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2022-02-06曲晓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联系人学生党员

□张 莹 曲晓华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因学制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必须基于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才能有的放矢。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属性特征。这就要求从事党建工作的基层成员,从学生、学校实际出发,发现实际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措施。

(一)学生党员发展力度逐年提升,但培养考察人员相对不足。随着学生党员发展人数的逐年提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考察工作面临新挑战新问题,原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以往的组织发展工作相比,支部发展党员比例逐年增加,培养联系人仅依靠学生管理人员,尤其是仅依靠辅导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满足对学生群体的培养教育工作。

(二)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严密,但选拔标准相对单一。《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严格按照组织程序,但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衡量标准存在相对单一的情况,如一般将学习成绩排名、综合测评排名、义工时数等相对可量化的指标作为推优入党的硬性指标,这就显得有些单一,不够丰富,这对于更全面地推选优秀学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高校重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但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具体举措存在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高职学生因学制年限和重实践实训教学的原因,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2年,对顶岗实习学生预备党员离校期间的培养教育、考察监督跟进不及时,采取的措施效果不佳,且大部分已发展的学生都分布在大二或大三年级,这造成了学生党员发挥旗帜作用不充分,大三学生无法很好地对大一学生产生引领作用的现状。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可以进一步丰富高职生党建工作的相关理论。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青年学生和组织发展相关论述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笔者所在的支部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的小组学习模式的落实,学生党员要成为学习中的典范和榜样,用小组学习推动整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和质量提升。

进一步加强“四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结合“四史”的学习,加强学生们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三全育人”理念的运用

党建引领下的三全育人模式,即学生党员培养发展也要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

(一)“全员”。做到党委统一领导,支部集中培养,培养联系人负责制。发挥基层党组织、任课教师、朋辈学生党员、校企合作单位、社会社区力量等全员力量。

对于培养考察工作,通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培养联系人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的培训与提升。通过建立互助小组,将基层党组织、任课教师、朋辈学生党员组成小组,其中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可以带领学弟、学妹们进行朋辈辅导。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党员发挥旗帜作用不充分,大三学生无法很好地对大一学生产生引领作用的现状”。学生党员实习阶段,充分发挥学校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单位、社会社区力量等全员合力,在实习岗位上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制订《学生党员考核量化细则》,规范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行为准则、素质提升、理论学习、实践服务标准要求等。

(二)“全程”。制定党员培养发展三年规划,重视过程性培养考核,从新生入学阶段开始,对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等信息进行调研,将“为何入党、如何成为一名党员”的党课内容,纳入入学教育方案,由支部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发挥好“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优秀学习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开展学生参与度高的、发挥专业特长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基知识学习活动。按照《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办法》《培养考察量化细则》的量化标准,选拔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列入积极分子后着重支部培养,实施培养联系人负责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档案,严格灯塔录入流程,做到及时性、严谨性。成为预备党员以后,通过《学生党员考核量化细则》规范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行为准则、素质提升、理论学习、实践服务标准要求等。考核细则包括学生实习就业时期的量化标准,通过调研、指导,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全方位”。在学校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下,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做到“五结合”:一是结合笔者所在的支部前期开展的《旗帜+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项目,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二是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的引领作用,制定支部学习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三是通过落实笔者所在的党支部党建品牌:筑垒工程——诵读原著养正气立德树人做先锋,以及规范《支部培养联系人负责制》《培养考察量化细则》,将提高党支部党务工作者党性修养和提升入党介绍人培养指导实效性相结合;四是将校企实习实训、社会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做到重实践、重服务、重过程的目的;五是制定《学生党员考核量化细则》,形成长效机制,把好入口关的同时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发展学生党员和发挥学生党员作用相结合。

四、学生党员培养发展中的“一学习、两提升、三量化、四监督”培养模式

(一)“一学习”。第一学习阵地:思政课、旗帜+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渗入到教学全过程;第二学习阵地:支部学习小组,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发挥支部对学生的思政引领作用;第三学习阵地:通过与校企单位、社会社区力量、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做到把好入口关的同时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两提升”。通过学习制度、管理细则的制定实施,提升学生发展对象党的基本素养的同时,也提升支部党务工作者尤其是培养联系人的培养工作水平,也加强培养联系人对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的作用。

(三)“三量化”。制定符合本学院实际,可量化,便于操作的《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细则、《学生组织发展培养考察量化细则》《学生党员考核量化标准》。

(四)“四监督”。除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工作流程中的5个阶段25个步骤要求严格执行外,发挥总支、支部培养联系人、任课教师、其他学生的四监督机制。通过“三量化”中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形成监督合力,真正起到学生党员旗帜作用。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检索、实地考察、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制定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方案,将党员发展质量提升贯穿到入学教育、课程思政、小组日常学习、积极分子培养、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实习就业、实践育人、新媒体宣传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学生党员发展量化细则等制度的制定实施,提升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化、量化管理,从入学阶段起就发掘培养苗子,早着手,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与社会实践、企业实践、校企合作等的结合,全员全过程监督机制等的具体量化标准的制定实施,达到可操作、重实效地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联系人学生党员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让重要联系人更醒目
为每个联系人设定不同的铃声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教你将手机联系人导出到Excel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