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设研究
2022-02-06丁玉龙
□鄢 月 丁玉龙
在高校立德树人视域下,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要依靠教工,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要依靠教工党员,进一步搭建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使二者同心同向,实现学生党员与教工党员的共识、共享和共进,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丰富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内涵,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育人能力和质量,推动学生党员与教工党员的全面发展。
一、搭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的意义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中确实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除主题教育外多以教学、科研等专业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虽形式多样,但是学生党支部书记或者组织员不懂学科专业知识,难以把学生党建工作从专业角度同人才培养工作联系起来,造成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不能形成组织合力,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搭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开展党建工作,形成党组织体系的整体合力,从而使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设从真正意义上做细做实,实现效能最大化。
二、搭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加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政治建设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灵魂”、是“根基”。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要实现不能偏离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任务、要引领学生党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去,同时又要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要贴合学生党员学习和生活需求,切实培养学生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认同感,增强政治修养和政治意识,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教工党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党支部的主体是学生党员,但引领者必须是教工党员队伍。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针对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稳、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等突出问题强弱项补短板。”[1]在网络文化环境成长下的学生党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但也容易被一些偏激和不良的思想所感染,也存在政治意识不够强和立场不够坚定的现象,而教工党员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能力和本领过硬,拥有较强的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除课堂外通过搭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帮助学生党员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运用到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教工党员积极参与到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建设中去,是构建高校全局育人格局的需要,也是党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的需要,势必会在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政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搭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加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思想建设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是连接各个方面建设的一条红线,这条红线一旦出现断裂,其他建设就无从谈起。202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条例》指出“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2]教工党员专业知识精湛,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师德师风优良,在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党员思想影响很大,搭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必定会进一步促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深度融合。以辽宁工业大学汽车学院为例,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搭建后,在组织生活中多次进行研讨和交流,包括学习和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课程思政建设规划的背景、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学院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建设方向、校企联合培养下学生的社会服务问题等,学生党员深受吸引,学生党员均表示思想境界得到质的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思想建设重点是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在结对建设中,学生党支部依托学校周边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新党员在配水池战斗遗址宣誓、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和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等,在教工党员的指导下举办了“百年党史青年说”“我是新党员 党员故事我来讲 革命薪火我来传”“我的亲人是党员”等主题教育活动,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结对建设优化了高校学生基层党建资源配置,提升了高校育人体系的建设,学生党员思想引领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四、搭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加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制度建设
要保障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性,关键在于加强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在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背景下,一是完善健全学生党支部的规章制度,立规明矩。以辽宁工业大学汽车学院为例,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定期举办学涯规划交流会和就业择业指导会,引导学生党员对自我进行探索,探索职业性格,进而明确职业目标,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就业择业等。二是注重加强纪律建设与民主建设相结合,允许学生党员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提出的问题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进行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另外,组织生活具有严肃性,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要高质量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旗帜鲜明地查摆思想方面和行为方面的根源问题,这对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分必要,进而增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3]三是要强化学生党员的党章意识,党章为党员的根本遵循,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要定期学习党章,做到尊崇党章、践行党章,在才能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五、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机制构建
构建主题党日活动的机制建设内容,实现党日活动党性教育功能的根本保障,是保证各项主题党日活动行之有效的基本内涵。
1.内容保障机制建设。一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实活动内容,保证党日活动先进性。这些理论成果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经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的理论成果,对主题党日活动的机制建设与活动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如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帮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帮助大学生党员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促进党日活动有效开展。二是重视将“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融入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机制。主题党日活动是推动大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因此,要将“为人民服务”这一内容深刻融入到党日活动中,帮助大学生党员在活动中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宗旨,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和本领。三是重视将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融入主题党日活动,充实教育内容,推动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养成良好党性修养。
2.强化制度建设。应重视主题党日活动日常规范制度建设、监督反馈制度建设、自我发展制度建设等,从而通过制度建设促进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机制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主题党日活动日常规范制度建设,如签到制度、请假制度、长项活动制度等,是关系到主题党日活动日常运转的基本或基础制度,更是维持其正常运转的重要制度,因此,这一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二是主题党日活动监督反馈制度建设,是保证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党日活动浮于表面、潦草结束。三是自我发展制度。自我发展制度指的是制度建设本身不断更新的制度,是以制度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构建这一自我发展制度,应明确相应的制度完善评审小组选拔机制、明确召开时间、召开规则等内容,实现制度的自我革新与完善。
队伍建设是保证主题党日活动机制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后,要充分发挥这两支队伍建设活动,必须牢牢抓住这两支队伍建设。一是教工党员队伍建设。学生党支部的主体是学生党员,但引领者必须是教工党员队伍。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教工党员队伍建设,着眼于增强教师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党史理论素质、大局意识、活动规划意识与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建设成更好地主题党日活动机制。二是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学生党员是学生党支部的主体,是主题党日活动的主要参与对象。加强这一队伍建设,应适当给予大学生党员在党支部中的职务分配,支持大学生自主策划主题党日活动,重视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大学生党员实现自我成长。同时,不能将教工党员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割裂开看,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进行统筹推进,坚持步调一致协调发展,促进主题党日活动机制队伍建设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