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天山七角井南部石英斑岩发育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来自综合物探测量的证据

2022-02-06祁程何昕欣艾虎杨明汪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35期
关键词:石炭布拉克铀矿

祁程, 何昕欣, 艾虎, 杨明, 汪来

(1.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石家庄 050002; 2.中核集团铀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 050002;3.河北省航空探测与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 050002)

天山造山带是一处典型的陆内活化造山带,长期持续的造山活动,使得铜、金、钼、铅锌、铀、磷、铍等多金属元素在此大规模富集[1-2]。从铀成矿区带上看,天山造山带处于中亚成矿域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准噶尔-巴尔喀什火山岩铀成矿带[3-5],显示有大陆边缘环境向板内构造环境变化的特点,地壳深大断裂发育,火山作用强烈,发育大量造山期后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对火山岩型铀矿化的富集非常有利[6-7]。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前人即围绕天山造山带开展了大量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相继在东准噶尔-北天山的博格达山南坡发现冰草沟、七泉湖、坎尔其、西盐池、车库泉等5个铀矿化集中区,在小草湖-车库泉一带的石炭系、二叠系中发现火山岩型铀矿床1个,矿点、矿化点、异常点共计30多个[8-9]。铀及多金属矿化主要受北东向展布的晚二叠世石英斑岩体控制,石英斑岩侵入到砂岩、砂砾岩中,后期构造拉张,热液多次叠加,形成火山岩型铀钼矿化,矿体多赋存于石英斑岩裂隙带或石英斑岩外接触带砂岩、凝灰质砂岩中。

不同物探方法各有其适用性和优缺点,为减少多解性,提高勘查效果和效率,矿产勘查实践中通常会选取组合方法,获取多元地球物理信息进行综合解释[10-11]。应用综合物探方法开展铀矿勘查工作已有多年实践经验,杨树流[12]在下庄矿田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和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相结合的物探方法,基本查明了控矿断裂构造及岩体界线;王志宏等[13]通过研究不同物探方法组合在桃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地面高精度磁测+活性炭吸附氡气测量)、红山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地面磁测)、连山关(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土壤氡测量)、雪米斯坦(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等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认为在硬岩型铀矿勘查中开展综合物探及地球物理模式找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乔宝强等[14]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量与高精度磁测的组合方法在江西河元背地区开展试验研究,推断的隐伏岩体及断裂构造得到后期钻孔验证;杨明[15]在沽源地区开展火山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较好查明了岩体深部发育特征、断裂位置及深部延伸情况,利用氡气测量发现了深部铀矿化信息,经过钻探验证,认为在火山岩地区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及氡气测量进行铀矿勘查是有效的物探方法组合。现以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及地面高精度磁测作为工作手段,以电、磁正反演技术为主要方法,对北天山七角井南部地区的石英斑岩空间展布特征开展研究,根据钻孔验证情况划定了找矿有利区,为该地区铀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1 地质概况及岩石物性参数特征

1.1 地质背景

天山造山带[16]处于中亚造山带南部[图1(a)][17-18],自北向南分为东准噶尔造山带、北天山造山带、中天山地块和南天山造山带[图1(b)][19]。

研究区位于北天山造山带博格达-哈尔里克裂谷南缘,紧邻吐哈盆地。博格达-哈尔里克裂谷主要由中、上石炭统呈紧闭线形不对称复背斜组成[20-23],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图1(c)],以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为主,东部岩浆活动较强,发育有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呈大岩基出露;中、西部岩浆活动减弱,局部发育浅成斑岩[24]。

区域构造多为高角度逆冲断裂,走向近东西,延伸规模大[25]。由于这些断裂、褶皱的影响,在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南坡形成了多个控制铀成矿作用的断褶带,与研究区有关的主要是西盐池-车库泉断褶带。晚古生代火山岩带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是区域线性构造控制的裂隙式喷发作用的结果,其火山机构常显示为东西向展布的链状火山穹隆或火山凹地形态[26],控制了火山成因的铀矿化点带的分布。已经发现的火山岩型铀矿点主要有小草湖203矿点以及201、530、101、102、103、104、105、106等[图1(c)]。

