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2-02-06方基甸
方基甸
(浙江开放大学瑞安学院,浙江 瑞安 325200)
随着数字化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基于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虚拟技术发展的云课堂教学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云课堂教学不仅是线上线下教学的呈现,更是将教学平台、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及教学分析深度融合,从而营造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泛在化学习[1]。
云课堂教学融合了面授课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缓解成人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其融合各类教学平台,建设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鼓励学员参与资源建设,将优秀的学习成果融入课程资源库之中,使得教学课程得以持续发展和完善。课堂融合使用各类教学方式,拓展线下课程实践和探讨,提升学习乐趣,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满足成人学习者个性化、分层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云课堂教学跟踪记录学习者各项学习活动和学习进度,准确评估学习成效,使考核结果更具可信性。除了学习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学员还可以通过云课堂参与学习比拼、分享学习成果,提升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2]。
一、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大数据统计等新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3],云课堂教学在国家开放大学成人教育(开放教育) 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受到师生的好评。云课堂教学需要用到的设备诸如多媒体教室、无线网络、数字化设备等进行了迭代升级,开放大学课程资源也在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促使成人学习者的业余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相较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而言,部分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尚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少云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
开放教育现有的教学标准需要更新,目前有的课程以传统教学设计为主,没有充分利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成果,云课堂教学的特征和优势体现不够。课程资源建设融合度不足,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实践操作需要进一步融合。
(二) 缺少云课堂教学统一的教学框架
目前,在部分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中,对现有的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协同性不够。如资源主平台(MOOC 平台、蓝墨云班课平台等)、在线直播平台、实验实训平台、测试考核平台、分享交流平台等类型较多,有的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选取部分平台应用时,未能充分协同发挥各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实现功能互补。
(三) 有的课程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首先,部分开放教育未能充分利用云课堂优势开展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目前,开放教育以网上实时教学及传统面授课混合的教学为主。开放教育学生以成人学员为主,属于在职学习,面授课程基本安排在周末,学员要兼顾家庭生活。其次,个性化、分层化教学不足。在技术层面上,目前已具备实行个性化、分层化教学的可能性。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进行个性化教学,推送精准的学习资源,制定个性化辅导,实现分层教学等。但在部分开放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个性化、分层化教学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开展[4]。
(四) 考核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开放教育课程考核方式类型较多,如纸质作业、线上作业、在线机考、线下考试、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但是,有的开放教育在考核实施过程中以教师主观评分为主,对基于数据形成的客观考核如在线签到、线上直播参与度、实时问答、学习成果分享评价等考核方式利用不足。
(五) 师生信息技术素养能力需要提升
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功能在日益完善,但部分教师由于受年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等方面限制,未能第一时间学习掌握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开放教育的学员组成结构复杂,年龄跨度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年龄偏大且基础薄弱的学员对于信息化学习方式接受较慢,创造性学习能力不足。
二、基于协同理论设计云课堂教学的理论逻辑
云课堂教学涉及到线上线下教学空间、同步异步教学时间、各类型教学方式、传统及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竞争与合作的同学关系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基于协同理论,对各方要素进行分析关联,从而使各要素相互融合优化。
(一) 协同理论的内容
20 世纪70 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理论,该理论是研究系统形成、运动、演化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为系统结构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并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5]。协同理论认为,在多个系统组成的动态体系中,各子系统通常处于无序、自发、无规则的运动状态,同时又会与其他子系统之间产生关联。经由多年的实践探索,协同理论已成为系统优化的重要理论依据[6]。协同理论为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促使教学设计各要素协同合作,从而促进教学设计优化提升。
(二) 协同理论为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协同理论与开放教育的教学设计契合度较高。协同理论的研究对象具备复杂与开放这两个基本特征,而开放教育教学设计符合此特征要求。在设计内部,教学设计由多个互相关联的复杂部分组成,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部分的内容和特征各不相同又互相联系。在设计外部,教学设计要与多个领域进行交融,比如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需求、个人价值的追求等,要在互动交融中进行协同整合。
(三) 协同理念下云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
