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路径研究

2022-02-06□崔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捐赠人应用型育人

□崔 明

开放办学、合作办学是高校发展的经验,也是其必然的选择。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必要性

(一)大学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大学如果不与政府合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就会错失发展的机遇。在21世纪初,我国大学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扩张运动,大学的规模通过合并、扩建等形式而空前扩大,一批巨型大学由此诞生。这些大学的扩张,主要是国家政策的引导,但也要看到,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今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空前的紧迫,这是大学扩张的根本性原因。正是基于人才需求的紧迫感,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地方高校扩大地盘,培养更多的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可以说,这一次高校扩张是由政府推动的,政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寻求与高校合作,愿意为高校提供土地等核心资源,帮助高校发展。正是因为政府的推动,高校才有了一次高等教育史上罕见的规模扩张运动。我国高校的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但政府对高校的拨款并不是一视同仁的,地方院校得到的经费支持会比重点高校要少得多,这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地方高校应该发挥地方的优势,多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二)大学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美国高校办学的一个成功经验是积极筹集社会办学资金。美国各高校除了尽可能地争取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以及研究经费投入外,还积极地筹集社会办学资金。我国高校也接受捐赠,但相对于美国,还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捐赠文化。地方普通院校更是无法获得多少社会捐赠和校友捐赠,得到的政府支持也十分有限,因此,发展自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地方院校争取社会资源的难度大,但必须有自觉意识,勇于开辟各种渠道筹集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创造条件。就各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而言,谁获得的社会资源多,谁就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社会资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要由社会来决定,对于地方应用型院校更是如此。地方高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技术的人才,社会需要是关键。地方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还要依托社会资源来培养人。地方院校的资源是有限的,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社会上的人力与物力,都能成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培养人才的现状

虽然社会资源对于高校办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自身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就我国高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实际情况看,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积极性不高。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放的,吸纳社会资源办学就是其开放性的重要表现。每个高校都成立了吸纳社会资源办学的平台,都在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的优势,开展相关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但实事求是地说,高校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方面的积极性还不高,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比较单一。高校在争取社会捐赠方面的主动性不够,校友也缺乏向母校捐赠的积极性。这与我国没有形成良好的捐赠文化有关。国外对于校外捐赠款的使用,能够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把资金使用到捐赠人期望的地方。国内高校也会尊重捐赠人的意愿,但受到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捐赠人的意愿在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从而影响捐赠人的捐赠积极性。在争取其他资源方面主动性也不够。对于学校的事业发展来说,不同的社会资源有着不同的作用,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争取各种能够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资源。但事实上,学校在争取教育教学资源方面的主动性并不强烈。这与学校在争取社会资源方面的激励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利用率不高。社会资源并不能自己发挥作用,要善于整合与利用。一些文化单位也有与高校合作的需求,以充分发挥其资源的价值。地方院校应该积极地寻求与这些单位的合作,整合、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地方院校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但一些高校并没有把这些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很多高校都与地方红色文化单位签订了协同育人的合作协议,把这些红色单位发展成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之需。但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并没有被高校充分开发利用,从而使良好的资源发挥不出应有的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就必须充分整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来提高其实效性[2]。但就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并没有很好地被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并不是这些红色单位不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而是学校缺乏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活、具体、感性等特点,正好可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足。

(三)方法举措不多。无论是学校层面的资源整合,还是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源利用,都表现出方法举措单一的特点。高校在筹措办学经费、整合社会资源方面的渠道不多,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地方院校更是如此。地方院校一般也设有接受捐赠的通道,但并不主动去挖掘资源,而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我国又没有良好的捐赠文化,因此,仅靠社会力量的主动捐赠,难有好的效果。有时,高校也会利用校庆等重大活动,做一些捐赠动员工作,希望校友及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人向学校捐赠,但由于没有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事实上也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在利用资源方面,也表现出方法不多的状况。就拿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说,当地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多被用于社会实践,而没有被很好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中。

三、地方院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实践路径

地方院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社会资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关系资源、文化资源等,高校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统筹规划,有计划地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类资源,这样,既可以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激励社会捐赠,建设各类文化平台、实践实习平台。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人均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重点高校不仅能够得到政府更大的支持,而且因其优秀的校友资源,还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地方高校获取的政府支持是有限的,必须想方设法争取社会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即使不能获得大额的社会资金,小额的社会资金也能办成很多事,比如,拿不到建设图书馆的经费,可能会得到图书捐赠经费。没有经费支持,也可能获得实物支持。比如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建设文化实践长廊时,就接收到社会捐赠的许多实物。社会不会因为学校需要就把钱物捐赠给学校,学校在激励社会捐赠时,必须把要做的事及其意义讲清楚,让别人理解支持该项事业。能否得到社会的支持,一是在于要做的事业要能得到社会的理解,要有重要的意义。二是要尊重捐赠人的意愿,让捐赠人感到与学校一起做某项事业是值得的。三是要让捐赠人感受到学校的诚意。地方院校接受社会捐赠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只要能够有规划、有愿景地推动事业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

(二)吸引政府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协助学校培养人才。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优秀人才,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高的实践技能,也应是学校关注的重要社会资源。人才培养不仅要物质资源,更要人才资源。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培养的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很多教师并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缺乏实战经验,操作能力差,这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不利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吸引社会上高素质优秀人才协助学校培养人才,是地方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现在很多地方院校与企业加强了合作,推行企业导师制,让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吸引校外优秀人才与学校一起培养人才的路径很多,比如可以设立讲座基金,吸引高层次优秀社会人才定期不定期到学校讲学;可以让有资质的优秀人才直接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也可以把学生送到企事业单位,接受现场教学,等等。学校要建立人才资源库,使之成为学校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增强师资队伍的力量,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实践育人共同体”这个概念是2014年提出来的,其核心内涵就是整合各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重要的实践创新。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实践育人共同体需要地方党委统筹、政府推动。之所以提出建设实践育人共同体,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共同体成员都要有能够发挥育人作用的资源,而这些资源要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归类,形成便于使用的资源链或资源库,这些资源链或资源库的存在,能够为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平台,提高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从而解决了分散实践存在的随意性大的问题。当然,资源整合不仅仅是把社会资源整合到育人体系中,还要把高校资源加以整合,与社会资源形成良性对接,发挥资源的互补性。共同体建设既要加强资源整合,也要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企业与企业合作,使共同体成员都能够在这一平台上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猜你喜欢

捐赠人应用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慈善捐赠人撤销权的制度选择及合理性追问
“诺而不捐”怎么办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