1.2 研究区地质概况

研究区主要出露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C2y),为一套沉积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下部为中基性喷发岩,上部为中性喷发岩和流纹岩,是区内铀矿主要含矿层之一(表1,图2)。其次出露下二叠统库莱组(P1k),主要分布在车库泉一带,为一套火山岩-沉积杂岩建造。侏罗系主要为上侏罗统红山组(J3h),分布于研究区东南边缘,下部为灰色含煤碎屑岩建造,上部为杂色、红色碎屑岩建造。第四系(Q)主要为河流冲积、山麓堆积、坡积物,局部有化学沉积,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图2)。

(a)为中亚造山带大地构造位置图(据文献[17-18]修改);(b)为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文献[19]修改);(c)为研究区区域地质简图(据核工业216大队内部资料) 1为第四系;2为上新统;3为中新统;4为渐新统-中新统;5为上侏罗统;6为下侏罗统;7为下二叠统;8为中石炭统;9为下泥盆统;10为花岗岩;11为花岗闪长岩;12为辉绿岩、辉长岩;13为蛇绿岩带;14为整合及不整合地质界线;15为不同级别断裂;16为砂岩型铀矿点;17为火山岩型铀矿点;18为花岗岩型铀矿点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图Fig.1 Geotectonic location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study area

研究区早期有华力西中期的闪长玢岩、安山玢岩、霏细斑岩、斜长花岗岩等,晚期以二叠纪石英斑岩为主,具多期次活动特征,是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晚二叠世石英斑岩侵入到砂岩、砂砾岩层中,后期构造拉张,热液多次叠加,形成次火山岩型铀钼矿化[27]。

富铀的石英斑岩岩体呈北东向展布,其西始530矿点,东至车库泉一带,东西延展长度约18 km(图2)。在石英斑岩外接触带红化的砂岩、砂砾岩中也发现多个铀矿化、异常点,从西向东赋矿岩石由石英斑岩逐渐过渡为砂岩和砾岩[28]。

表1 研究区主要地层简表Table 1 Summary of main strata in the study area

1为第四系;2为上侏罗统红山组二段1层;3为上侏罗统红山组一段2层;4为上侏罗统红山组一段1层;5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6为下二叠统库莱组四段;7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8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二段;9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一段;10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11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三段;12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13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一段;14为华力西期石英斑岩;15为华力西期正长斑 岩;16为华力西期霏细斑岩;17为断裂;18为整合及不整合地质界线;19为铀矿点及编号;20为堆积物;21为砂岩;22为砂砾岩;23为石英斑岩;24为安山岩;25为玄武岩;26为产状;27为音频大地电磁测点及测线编号;28为地面高精度磁测点及测线编号图2 研究区地质及综合物探工作实际材料图Fig.2 Actual material map of Geology and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 the study area

1.3 岩石物性参数特征

对主要岩石露头进行了岩石电阻率参数和磁化率测量(表2),岩石露头风化破碎程度、含水性、测量时的环境条件等不一致,所测物性参数只做相对大小的对比。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岩石之间电阻率、磁化率差异较大:砂岩为低阻、弱磁;安山岩为中高阻、强磁;玄武岩为中高阻、强磁;凝灰岩为中低阻、中强磁;石英斑岩为高阻、弱磁。可以看出,石英斑岩与围岩之间存在明显物性差异。

表2 研究区岩石物性参数统计表

2 研究方法及工作布置

2.1 物探方法组合

由于不可避免的多解性,一般很难用单一物探方法取得优良的勘查效果[10]。为提高勘查效果,根据火山岩型铀成矿特点,以及研究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选择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及地面高精度磁测,联合对石英斑岩进行探测。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是一种利用天然场源探测深部地质体的勘探方法,主要利用了卡尼亚电阻率和趋肤深度理论,频率范围为1~10 000 Hz,探测深度较大,分辨能力较好。目前的阻抗估算用到了先进的Robust估算技术,可靠性较高。

