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仪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022-02-06刘扬
刘 扬
(绥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黑龙江 鹤岗 156200)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检验检测相关电子技术也在逐渐被创新和研发,从而使化学检验与分析技术也在高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仪器的发展。食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大量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积极研究现代分析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全面检测,不仅是现代科学进步的重要实践,也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1 食品检测的特征
1.1 样品基质的高复杂性
由于食品检测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食物来源十分广泛,且种类较多,如糕点、肉类、水果和蔬菜等,这些食物成分十分复杂,在实际检测期间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尽管在目前检测中会将目标的食品样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保障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和便利性,但是其所存在的基质也会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增大了实际检测的难度[1]。由此可以看出,现代食品检测的主要难点在于基质的高复杂性,并且很多食物中需要被检测的元素本身含量就比较低,这也会为食品的检测与成分分析造成一定的困难。
1.2 组分与项目种类较多
①在食品的检测过程中,被检测的食品中具有大量的农药种类,有关资料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世界农药的种类已经超出1 300种,基本的品种都已经超出40种,在日常食品检测中,所残留的物质已经超出1 000多种[2]。②在对食品兽药残留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所残留的物质种类较多,目前限量的残留物质已经高达100种之多,且还存在兽药超标的情况。同时,目前很多动物种类都会存在寄生虫,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③在工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工业厂房所排放的废气与废水也在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食品安全。
2 各种食品检测仪器的检测方法简析
2.1 电化学仪器分析法
该方法是以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为主,观察其在溶液中的实际反应,根据仪器的分析来呈现出具体的反应结果。在具体检测期间,需要根据物品本身在溶液中存在的电化学性质或者是变化规律来对其进行科学检测,这样也说明食品中一定有物质能够与电学量之间存在着某种计量关系,如电流或者电导等,最终能够以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来具体分析食品中实际物质的特征与含量。
2.2 光化学分析法
光化学分析法是指根据食品中的物质、电磁辐射发射吸收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物质的检测与分析,现如今分为光谱与非光谱法两种形式,在食品现有的检测方法中,常见并且主要使用的是分光光度法,包含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光、红外光谱分析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3]。
2.3 色谱分析法
该方法是根据原有的不同方法进行改善和演变所得来的,如柱层分析法和纸层分析法等。原理在于一些混合物会在固定或者是流动相中存在,这些混合物所具有的溶解和吸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当混合物在相对运动的两相中,基于不同的作用力基础上会先后相互分离。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定量分析食品中化合物的量,且有着十分简单的操作流程,具有自动化程度强、高灵敏度和高准确率等优势。目前常见的主要包含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主要应用在不同食品物质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检测中,在使用期间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2.4 色谱-质谱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是结合质谱技术和色谱技术的组合方法,以这样联合技术的形式能够根据前处理和色谱分离去除食物中大量的杂质,保障在检测样品期间可以充分发挥出质谱的技术优势,进而确定目标物质的分子结构信息,为检测结果提供准确的数据。
3 自动免疫荧光酶标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3.1 工作原理
自动免疫荧光酶标分析方法,是基于带有酶标记的物质,如抗原或者抗体,会在固相载体上进行吸附,随后加入一定量的被检测样品,这样所检测的样品会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与抗体进行反应,所发生的反应为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4]。此时的酶会在加入底物后发生催化反应,底物此时会产生带有荧光效果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受到检测的物质含量一定会与产物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然后根据对比荧光强度,采取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来明确受检物中致病菌的含量。
在该方法使用期间,能够对抗原与抗体进行测定分析。在检测过程中,一般会选择抗原或者抗体、固相载体以及酶作用底物作为试验试剂。这种酶具备一定的催化特异性,有着较高的催化效率,因此其在检测过程中,该方法本身也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基于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的研究,在该实验原理的背景下研发出了微型的全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以此来作为检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作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食品检测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且有着十分优秀的检测效果。
3.2 实例分析
本次检测菌种为沙门菌,该菌种是导致人体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之一,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原体类型。
3.2.1 检测样品来源。本次试验选择市面上常见的猪大肠、猪颈肉和猪大腿,以及鸭胸肉等产品,以及海产品中的冷冻虾与扇贝。共采集33份检测样本。实验中使用的沙门菌株为3种,从不同的动物粪便中分离得到。
3.2.2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本次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微型全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mini VIDAS,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采购得到。使用沙门菌试剂盒作为检测试剂,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一部分由我国某卫生防疫监测站提供,另一部分是由本实验室自行配置。随后选择兰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59种沙门菌作为诊断血清,需要注意的是,该血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3.2.3 试验操作方法。无菌操作称取25 g样品,然后进行试验前扩增和扩增处理,根据培养对象来进行选择性培养、分离,再使用沙门菌的培养作为对照试验,运用常规检测方法和微型全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分别进行检测,检测期间必须全程规范操作。
3.3 检测结果
3.3.1 检出率对比。通过本次试验检测,微型全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共检测出含沙门菌的样品6份,占据总检测份数的18.2%。所使用的常规检测方法共检测出2份沙门菌,占据总检测份数的6.1%。结合相关统计学来分析这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结果上差异较大。可以看出微型全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检出率要远高于常规检测。
3.3.2 精准度与敏感度对比。在微型全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检测的阳性样本中,其中2份与常规检测结果相一致。笔者对其余4份阳性检测样品进行了常规检测,分别取出4份样品的原始培养基各1 mL,进行二次增菌与分离,随后采取常规检测法进行测定,结果均为阳性。由此可以看出,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检测的精准度和敏感度要远高于常规检测方法。
3.3.3 检测效率对比。常规检测方法需在选择性培养之后,继续18 h~24 h,必要时需48 h的试验时间。而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上机检测时间为45 min~70 min,可同时测定数十个样本容量,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3.3.4 稳定性对比。使用常规检测方法对之前通过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检测后被判定为阴性的检测样本进行复检,结果发现没有出现阳性结果。而运用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检测之后也没有出现反复交叉的反应,所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同时,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手误差,整个过程标准化、自动化,内设自检系统,避免了交叉感染。由此可以明确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检测法在结果可靠性上更加具有优势,且在大批量的食品检验中具备突出价值。
4 结束语
在日常食品检测中,由于食品内部元素十分复杂,涉及的种类也相对较多,需要依据不同的检测物质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包括酶标仪在内的现代化分析仪器的出现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满足更高的检测需求,为群众的食品安全提供了足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