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文化赏析
2022-02-06元旦尖措
元旦尖措
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结构样式和艺术特点。它的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据文物考古资料显示,现今藏族服装的基本型制早在公元前1 世纪前后就已形成。在牧区,藏族牧民穿着用绵羊皮加工的大长袍,既经久耐用又抵御风寒。它结构肥大,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大袍袖子非常宽畅,穿脱自如,白天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夜间解开腰带,长过人体的皮袍可当被盖。大长袍穿久后原底透出苍色纹路,意象古拙。农区虽然气候相对温暖,但毕竟地处高原,大袍仍是人们普遍的穿着样式,只是面料选择余地更大,可用呢、毡、氆氇、棉和丝绸制作。
藏族服饰同其他民族服饰一样经历着由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中世纪的藏装十分华美,到了现代又趋向简练,现代藏族女装也随着时尚的发展由宽大趋于瘦长,从拉萨的长袍看,新装已有了明显的曲线。藏族服饰品类繁多,概括起来可分为锦缎袍、皮袍、无袖袍、短衣、衬衫、内衣、长筒裤、坎甲、腰带、帽、靴、围裙、发饰、首饰、佩饰等。
穿藏袍,里面要穿衬衣,男式衬衣多半是高领,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用白色绸布做面料的居多,女式翻领衬衣用各种颜色的绸布做成,袖子较长,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长袖飞扬,豪放中带了几分飘逸。像彩虹一样呈现7 色(也有说是14 色)条纹的氆氇围裙,藏语叫“邦典”,是藏族女装的标志,围裙织法独特,编织精密。农牧区妇女喜欢以强烈的对比色条相配,城镇妇女则喜欢选择条纹纤细、颜色雅致的绸子。氆氇也称藏毛呢,以山南扎囊、后藏江孜、藏东芒康等地所产最为有名,相传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它细密平整,质软光滑,是藏装、藏靴和金花帽的主要加工材料。藏族帽子种类繁多,主要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无论男女都戴,特别是毡帽配穿藏袍和长筒藏靴,若再佩戴上巴珠、珊瑚、玛瑙、翡翠、松耳石、猫眼石、海螺、项链、银器、铜片、金戒、护身盒“噶乌”、腰刀、打火镰、鼻烟壶等,那真是雅俗共赏、雍容华贵。
为了美,为了文化或精神上的需要,不同族群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在服装上一次次添加进或虚或实的意象。服因饰而生光,饰为服凝结民族精神之华。
藏族服饰的灿烂夺目,除了服装款式的千变万化,更有装饰形式的丰富多彩。饰品,是服装实用功能之外的“多余”部分,是在物质外壳上附加的心灵之物。
所谓饰品,一般是指与服装或人体相配的各种物饰或体饰,如头饰、发饰、耳饰、项饰、胸饰、臂饰、腕饰、指饰、扣饰、腰饰、脚饰、臀饰及巾、帕、扇、包、佩刀等佩饰。另外,胸兜、围腰、头帕等虽可归为“服”,但在许多民族中,却有更多“饰”的特点;缝缀在冠帽、领口、袖边和衣襟的装饰,虽与服装款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如果从纯粹审美的角度看,我们完全可以从这类衣装上剥离出一种富有装饰韵味的形式结构,把它视为可以相对独立成章的“饰”的单元。至于不属“服”也不算“饰”的背背、垫腰等,因其常常与身相随,事实上已成为民族服饰的一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也可把它归到饰品一类。
“饰”在藏民族服饰文化中,是与“服”密不可分的。它们或独立成形,或以缝绣、镶缀等方式,化合在服装款式中。服中有饰,饰可成服,便是民族服饰的一个特色。
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 世纪前后,青藏高原土著部落的服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袍、大襟、右衽长袖、束腰及以毛皮翻衣的特征。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古、满等民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服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服装、服饰来看,直到现在,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比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平易化的特征。
由于藏族生活的各个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差异,劳动生产、生活方式有不同,加之经济文化交流的因素,藏族服饰可谓异彩纷呈。藏装的结构、装饰、着装方式都有明显的区域性。例如,工布地区生长了大片的原始森林、雨量充足,这里的藏族为了适应自然条件,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一种叫“古休”的外衣,这种服饰一般用氆氇或兽类皮革制成,肩宽无袖,便于双臂的活动,适合伐木、抬运木材等生产活动,还可以防避小雨。而藏南谷地气候比较温和湿润,生活在这个地区的藏族人民衣着比较轻快,如日喀则、山南以及人称日光城的拉萨地区的藏族人民以氆氇袍为主要服装。
安多地区的服饰也各有不同。不管是牧区还是农区,不分男女老少,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冬时喜欢穿皮袍或深黑褐色的布料加罩面的羊皮袍,头戴狐皮帽。夏、秋时人们则穿加有里子的氆氇和用毛哔叽等料子所缝成的藏服,有些人还穿黑白羊羔皮缝制的加罩袍,还穿用绸缎和毛哔叽缝制,用水獭皮镶边的夏服。男子的皮袍领口环镶虎皮或豹皮,女装则用红、绿、蓝、黑等色及各种混色而成的绸子,系着以红色为主的绸缎腰带,脚蹬藏式长筒靴。每逢佳节,不分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男人们还佩戴镶有珊瑚和绿松石的佩刀及金银所精制的“噶乌”(护身盒),颈上带着象牙及檀香木所制而配有珊瑚的念珠,佩戴特大的金银耳环,看起来真是威风十足。女人们则佩戴着金银及珊瑚项链、金银耳环、金银戒指以及以银精制而成的腰饰品(原来为挤奶时挂奶桶之用,后来变成了装饰品),头发辫成许多碎条然后盘起来,再用琥珀、珊瑚、金银等加以装饰,与华丽的服装搭配起来会显得靓丽可爱。
藏族服饰大胆运用红与绿、黑与白、赤与蓝、黄与紫等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其服饰明快而又和谐。
藏族服饰还有表现色彩、纹样等方面呈现递增排比的规律,是其突出的艺术特点。如牧区皮袍的“坚”(花边)常用蓝、绿、紫、青、橙、黄、朱等长方形色块,依次递增构成五彩色带。由于对比色、相关色组合在一起,所以给人以跳动、活泼之感。藏族服饰运用色彩的特点表现为对比强烈又协调,许多白氆氇藏袍镶以大面积的墨色袖口、领口和下摆,黑色边饰宽大,突出了黑边饰,下身还配以白色裤子。对比色处理服装和束扎用品的色彩应用时常出现,妇女发饰常用鲜红和翠绿、朱红和群青、粉红和天蓝等对比色毛线缠于辫中。
藏族服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象牙、玉质饰器或代用品。许多饰品造型厚重、剽悍,而其花纹雕镂却细腻、精致。佩戴的部位很广泛,从头部、发辫到耳、项、腕、指、背、腰部都可以。比较典型的饰品,是精雕细刻并镀以金、银的腰刀、腰扣、火镰以及镶有翡翠、玛瑙或绿松石的耳环和各式各样的发饰品。
藏族服饰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劳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藏族服饰有着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许多服饰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际应用中逐渐演变成了装饰品,有的至今尚有实用和装饰的双重作用。例如藏族牧区一种叫“学纪”的腰佩,就是妇女挤牛奶时的一种工具,其形状像个小铁锚。后来“学纪”成了牧区藏族妇女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不论是平时或节日,不论是劳动或休息,不论是在家或外出,都随身佩戴,成为装饰品的“学纪”,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雕花,并用翡翠、玛瑙或绿松石等镶嵌,其形状也图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