地面高精度磁测是利用地壳中不同岩矿石之间磁性差异引起的磁异常,来研究地质构造分布规律的勘探方法,可有效分辨控矿构造、岩体接触带等。

2.2 工作布置

布置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11条,方向为NW335°,线距500~1 000 m,点距50 m;布置地面高精度磁测剖面25条,剖面方向为NW335°,线距250 m,点距50 m(图2)。

3 地球物理响应

3.1 音频大地电磁数值模拟

音频大地电磁正演模拟是在给定地下介质分布的情况下,通过解析或者数值的方法,计算相应的地球物理响应过程[29],该响应过程与地下介质的电阻率有关,是地球物理反演的基础[30]。

3.1.1 数值模拟方法

音频大地电磁数值模拟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测岩石电阻率参数,采用二维有限元差分法进行。

有限元差分法是以差分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利用规则网格,直接对微分方程进行差分替代,把要求解的边值问题转化为一组相应的差分方程,解出差分方程组在各离散点上的函数值,便得到边值问题的解,其因方法较简单而得到广泛应用[31-33]。

3.1.2 正演模型建立

I-I′实测地质剖面自北向南穿越了8个地质单元(图3),该地质剖面距离101矿点约3 km,与HSK04号音频大地电磁剖面相邻,基本与C12号磁测剖面重合(图2)。

以I-I′地质剖面为地质模型,结合实测电阻率参数,基于二维有限元差分法建立了地球物理正演模型(图4),模型总长度4 km,深度700 m,点距50 m。模型大致可以分为6段:①第Ⅰ段模型为0~1 240 m的中低阻体,模拟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砂岩、砂砾岩、细砾岩,电阻率200 Ω·m;②第Ⅱ段模型为1 360~2 120 m的中阻体,模拟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安山岩,电阻率800 Ω·m;③第Ⅲ段模型为2 200~2 520 m的高阻体,模拟华力西期石英斑岩体,电阻率1 500 Ω·m;④第Ⅳ段模型为2 520~3 240 m的中低阻体,模拟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及四段的砂砾岩、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及凝灰质砂岩,电阻率200 Ω·m;⑤第Ⅴ段模型为3 240~3 720 m的中高阻体,模拟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玄武岩,电阻率1 000 Ω·m;⑥第Ⅵ段模型为3 720~4 000 m的低阻体,模拟上侏罗统红山组一段砂岩、砾岩,电阻率100 Ω·m。

一般情况下,因糜棱岩、构造岩甚至裂隙水的填充,断裂构造常呈低阻带或梯度带特征[34],因此在第Ⅰ段模型与第Ⅱ段模型之间、第Ⅱ段模型与第Ⅲ段模型之间分别插入了两段低阻模型,用来模拟断裂(图4),设定电阻率100 Ω·m。

3.1.3 模型反演求解

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对正演模型进行反演求解[35],其结果清楚地揭示了深部地电结构,模拟各地质体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基本与地质模型吻合(图5)。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安山岩整体呈中阻特征,其中中细粒安山岩电阻率略低,致密块状安山岩电阻率略高;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与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及四段的碎屑岩,电阻率较为稳定;华力西期石英斑岩及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玄武岩与两侧围岩之间应均为断层接触,石英斑岩呈深部膨大、顶部收缩的形态。