1.布局顶层设计,规范教学标准
深入研究各课程体系,对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等要素进行重构,形成教学标准。在重构教学空间和时间上,充分发挥云课堂教学的优势,向课前和课后拓展延伸。
2.协同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按照平台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如自主学习平台、直播平台、实训平台、考核平台、分享交流平台等;其次,根据课程特征选取适合的平台形成多平台协同框架,涵盖教学设计各个环节;最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各部分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形成“前端自主学习+中端教学实践+后端考核分享”的完整学习闭环。
3.协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虚拟化的VR、AR 交互场景、数字化签到、提问、抢答、讨论、分享、测验、反馈等功能与传统的讲授型、研讨型、协作探索型教学方式相协同,促进课堂朝着多模态的方向发展。云课堂教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利用信息技术记录了课堂全过程,为精准地进行智能化学习分析和科学调整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撑。
4.协同考核方式,强调过程性学习
开放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分为期末终结性考核及平时形成性考核两部分。期末终结性考核分数一般占50%~70%,多为期末笔试或者机考;平时形成性考核一般占30%~50%,包括平时作业、到课情况、学习行为等。云课堂教学可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教学互动、作业测试、小组讨论、成果分享等过程性学习行为数据,动态化、智能化地融合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协同考核方式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平、合理。
同时,在云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开设相关评比和竞赛,检验培训效果。还应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及培训,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开设相应课程,适当增加授课课时,开展专题培训活动,提高学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开展实践操作,提升学习效果。
三、基于协同理论的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 基于协同理论的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框架设计
基于协同理论对各要素进行分析整合,本文提出了云课堂教学框架设计。以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基础上,融合线上自学、线上线下授课、实操训练、考核评估及成果交流等各类教学平台,形成前端自主学习、中端教学及实践、后端考核分享的教学框架,教学框架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协同理论的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框架图
1.资源主平台
协同蓝墨云班课、MOOC 平台、开放教育一网一平台等,建立课程资源库,丰富学生线上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课程内容包括各章节的多媒体课件、习题及解答、微课资源等。主平台除了提供课程学习内容外,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采集学习数据,可用于后续学情分析、数据统计等。
2.线上直播平台(线下现场授课)
线上直播以钉钉直播、腾讯会议等平台为主,教师可根据课程特征协同使用相应平台,学生可随时利用手机、平板或台式电脑等设备参与直播学习、探究答疑、互动交流等。同时,可利用录制功能,将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进行录制,通过后期处理并上传到课程资源中,从而促使线上资源不断更新优化。线上直播平台不仅能实现现场授课的各项教学过程,同时还兼具数据记录和优化补充的功能。
3.模拟操作平台
协同利用远程实验平台、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等进行实践操作强化训练,也可发布任务进行竞技PK,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实践的主动性。通过发布不同层次的任务,可以实现个性化、分层化培养。
4.考核测试平台
协同利用一网一平台、国开机考平台、省机考平台等进行线上考核,结合资源主平台学习数据和学习轨迹及线下考试等,增强过程性考核,使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可将数据用于后续分析及改进。
5.分享交流平台
协同利用资源主平台(如蓝墨云班课)、微信公众号、bilibili 等,鼓励学生将课程学习成果、设计作品等公开发布并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成效,学以致用。
(二) 基于协同理论的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的实践
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体系由教师、学生、班主任组成,共同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强调让学习真正有效的发生[7]。其中,教师为提供资源、讲授知识、指导学习的角色;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为学习共同体的中心;班主任提供助学、督学、促学等学习支持服务。由教学框架可知,云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端自主学习、中端教学及实践、后端考核分享。三个阶段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协同融合的。利用上述平台框架设计云课堂教学的实施流程及教师、学生、班主任三种角色在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具体如图2 所示。
图2 “云课堂教学”实施流程及三种角色主要任务示意图
1.前端自主学习
在教学前端,学生可根据课程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选择性学习。学生根据章节任务,在资源主平台中选择观看PPT 课件或微课,自主完成习题或操作任务,初步掌握本章节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问及难点,可记录整理,并在后续集中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予以解答。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主资源平台如蓝墨云班课平台中得到有效记录,便于后续统计考核。该步骤可初步实现分层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同时,经过开放教育学生的线上学习,积累下来的大量数据可用于后续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等进行分析,从而对课程教学展开更为深入地研究。
2.中端教学及实践
