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竞争战略分析
2022-02-06刘少琪
刘少琪,王 静
(陕西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1 引言
自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以来,社会公众与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与生态产品的价值保护与合理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也逐渐成为了当代企业的发展理念追求。陕南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背靠秦岭,面朝巴山,陕南地区的的生态产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本文通过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的竞争战略分析,对该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威胁以及机会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2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陕南是指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城市,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地区拥有大量的植物与动物资源,此外陕南地区紧跟国家政策,不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其中,商洛茶园,可以品尝亲手采摘的茶叶,感受茶的清香;西乡樱桃沟是西北第一大,中国第二大樱桃基地,现有万亩樱桃园;每年3月,汉中市都会举办油菜花节,打造旅游专线,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赏。陕南地区响应国家政策,发展绿色旅游,以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使生态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
3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生态资源丰富
通过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可知,这里依山傍水,山青水绿,拥有大量的动物资源与植物资源,并有许多的国家级景区。同时,陕南地区将农业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源,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旅游,将农业资源与自然资源结合,建立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
交通便利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技术业发生重大变革,高铁动车已成为大部分人跨省旅游的首选,飞机更是为人们出远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捷,这也为陕南地区铁路发展奠定了基础。安康火车站是连接中国西北、华北、华中与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宁西铁路是中国“十五”规划的“八横八纵”主通道之一,汉中火车站日渐成为连接华东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陕南地区的机场不断建设,更使陕南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3.1.3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须加速文旅融合,加强文化认同感。陕南三市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同时陕南地区也具备“红色旅游”的开发条件,在革命战争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3.2 劣势
3.2.1 发展基础薄弱
由于陕南地区受秦岭巴山山区的影响,交通的不发达使其丰富的矿物质资产无法外运,信息的不通畅阻碍了该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这导致其发展初期困难,发展历程需要时间之久,从而使该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
3.2.2 专业从业人才缺乏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专业从业人才缺乏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十分匮乏,游览服务方面人员的能力最为重要,从事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学历为大专、中专居民,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低教育的知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陕南地区的发展,并阻碍了陕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3.2.3 宣传力度不足
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全球金条和金币投资需求增长28%,增长298 t。这是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幅度最大的同比增长。金价走低使个人投资者选择金条与金币投资避险,印度、中国和整个东南亚的金饰购买量也有所增加。
从陕南地区在全国所处的区位条件看, 陕南地区大致位于我国中心区域,但因其两面环山,信息交流受阻,使省外人们很少能了解到其风土人情与当地文化。陕南地区现有旅游景点两百余处,尽管近几年陕南地区政府不断促进与邻近各省市的合作,但对景区宣传力度较小,导致景区的知名度较低。
3.3 机会
3.3.1 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陕南地区拥有“绿水青山”的优势,须紧跟国家政策,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也就是将“生态环境”转换为“生态经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支持为陕南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3.3.2 国民的旅游欲望日渐增强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逐渐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国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不断上升,国民在闲暇时间对旅游的渴望呈增加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实现旅游提供了便捷,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远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现在年轻人的梦想的生活,一次次的冒险,一次次的放松,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满足。
3.4 威胁
3.4.1 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地大物博,许多地方开发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推动着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不过,又因为科学技术的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导致了旅游市场东西差异日渐缩小,旅游产出现同质化,旅游产品具有极大的可替代,这就无疑增加了人们的可选择性,市场竞争逐渐激烈。
3.4.2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生态环境的保护对陕南地区来说势在必行,但由于近几年陕南地区重工业的发展,对该地区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陕南地区存在在许多国家级保护动植物,这些动植物比较稀有,这就需要陕南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保护。对于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陕南政府来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巨大。
4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对策
4.1 继续紧跟国家脚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国各地的生态环境也在逐步呈良性发展趋势。陕南地区要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竞争力,保障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就要紧跟国家的政策,继续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做好环境保护与环保教育,协调好工业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地区环境遭受污染从而影响生态旅游业发展。
4.2 切实强化政策扶持,深化政企合作开发
陕南地区经济活力缺失、优质企业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没有良好的金融环境与资金底蕴,开发、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的想法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陕南地区要想促进三市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就要加大引进外部优质企业入驻的力度,并强化对这些企业政策上的扶持,切实保证政府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一同合理、有效地开发陕南地区优秀的自然资源,在做好环境保护的条件下,将三市的生态旅游业做好做强。
4.3 打造陕南统一品牌,加大宣传投入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南地区政府不断落实“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的发展。但该地区三市在旅游行业并未形成统一规模,这是由于缺乏沟通与合作,对既有的优质的旅游资源缺少统一的开发计划。所以为了进一步发展该地区旅游业,三市应该协同合作,统一思路,整合资源,将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陕南统一的生态旅游品牌,加强其在国内生态旅游行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