图3 I-I′实测地质剖面图Fig.3 Measured geological profile of I-I′

图4 正演模型Fig.4 Forward modeling

反演结果显示,断裂F1表现为梯度带特征,断裂F2表现为舌状低阻带特征。另外,在玄武岩两侧,亦可根据梯度带特征推断为断裂,说明研究区构造活动强烈。

经过模拟对比,最终确定全区反演参数选用TM模式、正则化因子30,点距50 m,圆滑系数0.5。

3.2 磁测曲线拟合

观察C12号磁测曲线发现,0~1 400 m段曲线光滑,基本稳定在0,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砂岩、砂砾岩、细砾岩的反映;1 400~2 500 m段磁异常在-200~800 nT跳跃变化,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安山岩与华力西期石英斑岩体的综合反映;2 500~3 500 m段曲线平稳光滑,幅值在0左右,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及四段的砂砾岩、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及凝灰质砂岩的反映;3 500~4 000 m,有高达1 200 nT的叠加异常,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玄武岩的反映(图6)。

根据实测磁化率参数,结合I-I′地质剖面模型,对C12号磁测曲线做了反演(图6),研究区磁倾角I=63°,磁偏角D=3°。

共模拟了9块模型:①Ⅰ号模型磁化强度M=10×10-3A/m,模拟第四系,为无磁性地质体;②Ⅱ

1为上侏罗统红山组;2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3为下二叠统库莱组四段及三段;4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5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6为石英斑岩;7为推断地质界线;8为推断断裂及编号图5 正演模型的反演结果Fig.5 Inversion results of forward model

图6 C12号地面高精度磁测曲线反演结果Fig.6 Inversion results of C12 ground high-precision magnetic survey curve

号磁化强度M=10×10-3A/m,模拟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砂岩、砂砾岩、细砾岩,为无磁性地质体;③Ⅲ号磁化强度M=1 000×10-3A/m,模拟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中细粒安山岩,为强磁性地质体;④Ⅳ号磁化强度M=500×10-3A/m,模拟华力西期石英斑岩体,为弱磁性地质体;⑤Ⅴ号磁化强度M=100×10-3A/m,模拟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及四段的砂砾岩、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及凝灰质砂岩,为无磁性地质体;⑥Ⅵ号磁化强度M=2 500×10-3A/m,模拟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玄武岩,为强磁性地质体;⑦Ⅶ号磁化强度M=400×10-3A/m,模拟上侏罗统红山组一段底部草绿色、黄绿色中-粗粒砂岩、砾岩,为弱磁性地质体;⑧Ⅷ号磁化强度M=1 500×10-3A/m,叠加于Ⅲ号模型之上,模拟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致密块状安山岩,为强磁性地质体;⑨Ⅸ号磁化强度M=800×10-3A/m,叠加于Ⅵ号模型之上,模拟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凝灰熔岩。

经过反演,模拟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与地质模型、音频大地电磁正演结果也对应较好。

4 石英斑岩分布特征

4.1 磁场特征

总体表现为南东高,北西低,中间高低交错的磁场特征(图7、图8),根据磁场强弱、等值线形态,可将磁场由南到北分为平稳的负磁场区(A)、变化的强磁场区(B)、平稳磁场区(C)、平稳的弱磁场区(D)、跳变的正负磁场区(E)以及变化的负磁场区(F)6个小区(图7)。根据磁性参数特征及野外实地观测,推断A区为上侏罗统(J3ha-1)中-粗粒砂岩的反应,B区为下二叠统(P1ke)暗绿色、深灰色玄武岩的反应,C区为下二叠统(P1kc)凝灰岩、砂砾岩的反应,D区为石英斑岩的反映,E区为上石炭统(C2yd、C2yb)安山岩和砂岩的综合反映、F区为上石炭统(C2yb、C2yc)砂岩的反应。

图7 地面高精度磁测ΔT剖面平面图及推断磁场分区图Fig.7 ΔT section plan and inferred magnetic field zoning of ground high precision magnetic survey

图8 地面高精度磁测ΔT等值线平面图及推断断裂分布图Fig.8 ΔT isoline plan and inferred fault distribution map of ground high precision magnetic survey

断裂构造控制了岩性变化以及矿化分布,在磁场中反应明显,一般表现为不同磁场面貌分界线、线性排列的正磁异常带。共推断断裂9条(图8),走向以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北东东和北西向次之。沿F3断裂有晚二叠世石英斑岩侵入,后期受北西向构造挤压,地层被抬升并剥蚀,石英斑岩体规模逐渐变小。

