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全方位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2-02-06赵业军侯汉娜唐红枫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素质应用型校企

□赵业军 侯汉娜 唐红枫 江 阳

在教育部发布《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兴未艾[1]。校企携手进行联合人才培养正是满足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2~3]。武汉东湖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在与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长期深入合作中,从最初的单纯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就业,到共同搭建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学生就业的精准度培养及适应度,实现使更多大学毕业生留在武汉服务于湖北医药健康产业的目标并高质量专业对口就业。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公司参与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从分析企业人才需求量、高校人才供给量分别与时间的关系入手,画出关系图并找出有利于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切入点,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进度安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真正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于产业、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培养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着眼于生命健康大产业,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方向如药物合成、药事管理等,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增加如制药工艺实训等实践课程。

二、课程建设

校企共同协商专业理论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实现互补;积极促进双师型教师及企业导师的培养;以企业冠名班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生物化工类专业集群专业。双方就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及学时分配结合企业培训课程及培训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就中间的异同点展开详细讨论,形成共识:将企业对员工的入职要求及目标转换成具体的知识点,学校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学校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双方达成一致: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可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以专题形式穿插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讲解,部分实习实训可到企业完成。即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均实施学校与企业强强联手的教学模式。这些方式,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培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匹配,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利用药明康德公司强大的新药研发平台和雄厚的研发人员,学校邀请该公司开设微课程和开设讲座,如结合公司的具体研发案例来给学生讲授核磁共振及质谱相关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史峰教授远程讲授的专业英语非常实用,他讲课幽默风趣,深受大家喜爱;安全监察部的汪艮珠经理讲授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夏俊杰亲自到校指导废液的处理;黄志刚主任专门为师生作了“抗生素药物研发”的专题讲座,讲课内容丰富,案例多,非常贴合实际,此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非常贴近,让学生对抗生素类药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以上课程和讲座,学生不仅提升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结合实际有效应用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双师型队伍建设

对于多数民办高校来说,教师为聘用资质,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学历与支撑,具有扎实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企事业从业经验的较少,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长此以往,会制约地方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公司积极满足学校教师挂职锻炼的需求。学校选派的教师在企业进行了半年挂职锻炼,期间在化学分析部、核心分析部、物流部、安全监察部、文件管理部等部门学习。通过挂职熟悉了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与企业人员共同探讨实验安全的管理,公开发表了一篇关于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论文[4]。同时将企业实验室管理、实验检测方法应用于学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以后的有机实验教学计划中开设公司常用的分离检测实验项目(薄层层析和柱层析),让学生所学能与生产实际联系更紧密。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公司多次安排学生的认知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学生经过实习之后有机实验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非常大。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将课程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与岗位见习、学科综合实习、企业岗位操作和技术开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让第二课堂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相互联系、互相渗透。构建“实验”—“认知实习”—“集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经过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进入工作岗位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校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组织纪律性较强,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能吃苦,爱劳动,肯学习。有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熟练,实际动手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多种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同时,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实习,公司对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有了充分了解。在学生实习结束前即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学生而言实现了高质量专业对口就业;企业不仅提前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且学生毕业即可上岗,节约培训的时间及经费,隐形的受益还包括通过学生口口相传,公司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后期更多的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学生在公司的就业人数从不足10人到每年30~40人;学院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初衷,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三方均受益从而三方共赢。

五、后续建设思路

校企双方正在共同探讨如何借助企业的科研优势、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高校平台共建实验室,一方面可以带动高校教师的科研,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了解企业的机会。

建设思路另一个着眼点是校企党建牵手互联,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双方后续零距离合作开拓新思路。

六、结语

通过与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公司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全方位合作,培养出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合格人才,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专业对口就业,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赢,在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高素质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