协调发展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都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由30853.5 亿元增长至41781.49 亿元,年均增长7%,高于全国年均1.3 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9 位;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由2915.58 亿 元、12941.99 亿 元、14995.88亿元增至4240.44 亿元、15937.69 亿元、21603.36 亿元,增速分别达45.44%、23.15%、44.06%;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697.88 亿元增至3088.66 亿元,增长14.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499.97 亿元增至16258.12 亿元,增长30.06%;工业增长值增速由6.9%降至4.8%;城镇化率由52.75%增至58.76%,增长11.39%;人均生产总值由46606 元增至62900 元,增长34.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284 元增至41698元,增长33.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930 元增至16585 元,增长39.02%。

2020 年,湖南省10 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 亿元,18 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 亿元,其中长沙市雨花区生产总值突破200 亿元;17 县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 万元;9 县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 万元;4 个县域入选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其中长沙县位列全国第10 位。

三、优势分析(S)

(一)区位与交通优势

湖南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结合部,具有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地位,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往来过渡区、长江带和东部沿海带结合区,省内交通便捷,航运、高铁、高速公路、飞机等交通发达。“十三五”期间,湖南省交通基础建设发展迅猛,形成了水、陆、空联动的交通组合网,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到2020 年末,全省铁路营运里程5630 公里,比2015 年增长24.5%;路网密度达265.82公里/ 万平方公里,比2015 年增长4.08%;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1996 公里,比2015 年增长79.82%,里程数位列全国第4;公路里程达24.11 万公里,较2015 年增加0.42 万公里;高速公路新通车25 段,高速公路里程达6951 公里,比2015 年增长22.96%;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1968 公里;千吨级航道里程达到1209 公里,比2015 年增长72.7%,建成千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114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达8 个,形成了多层级机场网络体系,成立了首家本土航空公司。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大发展布局,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打造陆路、航运、空运立体交通新枢纽,湖南县域经济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二)资源优势

湖南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是全国著名的“渔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等,省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拥有洞庭湖、“三湘四水”等水资源,其天然水资源总量为南方九省之首,水资源总量位于全国第六位;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全球代表性和典型性,被誉为全球同纬度地带最有价值的生态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乃至全球珍贵基因库之一;全省目前已发现矿种146 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11种;湖南山水风光秀美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 处、世界自然遗产2 处、国家公园1 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座、5A 级景区9 家。近年来,湖南先后成功举办“锦绣潇湘”文化旅游推介会走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美洲,让国内外游客进一步认识湖南、走进湖南、爱上湖南。2020 年,湖南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6.93 亿人次,比2015 年增长46.5%,年均增长7.9%,实现旅游总收入8261.95 亿元,比2015 年增长122.5%,年均增长17.3%。

(三)基础优势

湖南是农业大省,更是农业强省。“十三五”期间,湖南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始终扛牢国家粮油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农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其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 位和第2 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11.96 亿元,比2015 年增长60.4%。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打造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2912 个,较2015 年底增长136.0%,创建绿食原料基地35 个,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500万亩,建设绿食示范基地118 个。“十三五”期间,湖南围绕建设制造强省,扎实推进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动能,制造业以工程机械、轨道装备和航空发动机为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南工业增加值达到12363.48 亿元,增加1904.68 亿元,年均增长6.8%。

四、劣势分析(W)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2020年,湖南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仅4席,而相比之下浙江占24 席、江苏占23席、山东占10 席,河南、福建各占7 席,长沙县全国百强县之一,湖南省域最强县,全国排名第10 位。2020 年,长沙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84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808.34 亿元,相比全国县域经济第一县昆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其1/3 左右、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5 左右。湖南省各县域区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遂宁县2020 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1.78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为100.66 亿元,相比长沙县均仅为1/10 左右,而全省大部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为20 亿以下。