石英斑岩总体沿断裂呈北东东向狭长带状展布,ΔT幅值一般在-100~20 nT,ΔT等值线平面图上等值线闭合、宽缓,呈串珠状,为测区磁场面貌的分界线。在ΔT剖面平面图上表现为场值较低的负磁场,曲线光滑,跳变小,相邻测线具有相似性。

4.2 电性特征

1为上侏罗统红山组;2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3为下二叠统库莱组四段及三段;4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5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6为石英斑岩;7为推断断裂图9 HSK04线反演电阻率断面解释图Fig.9 Interpretation of inversion resistivity section of HSK04 line

图9为HSK04线反演电阻率解释断面图,与正演模型反演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选择的反演参数比较合理。

可以看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安山岩整体呈中阻特征,其中中细粒安山岩电阻率略低,致密块状安山岩电阻率略高;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与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及四段的碎屑岩,电阻率较为稳定;华力西期石英斑岩及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玄武岩与两侧围岩之间应均为断层接触,石英斑岩呈岩枝产出。

对研究区电测深数据进行反演,并结合磁测数据综合分析,对地层、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深部发育情况进行了详细刻画(图10)。

从平面上看,二叠世石英斑岩受F3断裂夹持,呈狭长线性带状展布,西宽东窄,在HSK08处发生分支,向西延伸约500 m至HSK07,地表控制宽度较大,约400 m,呈蛇头状。从纵向上看,受断裂作用影响,在HSK08-HSK09线处石英斑岩深部发生错动,上部向北西扭转,呈上宽下窄形态,继续向西延伸,北西向构造挤压抬升作用加强,石英斑岩被抬升并剥蚀,岩体深部规模逐渐变小。综合各测线反演电阻率断面图分析,石英斑岩深部电阻率较高,上部有降低趋势,表明石英斑岩体深部完整性较好,上部较为破碎。

1为第四系;2为上侏罗统红山组;3为下二叠统库莱组;4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第四岩性段;5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第三岩性段;6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第二岩性段;7为上石炭统杨 布拉克组第一岩性段;8为推断石英斑岩;9为推断玄武岩;10为推断断裂图10 地质推断解释图Fig.10 Interpretation of geological inference

5 找矿意义

5.1 钻孔验证

ZKL4-1号孔位于HSK01线3 150 m附近(图11、图12),该孔在360 m左右打穿石英斑岩,钻孔揭露情况与反演电阻率断面解释基本一致。石英斑岩一般为高阻弱磁特征,但受断裂构造作用,破碎严重,野外实地观察发现,地表岩石风化破碎严重,完整性差,电阻率有所降低。磁性偏高是因底部上石炭统安山岩影响所致。

1为上侏罗统红山组;2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3为下二叠统库莱组四段及三段;4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5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及一段;6为石英斑岩;7为钻孔位置及编号;8为地质界线;9为推断断裂图11 HSK01线反演电阻率断面解释图Fig.11 Interpretation of inversion resistivity section of HSK01 line

5.2 找矿有利区

研究区位于铀矿化点周边,铀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从车库泉地区101矿点西部ZKC-4勘探线勘探结果(图13)可以发现,该地区的铀矿化与石英斑岩关系密切,矿化主要赋存于红化(赤铁矿化)的砂砾岩中,顶底部的肉红色、灰绿色砂砾岩亦有一定的矿化显示,受断裂控制明显。地表矿石裂隙发育,破碎强烈,且常发育褐铁矿化、赤铁矿化或碳酸盐化,但钻孔内岩石基本保持原生色,肉眼难以观察到次生蚀变现象。

1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2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二段;3为石英斑岩;4为砂砾岩;5为含角砾砂岩;6为石英斑岩;7为推断地质 界线;8为产状;9为钻孔编号及位置;10为地表蚀变带图12 ZKL4-1钻孔揭露示意图Fig.12 Schematic diagram of ZKL4-1 borehole exposure

