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师型”教师职业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优化管理
2022-02-06□刘竹
□刘 竹
近些年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在招生上面逐渐增加,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技术型人才,高职教师必须贡献出最大力量。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主,并且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及时适应岗位工作,当然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自然少不了“双师型”教师的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对教师队伍展开详细研究,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对教师队伍展开衡量,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增强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使得教师能够在教育中发挥出更多创造力。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内涵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类型。目前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内涵,主要包括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概括,首先是“双职称型”,简单来说就是本身具有两种不同的职称,另外则是“双素质型”,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不过也有很多学者提出“双证书论”“双能力论”,在内涵上面类似于双职称与双素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解释上。不过双师型教师会在等级、层次上进行划分,基于自身的专业、特色等因素。例如在我国某些高等职业院校中,就会根据教师的经历、证书等,将双师型教师划分为不同等级,从而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管理。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内涵。双师型教师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在一起,更加高效地开展教育工作。不过为了能够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我国也针对其胜任力进行了详细研究。目前可以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胜任力,显性大多是指外在的知识与专业技能,这也是教师必须要有的职业能力,而隐性胜任力则包含价值观、道德素养等。两种不同的胜任力促使“双师型”教师存在明显差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这种差异,对“双师型”教师展开优化和管理。当下高职院校需要全面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利用胜任力模型,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力,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因此必须合理利用胜任力这一概念,不断加快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与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愈发完善,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规范建设时期,尤其是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充分满足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理论扎实、实践突出的“双师型”队伍正在逐渐形成。不过在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和需求,也就是具备较为优秀的核心能力,这是不断推动教育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双师型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大多是以服务社会为主,这便要求双师型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推广应用到生产和流通领域,切实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质量,是当下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学习以及创造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可以融入双师型教师的集体中。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比例逐渐提高,这也代表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有所改变,不过与实际要求还是有所差距。因此,探索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从实际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仍然不够大,由于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每年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实际上双师型队伍建设无法与学生数量增长形成协调发展,所以在教学质量上面比较薄弱,甚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另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存在很大问题,基础性专业学科比较突出,但是应用型学科就相对薄弱,也就是理论大于实践教学,并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育发展需求。
三、高职“双师型”教师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重视高职“双师型”教师基本职业素养。在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中,应该基于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师资现状,同时结合招生情况与教学实践,加上教师的职称与素养,最终形成完整的胜任力模型。其中就包括双师型教师基本素养,这是除了理论与实践能力外的重要因素,包括政治方向、品德修养、师德情操以及集体精神等,同时要具备优秀的责任心,能够把学生和教育放在首位,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另外需要拥有终身学习意识,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提升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往很多教师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滞后的问题,对于基础知识与技术掌握的不多,所以在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中,应该加入教学科研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对教材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控,并妥善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最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此外还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或专业特点,不断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性,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框架与环节展开设计,包括善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除此之外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科研敏锐度,结合目前行业最新技术,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三)完善高职“双师型”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一般来说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建设方面需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等因素。比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就会以培养一线技术人才为主,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自身的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在教师胜任力模型中,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至关重要,这是提高其自身专业能力的关键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搭建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等级的培训平台。同时制定出短期、长期或者定期的培训计划,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或者为教师提供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的培训平台。利用教育培训的方式鼓励双师型教师,能够时时刻刻明确自我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
(四)健全高职“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机制。大多数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很多专业都要在生产现场从事操作与管理工作,所以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可以熟练使用各类先进设备,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为教学提供充分保障。因此在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中,专业操作技能格外重要,除了培训以外进入企业实践锻炼,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提升方式,可以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这也需要高职院校能够与企业达成合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拓宽渠道,与企业商定更为有效的实践计划,对双师型教师展开充分培养,提高实践与洞悉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可以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展开教学。
(五)高职“双师型”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竞赛。近些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水平也在持续提高,高等职业中现有的师资队伍已经很难满足发展需求,所以要组建精干高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在构建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需要知道每一项指标都有不同的层级规定,不过都要基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比如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提供充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指导,充分展现出了显性胜任力。当然在比赛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耐心、责任心以及奉献精神都属于隐形胜任力,同时也会对学生造成积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把该方面加入到胜任力模型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也会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提高。
四、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优化管理策略
(一)制定有效的认定标准。虽然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有所了解,但是缺乏详细、准确的认定标准,应该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认定标准,设计出符合现代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文件内容。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划分,每个等级必须要具备职称、证书等要求,并且要比现有的教师条件有所提高,这样教师就能对自身的条件展开对比,从而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目标。此外,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应的任务目标,确保每个级别的双师型教师,都可以按照目标任务展开教育活动,全面强化高职教育能力,为我国人才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二)强化教师胜任力考核。当下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胜任能力考核体系,这也是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参考双师型教师岗位职责标准,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并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从而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有效筛选,尊重教师的特长差异性。在考核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与专业特点,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包括学校领导者与教师个人等,从而客观分析出自身的不足,以便完善自身的胜任能力。高职院校方面也可以针对性培训教育,逐渐加强教师的缺陷,最后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除此之外,必须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激励,无论是薪酬保障体系,还是各类激励性奖金的评比,都能提高教师的竞争性,同时进一步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结语
当下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积极探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方法,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教师胜任力模型具有优化师资队伍体系的作用,可以按照其中的标准提高教师个人能力与教师队伍水平,最终达到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管理效果。另外多个不同层次的指标,能够对教师队伍不同方面进行判断,确保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有利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