(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十三五”时期,湖南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开放战略,全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不断改善。虽然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比重分别上升0.6 个百分点、下降6.3 个百分点、上升5.7 个百分点。一方面,农业是湖南的主导产业,县域农业虽然品种多、产量大,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特色不突出、加工链条短,多为基础农业,资源优势未转化成市场优势;另一方面,第二产业比重持续降低,折射出工业数量、加工能力、门类等在减少,反映出加工能力不足、加工链拓展深度不够、产业附加值低、经营效益差等问题,产业未形成规模尤其是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升级较慢。

(三)收入支出不平衡

“十三五”时期,湖南省虽然财政实力稳步提升,年均增长3.6%,但总体收支不平衡矛盾、财政赤字问题仍然较为突出。2020 年,全省县级地区一般预算收入为25.37 亿元,人均一般预算收入4648 元,全省县级地区一般预算支出为68.87 亿元,相比2016 年全省县级地区一般预算支出均增加16.91 亿元,全省平均县级财政自给率仅为36.84%,远低于全国县级财政自给率平均水平73.23%;大部分县域财政实力有限,在土地资源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这一现象进一步凸显,多数县域至今仍然依靠国省财政政策性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县域经济十分窘迫,县域基础设施普遍严重滞后,且又面临刚性财政支出,为改变现状有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营商环境,加剧了县域一般预算收支不平衡矛盾。

(四)要素制约形式严峻

一是土地资源紧缺。湖南地貌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国家一直以来对土地实行管控,倡导集约化、节约化利用土地,出台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土地约束性指标,《湖南省“十三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明确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 万公顷,县域建设空间用地进一步压缩,导致许多县域招商项目因土地问题而流失。二是发展资金不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十分不足,大部分依靠利用土地抵押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而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也相对有限,在政策收紧同时,土地可抵押率和盘活率持续降低。三是招商引资有限。湖南地处中部,县域招商本身就有限,相比沿海一带,无论从政策、资金、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唯一优势仅土地便宜,虽然现在作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省之一,但承接能力也非常有限,招商引资优势并不明显。

五、机遇分析(O)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一是要抓住国家政策红利机遇。牢牢把握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机遇,全面对接大湾区、长三角、珠三角国家战略,打造重要科技配套基地和转移承接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建设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企业转移,大力推进制造业和工业优势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资金、链条等多方位深度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深化农业改革。持续打造湖南农业公共品牌,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油料、蔬菜、水果等千亿产业,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和层次,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湖南农业基础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四是要把握乡村振兴机遇。集聚产业优势,将优势农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共同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政策资金向农村聚集,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和农村集聚,依靠创新和结构升级,形成区域一体化经济。五是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鼓励以县域为单元,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实行一体化建设,建立城乡基础设施运营长效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构建以中心城市引领,副中心城市带动的城市群,全省形成“一中二副多点”的新型城镇格局,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这一系列的有利条件,为湖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十分有利于湖南县域经济的腾飞。

六、威胁分析(T)

“十三五”时期,湖南县域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国内外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和严重冲击阶段,面对突发事件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加之国际政局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处于下滑期,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经济正面临历史性冲击,经济基础不牢固,居民消费积极性不高,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因素都将威胁湖南县域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发展政策。“十三五”时期出台了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中部各省都紧抓政策机遇奋起赶超。2020 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997 亿元,居全国第5 位,稳居中部第1,远超湖南省地区41781 亿的生产总值,湖北省生产总值达到43443 亿元,居全国第8 位,居中部第2。毗邻省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将对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及各方面发起冲击,抢占发展机遇,都将给湖南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七、总结与建议

“十三五”湖南县域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省经济增长迅速,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整体呈现出质量向好、总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不可忽视湖南县域经济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但湖南作为中部崛起组成部分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区,总体上发展优势大于发展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紧抓机遇期,提升县域经济体量,发展区域经济。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从政策扶持、发展规划等方面,鼓励县域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二是推进重点新兴工业壮大,依托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有力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突破人才资源要素瓶颈,县级财政在人才、资金方面给与优先保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先保障人才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着力培育重点创新型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人员创办企业,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融合,以创新驱动发展。

猜你喜欢

十三五县域湖南省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