根据电、磁综合推断解释,分析认为研究区晚二叠世石英斑岩沿北东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呈裂隙式侵入,在构造带的不同地段,随着围岩破碎程度的不同、破碎带宽度的不同,石英斑岩侵入体形态也随之变化。成岩后经历后期的构造抬升,经风化剥蚀,形成了残留体呈狭长线性带状出露地表的格局。

结合区域铀成矿环境分析,推断铀成矿有利地段2片(图14)。

其中Ⅰ号有利区位于断裂F14、F15与HSK07~HSK08线夹持的四边形区域,该区域石英斑岩在地表发育,东西长约1 km,宽约200 m。受断裂作用影响,深部岩体发生扭转,扭转部位构造活动强烈,上侵通道膨胀变形,为成矿流体富集提供了充足的热液条件。后期构造多次活动,石英斑岩非常破碎,提供了良好的铀矿贮存空间。同时,该区已发现铀工业矿体,说明该段深部具有良好的铀找矿前景。Ⅱ号有利区位于断裂F3北西,与HSK04~HSK05线夹持的四边形区域,与Ⅰ号区石英斑岩深部发育情况相似,后期有次火山岩体(霏细斑岩)的再次侵入,热液具有多期次活动,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

1为下二叠统库莱组四段;2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3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4为石英斑岩;5为砾岩;6为砂砾岩;7为泥质砂岩;8为石英斑岩;9为凝灰岩;10为安山岩;11为地质界线;12为 推断地质界线;13为断裂;14为推断断裂;15为铀矿化;16为铀 矿化品位及厚度;17为前人探槽位置;18为钻孔位置及编号图13 车库泉地区101矿点西部ZKC-4勘探线剖面Fig.13 Profile of ZKC-4 exploration line in the west of No.101 ore occurrence in Chekuquan area

6 结论

通过电、磁综合测量,结合正反演技术,对北天山七角井南部地区石英斑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晚二叠世石英斑岩沿北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侵入,呈岩株状产出裂隙式侵入,经后期构造抬升,风化剥蚀,其残留体呈北东东向狭长线性带状展布。石英斑岩多以岩株状产出,自西向东,深部规模呈下窄上宽→下宽上窄变化的形态。受北西向构造挤压影响,石英斑岩被抬升并遭到剥蚀,西部岩体破碎更强烈。

1为第四系;2为上侏罗统红山组二段1层;3为上侏罗统红山组一段2层;4为上侏罗统红山组一段1层;5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五段;6为下二叠统库莱组四段;7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三段;8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二段;9为下二叠统库莱组一段;10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四段;11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三段;12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二段;13为上石炭统杨布拉克组一段;14为华力西期石英斑岩;15为华力西期正长斑岩;16为华力西期霏细斑岩;17为断裂;18为整合及不整合地质界线;19为铀矿点及编号;20为音频大地电磁测点及测线编号;21为地面高精度磁测点及测线编号;22为推断断裂及编号;23为推断铀成矿有利区及编号图14 研究区物探测量综合成果图Fig.14 Comprehensive results of geophysical survey in the study area

(2)结合区域铀成矿环境,分析认为研究区内铀成矿有利区有2片,分别位于断裂F14、F15与HSK07~HSK08线夹持的四边形区域以及断裂F3北西,与HSK04~HSK05线夹持的四边形区域。

(3)通过地面磁法测量,大致查明了控制石英斑岩发育的断裂构造,对石英斑岩的平面分布特征有了大致了解,而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大致查明了石英斑岩深部发育特征。两种物探方法联合测量,互相印证补充,有效降低了多解性、提升了勘查效果和资料解释的精细化程度。

猜你喜欢

石炭布拉克铀矿
德国:一所能将“后进生”教好的学校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新疆富蕴县扎河坝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分析
适彼乐土
江布拉克雪中郁金香
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地质意义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