云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直播及线下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集中讲解及演示,组织学生针对预学中碰到的疑点进行充分地讨论和交流,针对典型问题详细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和答疑。线下课堂教学可利用云教室进行现场录制,线上教学可利用钉钉或者腾讯会议线上录制,并完成后期剪辑制作,加入到蓝墨云班课平台课程资源库,使得课程资源得到不断补充和优化。实践环节设置内容应符合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增强实用性,开展实验操作、实训演练、竞技PK 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云课堂教学及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平台各项功能,开展实时签到、抢答、竞猜、随堂小测试、分组PK、实践演练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提高成人学生教育教学质量。
3.后端考核分享
课后考核和分享交流环节为云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此模块中,学生还可根据自身学习掌握情况重新回顾前面学习内容,巩固章节重难点,环节之间协同融合,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根据蓝墨云班课平台数据显示,进行知识巩固复习的学生,其成绩要优于巩固复习不足的学生,因此,教师还可利用平台反馈的数据,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回顾。另一个环节是自主完成形成性考核。利用一网一平台等发布的在线习题,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予以评价。学生根据反馈成绩可修改后重新提交,优化学习成果。同时,可根据章节情况发布适当的成果类任务,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bilibili 等平台发布作品,供学生之间分享与交流。教师及时将优秀作品收录到课程资源中,拓宽资源建设途径和方法。
四、基于协同理论的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一) 发挥优势互补,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开放教育采用在线学习和线下面授混合的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在线学习进程是由学生自我把控的,缺少教师、班主任进行实时的监督,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导致课程学习完成率不高,学习体验感不强。其次,在线学习的交互性不够,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交流不足,导致学习深度不够。最后,线下面授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在课堂中面授为主,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进度统一进行学习,互动性不足,难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8]。
在基于协同理论的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是整体学习过程由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监管,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安排教学进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二是学生可及时整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云课堂进行讨论,也可在线下面授课堂中进行探讨,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疑,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三是在云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可在云课堂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也可以在线上线下与同学深入交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此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提升学习效果。
(二) 协同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利用云课堂教学,教师可分析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知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将相关资料提前传到主资源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先行自学,并辅以课件、视频等讲授教学;在面授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针对重难点及学生前期自学中碰到的疑点通过小组讨论、研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之间发生思维碰撞,最终解决问题;可利用云课堂中的论坛功能发布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开拓思维;可采用任务驱动,布置相应的任务,以个人完成或者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各项任务,并分享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基于云课堂教学可支持多种教学方式协同运用,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分层化学习,打破时空限制,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 重视过程考核,促使评价更为客观
开放教育原有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难以监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9]。在基于协同理论的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信息,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行为习惯等进行调查,从而根据学生情况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云课堂学习数据记录、论坛中交流分享情况、面授课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期末终结性考核、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等方式进行考核补充,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全方面统计分析,形成最终的考核结果。教学评价形式多样,并贯穿学习全过程,可以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这既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学习成效等方面,提高教学评价的真实有效性,也为教师后续改进教学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五、结语
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不断地迭代更新。文章基于协同理念进行了开放教育云课堂教学设计,结合目前开放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及各平台的使用情况,提出教学平台、教学方式及考核分享等方面的协同融合框架,同时厘清了云课堂教学实施流程及教师、学生、班主任在此中的主要任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延展性,对开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公共课的教学有借鉴作用。云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有助于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精准性测评及课程资源的建设,符合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