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2022-02-06□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校企实训

□项 燕

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再借助翻转课堂,将创新后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促使学生切身体验企业有关于会计工作的经营活动。不仅可以为日后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还能通过对教学系统的优化为院校培养出应用型的财会人才。

一、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中的意义

确保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同互联网时代接轨。应用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课堂内部资源实时传输与共享,教学模式的创新,促使教学过程、学期测试与技能竞赛等相互融合,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加快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的进程;推动教学资源整合的步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打下基础。校企双主体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将翻转课堂孵化提上工作进程,进一步实现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目的,以此强化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意识;采用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可以自动完成对教学、考试、竞赛等各活动的智能评价,以达到相互反馈的效果,为教师精准教学、精准测评提供保障;增强大学生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能力。通过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当学生参加会计相关技能竞赛时,其成绩会有显著的提高;强化院校师资团队的教学能力以及实操能力。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考、赛一体化,基础会计授课教师可以更熟练地掌握会计业务在财务软件中的处理流程与步骤,实现教师多方面能力的提升[1]。

二、课程教学设计中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设计。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通常会设立六点教学目标:一是将教学改革与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为学生提供信息化教育,制定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音频等,促使教育工工作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打造高质量的校企合作翻转课堂课程,进一步增强院校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材资源,并制定与专业相符的评价、激励机制,以此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三是教学方法实现项目任务制、团队化运作,巩固了大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对其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四是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全面分析当前各企业对于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及具体工作任务,将其作为课程内容整合的依据,再借助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项目任务制教学;五是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组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更具开放性;六是积极应用互联网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目的,借鉴示范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此强化教学整体效果。

(二)教学内容重构。传统课堂教学中,《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主要依托于教材进行,讲师则提炼重点内容,制作课件,便于大学生学习与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生成学习误区即只需记住课件内容,便可以通过期末测试,间接抑制了大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而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重现构建了课程教学内容,不仅为专业学生打造可供学习的网站,还通过视频上传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为学生安排实践教学课时,促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具体教学内容改革如下:建设《基础会计》课程网站,将课堂所需以及所讲的资源与内容进行上传,并打造线上交流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教师开展线上学习。科学选择课程配套教材,在日常上课中,教师可以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将其上传至平台,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可以提前录制下节课所讲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预习,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教学共计36学时,其中课程总结与期末复习占4学时,有关于会计要素、记账方法、账簿、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教学内容分别为4学时,对于课程教学重点即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则设计为8学时。

完成全部课程教学后,利用四天时间开展校企双主体实训课程,第一天向学生讲解企业的背景以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技能,采取分组或个人的方式完成初期建账、资金筹集、缴纳相关费用等实训任务;第二天,将拟发放工资进行提现,开展材料采购、入库等工作,并向银行支付承兑款;第三天,对所采购的材料进行销售,并做好坏账准备与处理,将所获得的利润存入银行,完成借款利息的支付,按照所得月薪,对下月的各项费用进行合理分配,计算结转完工产品与产品销售成本;第四天,盘点剩余现金与存货,结转损益类账户与年利润,登记总分类账,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财务报表以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2]。

(三)教学方法实施。依托于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加以引用,开展《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工作,教学期间,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而专业教师则需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科学指导,为学生制作会计实践操作的演示视频,将实训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进行完整说明。通过后台点播量以及每名学生的观看次数与时长,有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课堂中根据视频内容进行提问,以保证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明确会计实践的具体操作流程。此外,还需给予学生阐述自己对于视频内容理解、想法与建议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对关键环节进行反思。

根据教学视频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对出纳、会计等知识的理解,并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有关于该项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与职责。在此期间,教师需加以正确引导,与学生共同分析企业在开展会计相关工作的经营方法,促使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协作关系进一步了解。日常教学中,也可以邀请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为学生分享工作经验,有助于学生实践实训理论知识的积累,或采取录制视频的方式,将具体工作模式展现给学生,促使其掌握会计实践实训的技能[3]。

(四)实践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校企双主体模式下的各类岗位技能竞赛,促使其掌握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保证实训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同时,教师需对每一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其技能完成竞赛分组,充分发挥出每名学生的技能优势,以提高竞赛成绩;开展技能交流会,邀请企业中的财会工作人员参与到实践技能交流活动中,并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分享给专业学生,加深学生对会计实训内容的理解;加强各院校之间的交流联系,深入财经院校,与专业教师沟通教学方法,借鉴其他先进院校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再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实训实践计划,充分发挥院校的各项优势,开展技能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专业学生整体职业竞争能力。

三、《基础会计》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一)明确各阶段教学实施计划。校企双主体合作项目成员需收集并整理《基础会计》相关文献,学习并借鉴其他先进院校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研究成果,根据自身院校会计专业特色,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书方案与框架。邀请企业负责合作教学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职业规范、岗位要求以及工作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并有效掌握后,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加强与共同育人项目工作人员的联系,及时根据市场人才变动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院方负责人则需与企业财务人员对当前《基础会计》课程大纲与教案进行重新修订与设计,依托于课程教学体系,开展教学调研与讨论。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并整理与专业课教学相关的视频、案例等资源,并将其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资源库并提供日常学习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将竞赛工程录制成视频供专业学生观看,不仅可以使其切身感受竞赛氛围,还能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及重点,以保证后续教学与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合作双方负责人应做好改革试点与课程建设总结工作,学生则需结合所学内容完成教研论文的发表,并在期末时给出结题报告[4]。

(二)落实实践教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需定期更新与完善,采用校企双主体翻转教学模式时,案例的科学使用极为重要,符合课程与企业需求的案例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学生对于会计知识与操作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与工作的衔接。同时,还需确保课时设置的灵活性,从上文可以看出,课堂与实践课时的设置基本固定,对于课堂授课,需尽可能丰富教学案例,结合所讲内容,开展课上教学活动。此外,可以适当增加实训实践周期,将原来的四天延长至一周或两周,针对不同企业的财会工作设计实训计划,既保证了课时的灵活性,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行业,进一步明确不同行业之间财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及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还需做好匹配教材的编制工作,依托于院校会计专业实际,以及《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况,对所使用的配套教材进行编写,以充分发挥出校企双合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色,还可以起到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优化的作用。借助翻转课堂将该门课程的学习重点讲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训操作流程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目的,实现对专业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实训实践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加以应用,进而达到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基于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当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还能为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在基础会计学习方面产生足够的动力。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的财会技能,从全方面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